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
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
作者:秋水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4期 日期:2013-10-25 浏览次数:7386
刘志丹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去广州入读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秋毕业后又回西北,到冯玉祥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刘志丹这时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成为知名人物。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刘志丹转入地下活动,秘密动员西北军一部于1928年5月在渭华发动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他担任了起义的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间,西北军主力向渭河一带反扑,起义军被打散。刘志丹潜回陕北家乡任特委军委书记,并打入当地驻军和民团进行兵运活动。他利用改选民团团总的机会,当上了保安县民团团总,未发一弹把保安县民团变成了外白内红的革命武装。不久,他又向相连的甘肃合水县太白镇的各界人士做工作,里应外合收了这个镇民团的枪支,壮大了保安民团。
刘志丹善于搞统战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当时民不聊生,由于生活所迫,有的人就上山当了“山大王”。在刘志丹的劝说下,有不少人都投奔了革命队伍。例如,河南人郭宝珊,家贫被迫上山,当了黄龙“山大王”,刘志丹多次派人去做工作,郭宝珊说:“刘志丹我信得过。”不久,郭宝珊带了300多人来参加刘志丹的革命军队,先编为义勇军,后编为正式红军。郭到革命队伍后,立场坚定,作战英勇,多次立功,全国解放后曾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
“哥老会”在陕甘交界处势力很大,其成员大都是农民,他们多是为了能保家保命才参加“哥老会”的。刘志丹认为,把这些人团结过来,对革命事业很有利,于是就千方百计结交“哥老会”的人。马锡五是永宁山的大爷(领头人),教过书,为人正直。刘志丹去找他,向他讲革命道理,马锡五听了,十分敬佩,说:“你是做大事的人,我虽比你年长,但你是我的先生。”后来马锡五参加了共产党,经他联系各地大爷,很快就有200多“哥老会”成员参加了革命。马锡五入党后勤奋好学,努力工作,成了一位法律专家,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级法院院长,全国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931年秋,刘志丹在南梁一带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翌年初,他又将所部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正式建立红二十六军(兵力仅一个团)。不过,红军队伍发展快,很快遍及陕北、渭北平原,并经常打胜仗。
刘志丹在开创根据地做地方工作时,非常有策略。他常向部下讲:“我们办事一要方向对,二要合情合理,民众最讲这后一条。”因此,他在分田地中,主张主要打击土豪劣绅,没有罪恶的地主不斗争,不从肉体上消灭,还分给一份田。富农大都不动,对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能吸收工作的尽量吸收。他指示在边区内开辟市场,发展商业。红军刚到时,敌人宣传共产党“杀奸商”,没有集市了。刘志丹要求和白区有关系的同志去请商人来,并制定出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使他们来往方便。他还亲自给白区来的商人讲道理。渐渐市场恢复了,发展了。边区的山货特产被运出去,日用杂货从外面运进来。
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南下三原时失败,刘志丹突围后又返回陕甘边区的照金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1934年春,刘志丹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和14个游击支(中)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4年5月,刘志丹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军政干校校长,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春,陕甘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他率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主力,在陕北游击队配合下,以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等战法,经两个多月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敌大量有生力量,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壮大了红军和游击队,在20余县建立起工农民主政权,使根据地扩大到东临黄河,西接环县,南至淳化、耀县,北接长城的广大地区,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
1998年习仲勋同志为在志丹县将建立的刘志丹纪念馆题字
此时,南方苏区已相继失败,各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陕甘苏区虽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贫瘠,却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保存下这块革命的落脚点,红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都长征到达这里,党中央也最终把大本营放在陕北。
1935年8月,在陕北、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集中兵力,在慕家塬、定仙墕地区首歼国民党军晋军一个团,迫使晋军撤回黄河东岸。
1935年9月,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与当地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10月,刘志丹与徐海东指挥劳山战役,歼敌两个团,缴枪3000余支,敌师长何立中被打死,参谋长被活捉。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不久,在错误的肃反中,刘志丹被捕。最感人的是,“左”倾分子下令逮捕他时,他看到了逮捕令,仍前来瓦窑堡“自投罗网”。他被关入监狱后,还叫同志们不要对党有二心。他出狱后,没有丝毫怨言,并苦口婆心说服陕北同志要服从中央领导,要和兄弟部队搞好团结。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11月初将刘志丹释放出来,并任命他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八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在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刘志丹亲临前沿观察。敌晋绥军阵地上有一挺机枪正猛烈扫射,刘志丹探出上身用手指着说,要把它缴下来向陕北苏区献礼。不幸,那挺机枪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刘志丹左胸,他昏倒后被抬下,清醒过来只说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穷)指挥部队”,便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由于刘志丹创建了陕北根据地,为革命立了大功,因而在他死后,毛主席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题诗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