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闽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与新四军六团诞生 ——谨以此文献给新四军成立八十周年
闽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与新四军六团诞生 ——谨以此文献给新四军成立八十周年
作者: 周芬芳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10期 日期:2019-04-18 浏览次数:7461
新四军编制序列里的“老六团”,是由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的。本文作者深情眷恋红土地文化,文章以翔实史料、红色旧址、亲身经历融为一体,叙述了新四军六团的前世今生。在纪念新四军组建80周年、举国喜迎十九大的时候,读来格外令人感奋。
8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中共闽东特委主动与国民党福建省当局经过多次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停战共赴国难的协议。根据协议决定将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福建抗日第二游击队。不久,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闽东独立师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大义所震撼,也为闽东人民的爱国精神与壮举所感动。
艰 难 谈 判
1937年春,中共闽东特委根据由国内土地革命战争开始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新形势,主动发出《告国民党书》,提出“对内团结,并肩抗日”的主张。同年7月,中共闽东特委发布《告民众书》,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提出“全民族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一致联合起来,结成坚固的、宏伟的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与此同时,闽东特委在政策上、行动上做了些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调整。
当时提出的统一战线,还是反蒋抗日,号召同一切愿意抗日的友党、友军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闽东特委在政策上做了更大的改变,不提反蒋抗日的口号,只是提抗日救国的口号,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团结起来抗日,只要愿意抗日,我们都可以团结。但是国民党顽固派仍坚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说什么“北方合作,南方不合作”,继续向红军发起进攻,企图把闽东红军各个消灭。当上海战事紧张,国民党当局慌忙将七十八、八十七、八十等三个师从福建调赴上海,福建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处于“剿共”不能,反受“共军”威慑的困境,福建当局才不得不通过“福安抗日后援会”的郭文焕(时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向闽东特委表示,愿意以省政府作为一方与闽东红军谈判。
国民党福建当局提出要叶飞亲自去谈判。对此,闽东特委认真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宜由叶飞出面谈判,如果国民党当局把叶飞扣留了就不好办。但也不能派一般人去,防止对方以闽东特委没有诚意而放弃谈判。因此决定派闽东特委、闽东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范式人作为全权代表去谈判。第一次谈判地点在宁德县城,国民党方面由省保安处处长黄苏为代表。谈判时,闽东特委方提出5个条件:第一,闽东人民抗日红军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队,干部由共产党委派,保持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发表“国共合作宣言”,释放一切政治犯;第三,宁德、屏南、福安三县划为闽东红军抗日游击驻区,如果日军进攻福建,闽东红军抗日游击队主动配合;第四,根据地已分的土地维持现状,不能强迫农民退还已分的土地;第五,国民革命军抗日游击支队应按国民党军队供给标准发给给养。但是国民党对于和平谈判并无诚意,坚持要把红军收编为“保安师”。闽东红军要改编,他们要收编,一字之差,相争不下。而这一字之差正是原则问题。
闽东红军游击队集中在宁德的桃花溪地区,国民党代表黄苏提出,要派人见叶飞。派来的人叫王调勋,是个叛徒,这引起了闽东特委的警惕。闽东特委选定在离宁德县城只需一天路程的一个村作为见面地点。叶飞带一个排在村子里,把主力隐蔽在村子附近五六里的地方以防不测。果然,这个王调勋是来侦察的,叶飞估计此人一回去,敌人必有行动,于是迅速作出对付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次日拂晓,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亲自带一个加强连来,特委组织部队迅速在敌人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敌人全部消灭了。第二天范式人下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黄苏哑口无言,说是“误会”。
第二轮谈判,还是范式人去的。黄苏又推托说闽东特委提出的条件他无权答复,要范式人到福州同省主席陈仪面谈,又把谈判拖延下来。
不久,国民党福建省当局鉴于日军在上海攻势加剧,福建沿海也日趋紧张,说是专门邀请阮英平去福州谈判,但国民党还是继续要“收编”,阮英平严词拒绝。第三轮谈判也没有成功。
9月中旬,上海战场形势更趋紧张,国民党当局不得不重开谈判。第四轮谈判,范式人又去福州,经过种种努力,终于迫使国民党福建当局放弃收编红军为保安部队的计划,同意合作抗日。1937年12月,在当时的《福建民报》上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
顺 利 改 编
在闽东国共两党草拟合作抗日协议之时,有一位名叫顾玉良的人,以新四军军部少校参谋的名义来到闽东。顾玉良到达宁德桃花溪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的指示,并即偕叶飞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报到。
接着,中共闽东特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和闽东国共合作的新形势,把驻在桃花溪的部队转至宁德县石堂整训,同时命令闽东各县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及工作人员到石堂参训。1938年1月25日,阮英平、范式人、陈挺率领闽东独立师1380多名红军指战员,从石堂先后抵达屏南棠口整训,待命北上抗日。
这时候,叶飞从南昌返回,与一起来的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抵达屏南棠口。叶飞在棠口教堂主持召开中共闽东特委扩大会议,李子芳、叶飞向中共闽东特委传达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决定:一、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二、范式人、王助留在地方工作。范式人接替叶飞出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王助任闽东特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并以新四军参议名义进驻福州,进行统战工作。三、设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后方宁德留守处,范式人任主任。接着李子芳在棠口圣公会淑华女子学校操场上向全体指战员正式宣布闽东红军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下辖三个营10个连,一营营长陈挺,二营营长沈冠国,三营营长黄培松。叶飞作了北上抗日动员报告。
1938年2月4日,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率团部及部队300多人进驻双溪,团部驻双溪陆氏宗祠,部队进驻双溪圣人庙、明伦堂等公房。新四军六团在屏南整编的20多天时间里,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高潮。叶飞在棠口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传播革命真理和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组织抗日后援会、贫农团、儿童团,办民众夜校,读红色课本,唱革命歌曲,军民制作飞机、坦克、炮车等模型,在棠口街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双溪是当时屏南县城,叶飞等六团领导人还热情联系国民党县长等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商抗日救亡大事。六团指战员在双溪街头设坛演讲,宣传形势,唤起民众支持抗日救亡,屏南县有160多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新四军。
1938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新四军六团从屏南棠口、双溪出发开赴抗日前线。一大早,陆氏宗祠10位理事和张、薛等姓氏族长不约而同地来到祠堂,擂鼓、点烛、鸣炮,欢送叶飞团长率领部队出征。朔风咧咧,战旗飞扬,“送儿参军打日寇,拥军支前当模范。”县城和棠口以及周边的2000多民众,扶老携幼,与新四军将士洒泪话别。
人 民 支 持
“一切为了抗战”,成为屏南人民的统一行动。在新四军六团部队整编训练期间,全县上下掀起了拥军支前的热潮,确保部队官兵吃得饱,穿得暖,如期完成集训整编任务,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当部队进驻棠口整编时,叶飞就与国民党屏南县长联系,提出团部设在双溪陆氏祠堂的要求。祠堂是祭祀供奉祖先灵位之地,岂容兵马驻扎?县长面露难色。但事情出乎人们意料,陆氏宗祠理事会商议此事时,所有理事都举手同意。在中共抗日救国方针、政策的感召下,每位理事不但分头做通自己亲人的思想工作,还主动到祠堂帮助打扫卫生,各自从家中搬来桌、凳、床架等家具,供部队使用。
屏南是山区小县,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贫困。但是,为了支持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他们省吃俭用,男女老少齐动员,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据不完全统计,在集训中,屏南人民共为新四军六团供应大米5.6万斤,木炭2万斤,制作军服600套,草苫700床。此外,还帮助部队搭盖营房,加工大米,运送物资,以及挑水、送信等劳务,各种用工达3000多个。
新四军六团在屏南集训,恰逢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为了部队官兵御寒,县城附近的章岭、石牛头、倚岗头、山岭、龙源、贵溪等地的村民冒着严寒上山砍柴、烧炭。屏南冬天很少有新鲜的蔬菜,为了让部队官兵吃好,农民把贮藏的冬瓜、南瓜、马铃薯、大豆贡献出来。大豆可以做豆腐,是当时最好的营养品。那时双溪城里有六七家豆腐坊,自从新四军六团来了以后,豆腐基本是供应部队食用。为了官兵北上抗日不受冻,许多家庭把准备给老人做棉袄的棉花拿出来制作棉军衣,甚至有人家把娶媳妇用的棉花也献了出来。棠口村裁缝师周荣刘、双溪村裁缝师彭理斯发动家人和有裁缝技术的人,一起为新四军赶制军服,受到叶飞团长、阮英平副团长的表扬。
史料记载,当年屏南县为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出征,筹集军饷3万多银元。
永 远 丰 碑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在屏南整编,为闽东革命历史增加了光辉的一页,至今仍在闽东老区人民心头激荡。
为了记住这段抗战历史,1984年,在纪念闽东苏区和闽东独立师成立50周年之际,宁德地委、行署决定在屏南县的棠口、双溪建立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2011年7月1日,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新四军领导的后代、闽东红土地文化发展促进会和屏南千余名干部群众聚集在当年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出发地棠口,隆重举行“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重建奠基仪式”。2012年2月27日,在纪念碑即将竣工的时候,屏南的父老乡亲自发前来参加“新四军六团英烈魂归故里安放仪式”。2013年9月25日,由宁德市委、市政府主办,屏南县委、县政府和闽东红土地文化发展促进会承办,隆重举行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落成仪式,同时纪念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75周年和阮英平烈士诞辰100周年。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采用花岗岩石材制作,由广场、基座、碑体、英烈魂归故里安息处四个部分组成,象征着新四军中“四”的数字;基座有三级台阶,象征着“三支队”;广场宽6米,象征着“六团”。碑体长36米,象征着以六团部分干部战士为原型的红色经典《沙家浜》中的36个伤病员。碑体正面是大型浮雕,生动再现了屏南父老乡亲送别子弟兵北上抗日的动人情景和新四军六团勇士抗日战场逞英豪的恢宏场面。迟浩田为纪念碑题字。碑的背面镌刻着新四军六团官兵芳名录和碑文。
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中央,一尊N4A英烈碑下,安放着从车桥、郭村、黄桥、皖南、江阴、沙家浜、莱芜、孟良崮、淮海等9个战场和屏南棠口分别采集了象征浸染着新四军六团将士鲜血的热土。这意味着新四军六团英烈魂归故里,永远为故乡人民所景仰和祭奠。
战争年代的硝烟已经散去,屏南这块红土地上充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气概,感受到革命信仰、理想信念力量的伟大坚强,感受到共产党人宗旨使命的庄严神圣。共产党人为了抗战救国,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敢于赴汤蹈火、浴血牺牲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我真的非常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幸福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对红土地深沉的爱、对革命先辈深厚的情,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传承屏南红旗不倒精神、传承闽东苏区精神、传颂新四军精神,也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让不变的红色记忆永远伴随我们同行,时刻感受先辈生命热血的延续沸腾,继承红色的血脉基因;让不竭的信仰之河源远流长,使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更加弘扬英烈的亮剑精神;让不屈的民族脊梁顶天立地,使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拥有更加尊严的复兴荣耀,实现先辈渴望的强国富民的幸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