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借书趣事
作者:杜学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05-18 浏览次数:8044
说到借书,首先想到古人的两句话。一是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是叶德辉的“老婆不借书不借”。同样是借书,何以会有如此迥然之态度,这恐怕还得从借书的历史谈起。
说到借书,首先想到古人的两句话。一是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是叶德辉的“老婆不借书不借”。同样是借书,何以会有如此迥然之态度,这恐怕还得从借书的历史谈起。
在活字印刷尚未发明、雕版印刷又不普及之时,图书对于读书人来说,其宝贵程度不言而喻。正是由于书籍得之不易,读书人才格外珍视,不肯轻易借人。
近代,书籍成为一种普遍之物,再也不像古代那样珍贵难得,但即便如此,借书同样是一种大忌。围绕借书,发生过许多饶有趣味的逸事。
胡适晚年颇为得意地说,我一生向人借书从来没遭过拒绝。之所以会如此,是与他乐善好施的品行相关。
周汝昌先生就曾回忆自己年轻时少不更事,竟向胡适提出借用胡先生所藏世上唯一一部无价之宝“甲戊本”红楼梦。不想,胡适居然真的借给了他这个素昧平生的穷学生。胡适不但让专人将此书送到周汝昌手中,而且此后从未催问。
要知道,胡适去台湾时唯一带走的一本书就是这本“甲戊本”红楼梦。此后,这本书在北美红学会上展出时,仅保险费就高达数万美元。
与胡适的慷慨不同,周作人对书异常吝啬。他和鲁迅反目后,将鲁迅的许多书据为己有,不许鲁迅搬走。晚年他又教诲子弟不要将书借给别人。
1954年,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到北京大学借阅馆藏善本书《红楼梦》。田家英持“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介绍信来到北大校长办公室,副校长汤用彤亲自打电话给图书馆馆长向达,说毛泽东借书之事,没想到竟被向达拒绝。理由是:善本书不能借出,这是图书馆的规定。
最后,在田家英和汤用彤的反复努力下,向达方才同意破例借书,但是要求必须一个月之内归还。结果,毛泽东第28天就把书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