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2月23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2月23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12-23 浏览次数:7823
12月23日
1937年
▲ 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两者合并,对内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对外称中共中央代表团,长江局由陈绍禹、周恩来、秦邦宪、项英、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七人组成,暂以陈绍禹为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第一次会议集中讨论新四军问题,决定项英的主要工作就是领导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开展华中抗战局面。
▲ 陈绍禹、周恩来、项英、秦邦宪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并告林伯渠:项英已到。即与叶挺商定办法去南昌。凡交给新四军及东南党部的干部,从曾山起,均请加速送出,即经西安转来武汉。并为使叶挺及对外工作便利起见,拟以周子昆与周士第(时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参谋长)对调,如同意即要子昆过河换士第来新四军。
▲ 项英以及从延安派来新四军工作的第一批干部赖传珠、李子芳、宋裕和、胡立教、汤光恢等由延安抵达汉口。
1939年
▲ 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时局和任务》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六中全会已把政治限共为主、军事限共为辅的政策,发展到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发布了处置共党问题的新办法,发布了剿办冒称抗日军的命令,并用中央军直接对付八路军与新四军。”在华中“以顾祝同与韩德勤兵力在冬季反攻名义下,从江南、江北两面包围新四军”。在此种情况下,“八路军、新四军必须极力发展与巩固自己的力量”,“极力发展统一战线”,“深入群众工作”,“在一切地方准备对付局部的突然事变”。“凡遇军事进攻,准备在有理又有利的条件下坚决反抗之,极大地发挥自己的顽强性,绝不轻言退让”。
1940年
▲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张云逸等,指出:“目前重心在苏北,其次才是淮北与皖东,故陈毅、黄克诚两部及一一五师增加之两个团,目前均应集中于苏北,加紧整训扩大,努力巩固苏北根据地,并准备于蒋介石真正向我淮北、皖东进攻时,首先解决韩德勤(最后由中央决定),第二步才向淮北、皖东出动。”“目前淮北与皖东由彭雪枫与张云逸所部独立坚持,无论敌人或顽军进攻,用游击战争与之周旋,不要希望任何增援。”“目前敌人正向涡河以西进攻,正是雪枫区域扩大整训军队,发展巩固根据地的有利时机。”皖东区域,除以有力一部对付莫德宏(国民党一三八师师长)部的侵入并派得力人去指挥外,亦应照此方针布置。
▲ 项英致电中共中央并告刘少奇、陈毅、周恩来、朱德,报告关于北移工作布置及桂军堵截情况。
▲ 项英关于北移困难请示行动方针致中共中央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电:近顾祝同忽令我军改道,而桂系李品仙在江北之军事布置,皖南顽军之暗中调动对我包围,阻我交通,如此情形,是否彼等有意阻难我们;皖南地方党己动员千余到军队,但党与群众组织者无形解体,顽派活动甚积极,已发生动摇和消沉;部队早已整装待发,因敌顽两方而不能顺利北渡;繁、铜由我驻地到江边,须穿插封锁线,约经五十里之河网敌区,始抵江边,如遇两军(敌、顽)发觉后即不能渡,大军不能穿插,只能分批偷渡。如被敌发觉,极危险,特别在江中遇敌艇,毫无办法,只要一艘军舰停泊江中,便无法偷渡。如无友军在对岸堵截和友军在后夹击,假以相当时间,若断若续的分批偷渡当可,否则有被截断或遭腰击之危险。情形如此,我们的行动应如何?请考虑后即电示,以免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地。
▲ 张云逸、邓子恢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挺、项英等,报告日伪军及国民党军一三八师袭击新四军情况。
▲ 江南抗日救国军第三纵队在江苏省吴县袭击驻苏州日军第十七师团第八十一联队200余人,敌伤亡惨重。
▲ 蒋介石密令第五战区:“该地区战斗序列无新编第四军或第 十八集团军部队,如有上项部队或该战区无案之游击队在该战区活动时,即系匪伪潜入冒充,仰自即日起,由该战区长官指定部队分区剿办,彻底肃清。”
1941年
▲ 淮海专署召开淮海区第一次司法会议,到会的有专署司法科全体人员,各县、处司法科科长,沭阳六、八、九区区长等20余人。首先由专署司法科长徐禹民作报告,接着各县、处司法科长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最后提案讨论关于保障人权,健全司法机构,统一诉讼程序,建立调解制度、会议制度、汇报制度等。会议结束时,专署秘书朱一苇作讲话。
▲ 淮海区参议会通过《淮海区修正人权保障条列》。
1942年
▲ 陈毅、饶漱石、赖传珠、曾山等关于对付日军“扫荡”的方针及部署致毛泽东并中央电:提出反“扫荡”之四大方针:转移(即精简后之干部疏散,部队紧急时之回旋等);纠缠(留精干武装、坚强领导,在原地进行顽强游击坚持);埋伏(地方化、群众化、生产化,后方机关亦如此);秘密工作(进入敌伪据点及城市中职业化)。保持一批干部,以斗力与斗智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而某些具体情况下,斗智与政治是更为重要,并商定:华中局、饶漱石、赖传珠、谭震林、曾山向西移,陈毅、军部在苏北随一、三两师行动,彭康率一批干部经苏中转到浙东。
1944年
▲ 淮海军分区三支队七团夜袭、攻克日伪军新构筑的据点(驻沭阳城伪军团长郑大光和仲必谦等400人,配合日军20多人,向东海县新河区庙头乡进犯,在木匠庄增设的据点),毙伤日伪军50多人。
1946年
▲ 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致电中共中央、华东局,报告鲁南、宿迁方面敌情,及鲁南、华中形势;提出将山东、华中政治上、军事上、财经上均统一指挥、统一收支,始能维持战局。为此建议:分局各同志参加华东局工作,黎玉、邓子恢任副书记;分局机关撤销,华中军区与山东军区合并,山野与华野合并,成立统-的华东司令部;粟裕、谭震林主持前线,需陈毅往来前后指挥,盼饶漱石仍回山东原职(此时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后留中共中央工作)。华中后方重要部分移山东,余就地分散坚持。以山东全线支持前线,统一指挥,统一分配,这一问题解决的好,我军定能在鲁南地区击破敌人,开始反攻,达到恢复华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