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0月12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0月12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10-12 浏览次数:8070
10月12日
1937年
▲ 项英奉命离开赣南(大余县池江),16日到吉安与陈毅商谈工作安排,准备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6日电令:将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区傅秋涛部、赣粤边区项英部、浙闽边区刘英部、闽西张鼎丞部,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后确定10月12日为新四军成立纪念日。
1938年
▲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报告,指出:“华中一带,主要方针是迅速地发展游击战争,以免敌人回师时游击战争发展的困难”,“在长期坚持中,把游击部队锻炼成一支生力军,拖住敌人,协助正面”。
1939年
▲ 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鄂豫根据地情况与工作意见。
1940年
▲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关于新四军的行动方针电示叶挺、项英、刘少奇、陈毅、黄克诚,指出:“蒋在英美策动下,可能加入英美战线”,“但因蒋是站在反日立场上,我不能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军部应乘此时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皖南战斗部队,亦应以一部北移,留一部坚持游击战争”。“此时黄克诚应以增援陈毅为理由,派部进至东台,与陈部会合,而以主力占领兴化以北以东之广大地区(东台河以北归八路军负责),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放弃反我方针,承认我之抗日根据地,停止皖西进攻之师。而陈毅则不拒绝和议,一面整理扩大部队,扩大根据地,示我全为自卫不为己甚。我皖东部队,应速部署向西防御,坚持皖东根据地,一面向桂军呼吁,反对内战,强调团结对敌。皖东决不可失,如失皖东,则蒋介石必沿运河、淮河构筑封锁线,断我向西之前途。”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电告陈毅并刘少奇、黄克诚:黄桥战役“俘虏兵只释放少数坏分子,其余一概补充自己,加以训练,增强部队战斗力。下级俘虏军官亦应留一部分稍带革命精神者,其余官长一概优待释放,不杀一人(不论如何反动)”。对知识分子,只要是稍有革命积极性,不问其社会出身如何,来者不拒,一概收留,为建设广大抗日根据地之用。
▲ 刘少奇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前次建议江南军部及三支队即速北移(因移苏南已不可能),你们意见如何?我意应速下决心放弃皖南阵地,或以游击坚持皖南,而集中力量巩固华中已得阵地,否则华中、皖南均不能巩固,于我不利。除华北外,如我再巩固目前华中已得阵地,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相当的保证,时局的好转亦有相当的保证。军部及三支均以即速北渡为有利。望考虑速决电叶挺、项英办理。
▲ 叶挺发表《纪念新四军成立三周年》;谭震林发表《纪念新四军成立三周年》。
1941年
▲ 在新四军军部“新四军成立四周年纪念大会”上赖传珠作《本军成立与发展》的报告:“本军的成立和它的前身以及成立时所处的环境”;“本军的成立和它发展的历史”;“本军成立四年来的成绩”;“经验与教训”。
▲ 新四军第十六旅在塘马举行纪念新四军成立四周年大会,各县代表前来慰问。
1942年
▲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独五团二连配合民兵击退犯我八百桥六合之敌,毙伤日军5人、伪军10余人。
1943年
▲ 新四军军部集会纪念新四军成立六周年,并致电中共中央,表示决心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为坚持华中抗战,加强生产与教育,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所赋子的任务而奋斗到底。
▲ 《路北反“清乡”斗争基本总结》阐述了“路北的基本特点及‘清乡’前我们的基本力量”;“国际国内形势对路北的影响及我们对敌人‘清乡’的认识”;“‘清乡’地区的划定、敌伪兵力布置及组织制度”;“我坚持路北斗争的方针是‘以合法斗争为主,武装斗争为辅,从坚持武装斗争到政权斗争,从群众运动到坚持党的斗争,以达到坚持阵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争取胜利’及各种具体政策”;“7个月来我们的成绩、弱点及经验教训”;“今后斗争方针与任务”。
▲ 陈毅《本军抗战殉国将校题名录》补录:增补“一年中本军团级以上殉国干部”38人。“念之哉,坚持抗日民主,反对投降妥协,争取最后胜利,此先烈之遗言,而全国军民之职责也。后死者应知所勉矣!”
▲ 陈毅在《新四军殉国先烈纪念册》序中列表新四军1938年5月到1943年7月六年来的抗战战绩:一、战斗次数:10383。二、攻克据点:207(系1942至1943两年统计,余因收集不全未列入)。三、缴获:A. 枪械:步马枪62697,驳壳枪3139,手枪743,轻机抢 1359,重机枪178,其他各种枪械506; B. 弹药:各种枪弹3300544,炮弹1054;C. 其他军用品:刺刀1947,电台25,电话机378,战马2029,望远镜38,自行车1212,摩托车21,汽车16,地图493,防毒面具114;D. 爆破:公路6161里,汽车349辆,飞机4架,坦克7辆,汽艇94只,火车196,铁路342,桥梁553,碉堡813,煤矿7,电灯厂4,榴弹厂2,摧毁伪组织2,汽车站2,木船322。四、反正伪军官兵3360人(此系根据1942、1943两年之统计)。五、敌伪伤亡官兵166100人。六、我方伤亡41525人(内干部4614、战士36911)。七、我方损耗:各种枪支2454,各种枪弹674684,手榴弹23089,炮弹318。
1944年
▲ 新四军军部集会纪念本军成立七周年,赖传珠作报告。
▲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决定,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烈士,将抗大第四分校改称雪枫军政大学,仍归新四军第四师建制。1945年3月21日,抗大第四分校正式改称雪枫军政大学。校长张爱萍(兼),政治委员邓子恢(兼)。1945年10月24日,华中军区成立,雪枫军政大学划归华中军区建制。改称华中军区雪枫军政大学。1946年4月,雪枫军政大学与苏中军区苏中公学、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编,成立雪枫大学。
1945年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双十协定后我党任务与方针的指示:和平基本方针虽已奠定,但暂时许多局部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仍不可避免,除粤、鄂、豫、浙及苏南等地顽军正在向我进攻外,沿平汉、津浦、同蒲、正太等路顽军正在向我大举进攻,我方必须提起充分注意,战胜这些进攻,绝对不可松懈。解放区问题未能在此次谈判中解决,还须经过严重斗争,方可解决。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不解决,全部和平建国的局面即不能出现。解放区军队一枪一弹均必须保持,这是确定不移的原则。过去中央指示各地扩大军队、整编主力计划,继续执行不变。为表示让步,取得全国同情,我方答应退出浙东、苏南、豫鄂等八地,这是因为在和平局面下,这些地区不可能保持。但对当地人民是一大牺牲,须作妥善之解释及适当之处置。但在鄂豫目前仍照中央原定方针办理。广东则执行分散长期坚持计划不变。东北问题未在此次谈判中提出,我党一切既定计划照样执行。
▲ 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罗荣桓、黎玉并张云逸、、饶漱石并告宋任穷、杨勇、苏振华、刘伯承、邓小平: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一部或大部。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之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山东分局组织五个临时纵队,平均分置津浦、胶济、陇海三路不甚妥当,应将鲁中、鲁南、滨海及湖西、泰西主力集中,再加新四军北上两个旅,组成一强大野战军,由陈、罗、黎亲自去指挥(或罗、黎二人中分一人处理后方工作)担负此任务。胶济路可以不积极破坏,留一条路给敌人退走。陇海东段,只要顽军不积极封锁华中、山东联系,不必以重兵去破坏,而应集中力量于徐州以北。新四军除令五旅、九旅速到山东外,亦应在淮南、淮北集中力量于津浦路作战。湖西、泰西两分区部队应即归山东指挥调动,望冀鲁豫通知湖西、泰西。
▲ 新四军军部发表建军八年来战绩公报,指出,八年来,新四军在江淮河汊之间的八大战略地区(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皖、苏浙、皖中、浙东)抗击日军十三个师团,伪军23万人,总计大小战斗近3万次,毙伤俘日伪军429636人,先后解放了4000万同胞,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
▲ 新四军直属队集会庆祝新四军建军八周年,并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表示:“我们愿以高度自觉的革命军人的精神,在你们的领导与指示下,随时待命行动,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事业继续奋斗到底。”
▲ 中共鄂豫皖中央局致电中共中央,报告:王树声、戴季英已到陈先瑞(河南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处,先念北上。顽军刘峙以陈、张、杨(国民党第二十八师师长陈光然;第一八一师师长张雨亭;第一〇六师师长杨显石)三个师(估计约六个团)阻击我王、戴部于确山、泌阳、青台、桐柏之线。我拟于20日左右打一大仗。是否可行?望即复。
▲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及萧县独立旅解放淮北萧县县城,俘伪军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