《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0月10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0月10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10-10 浏览次数:7829
10月10日
1938年
▲ 国民党查封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正在通讯处的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组织部长谢文清、青年部长赖大超和通讯处工作人员7人被捕。
1940年
▲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在东台以北之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
▲ 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 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在(江苏海安)曲塘正式成立。部队创建时:司令黄逸峰,副司令李俊民,副司令兼参谋长周至堃,政治部主任张孤梅。部队初建时实行军衔制(有军衔,但在服装上未挂军衔)。联抗部队成立时,只有两个大队和税警团临时借来的一个中队。一大队由李明扬调来的一个中队和新扩充的新兵组成;二大队由收编的曲塘常备中队组成。黄逸峰在部队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联抗的宗旨是团结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把联抗建成一个坚持抗日、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坚持民主的部队,他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为此英勇奋斗。出席大会的有李俊民、张孤梅及各部门干部近百人。根据新四军和李明扬、陈运泰三方协商联抗驻防于曲塘、白米两镇,以及两区农村,作为新四军与李陈两部之间的缓冲地区。
1941年
▲ 联抗部队从新四军军部胜利返回海安曲北地区。
▲ 新四军第十六旅在塘马举行巫恒通烈士追悼会,罗忠毅主祭,乐时鸣司仪,廖海涛讲话。
▲ 洪泽湖运输大队组成,陈醒兼队长,蒋云芝任副队长,洪泽湖草滩委员会划归洪泽湖管理局管辖。
▲ 暂三纵(浦委委员朱人俊等率秘密控制的五十团第二、第三营各一部及该团第二期干训队共350多人到达浙东,对外番号是国民党“鲁苏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简称暂三纵,司令朱人俊。下设特务大队,大队长方晓;第一大队,同时使用“鲁苏战区海上游击指挥部第二支队第一大队”的番号,大队长朱人侠;第二大队,大队长黄明;第三大队,同时使用宗德三大的番号,大队长姜文光;第五大队,大队长蔡葵)在余姚北部登州街以西袭击从周巷出扰的日军,激战1个多小时,迫使日军退回周巷。
1942年
▲ 张云逸、郑位三、周骏鸣、肖望东致电陈毅、饶漱石、赖传珠:为加强与统一路西党政军领导,经饶政委在此决定,路西建立党政军委会,以罗炳辉、梁从学、张劲夫、黄岩、谭光廷5人组成,书记罗炳辉。
▲ 陈毅、饶漱石电示王必成、江渭清关于苏南地区工作意见:“立即派队分几路南下,进入后前马、南渡、上兴埠、上沛埠、大李巷一线,完全恢复我军在苏南原来活动的阵地。”部队进入上述地区后,暂不南进,“一面提高与国方配合作战的声调” 在敌后撤时,打一二小仗;“一面放手在当地进行广大宣传工作”;“一面准备应付敌撤退,顽再进的摩擦局势”;“一面宜深入竹箦桥、白马桥、大李巷一带工作,作长期坚持的准备”;“一面设法大胆与顽方部队接近,争取同情”;区党委设法整理郎溪、广德县一带秘密党,准备打通浙东联系。
▲ 淮北苏皖边区第二届参政会在半城(今属洪泽县)召开,239位参议员出席会议。选举刘子久任参议长、吴静宜任副参议长,刘瑞龙任行署主任、陈荫南任行署副主任。邓子恢作《政治工作报告》,彭雪枫作《军事报告》、刘瑞龙作《三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边区政府三年来的工作,提出了度过今后艰苦二年的任务。会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淮北行署的施政纲领。
1943年
▲ 赖传珠致电叶剑英、滕代远,并通报各师首长,报告日伪军“扫荡”苏中第二军分区情况。
▲ 彭雪枫《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碑记》赞朱家岗守备战为淮北苏皖边区1942年11月13日开始历时33天的反“扫荡”取得胜利的全战役过程中“喋血奋战,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以击败敌寇使其一蹶不振之决定性战斗,则为我九旅二十六团之朱家岗守备战焉。”
▲ 淮北行政公署对征收公粮办法作出新规定,对佃农以扣去佃租后的实际收入确定公粮数,对地主照实际收租数征收公粮。征收标准共分十一级。
▲ 新四军第一师在纪念新四军成立第七周年时发表战绩公报:进行大小战斗5386次;缴获步枪44300支,轻重机枪1236挺,花机枪141挺,短枪595支;毙伤日军官兵13541人,毙伤伪军官兵18180人,毙伤顽军官兵20910人;俘日军96人,俘伪军11855人,俘顽军36742人。
1944年
▲ 联抗部队经过四年浴血战斗,胜利完成党所赋予的特定使命,经苏中区党委决定,撤销联抗部队番号和中共兴东泰地委。联抗部队第一团编为苏中军区特务第五团,第二团改编为紫石县独立团,均归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领导。黄逸峰调任苏中一分区司令员。成立中共紫石县委,归苏中三地委领导。县委书记黄云祥,组织部长盛坚夫,宣传部长陆荫。
▲ 中共苏南区委机关报《苏南报》创刊。2月苏南区党委扩大会议决定筹办《苏南报》,以第十六旅政治部办的《火线报》编辑部人员为基础,抽调各地报社人员组成《苏南报》社和编辑部。社长和总编辑由苏南区党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欧阳惠林兼任,副社长储非白,副总编辑谷力虹。报社设在浙江长兴地区白岘。报社除编辑部外,还配置了电台,设有通联科、印刷厂和发行部。后又成立了新华社苏南支社,翌年改为新华社苏南分社,由谷力虹负责。自创刊,至翌年8 月16日改为《苏浙日报》止,共出刊发行82期。序号从260期至341期止,期数续接《火线报》,以示《火线报》为《苏南报》前身。
▲ 苏南区行政公署在溧南县胥井村召开苏南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纪念“双十节”33周年和新四军成立7周年。到会代表150余人。行政公署副主任吴仲超致词,行政公署主任江渭清作7年来坚持苏南抗战一般情形的介绍。在座谈会上,各党派与无党派人士一致主张改组国民政府,改组统帅部,要求同盟国直接援助新四军。会议历时5天。
▲ 《苏南报》刊登江渭清署名文章《目前我们要干些什么》。
1945年
▲ 刘少奇电示郑位三、李先念,在日本投降后,对国民党军队作战,应选择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并必须以超过敌人五六倍的兵力与之作战,然后才能包围敌之一路或一股,干净全部歼灭之,切忌在与敌人兵力相等或少于敌人兵力的情形下和敌人作战。我们必须以极少的兵力去钳制敌之主力,而以我之极大的主力去打击敌人比较弱的一路,如此我们才能歼灭敌之一路。
▲ 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达成协议,双方代表签订《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0月上旬
1937年
▲ 月初 项英返回赣粤边后,立即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联合抗日的方针,讨论有关游击队的改编问题。会议决定陈毅去湘赣边、陈丕显去汀瑞边、罗绍曾去湘南、杨尚奎去兴国、刘建华去寻乌,传达中央有关国共合作的指示,联络各地游击队下山改编。
▲ 中共粤赣边特委机关移驻大余池江,设立江西抗日义勇军池江办事处,杨尚奎兼办事处主任(后为贺敏学),后改为新四军池江办事处。
▲ 湘鄂赣省委派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政委明安楼、省苏维埃部长林梅青以特派员身份来到赣北,传达党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策,改编游击队参加抗战。是月上旬找到赣北工委书记刘为泗。中共赣北工委因长期被困深山,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不了解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他们只同意“下山”,但不理解和不接受同国民党合作。12月初误将明、林二人当作国民党派来的奸细而错杀。翌年2月,工委书记刘为泗为此作深刻检查。
1938年
▲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二营派出10余名作战经验丰富的侦察员,利用夜黑摸进红杨树,对日军进行袭击骚扰。谭震林亲率两个连前沿指挥。立足未稳的日军摸不清虚实,害怕被围歼,仓皇撤离,第三支队收复红杨树。
1939年
▲ 江抗部队在江阴西石桥整编。原新六梯团编入江抗一团,后民抗部队编入江抗二团。
1940年
▲ 镇句丹金四抗总会和茅山地区武装合组编成独立第一团,团长王丰庆;丹北地区地方武装组成丹北独立支队,支队长匡志民。
1941年
▲ 新四军军部电令淮海军区司令部重新改组,委任第三师第十旅旅长刘震为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为副司令员,金明仍任政委。
1943年
▲ 新四军第三师以淮(阴)、涟(水)为重点,开展反“治安肃正”的斗争。至12月下旬,第三师不仅攻克朱集等敌军多处据点,歼灭日伪军1700余名,而且发起了年关攻势,先后攻克了沭阳、涟水、淮阴等县的10余处日伪军据点,歼敌六七百人,粉碎了日伪军的第一次“治安肃正”(其指导方针为“扩张地区内的治安圈,以期促进行政之透彻迅速担负起地方之责任”)计划。
1945年
▲ 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率第二师、第四师主力和第七师北移山东。随后,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第四纵队和苏中教导旅也北调山东。
▲ 谭启龙、何克希率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分路北撤。22日,抵达苏中南通、东台地区。
▲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组成一个团架子,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组成两个团架子和一个30余人的干部大队,派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
▲ 李建调任高邮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