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上海市阳光中心青少年事务社工深入云南当地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新路径
上海市阳光中心青少年事务社工深入云南当地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新路径
作者:钱健 林莹 责任编辑:孙加永 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0-11-30 浏览次数:6898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近年来持续深入云南当地,走访基层,为当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推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份荣誉的背后,社工们肩负着使命,如何将上海日益成熟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运用到云南?在云南当地青少年对社工的职业还比较陌生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他们对于社工的接受度?带着这些疑问,社工们踏上了征程。
在云南弥勒团市委的联络下,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先后前往了当地的学校、社区、乡镇以及青少年社会组织进行前期需求调研,寻找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当地的介入方向。
云南有很多大山,在这片土地上,有些家庭年均收入不足10000元,中年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于是,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社工们从当地某中学了解到: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例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0%以上。从目前来看,云南儿童留守状态并非短期能改变的,那么社会工作该如何介入留守儿童问题呢?
畅通亲情交流的渠道,弥补缺失的爱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为人处事的理念以及爱和归属感的建立都来源于父母。虽然父母远在他乡,但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距离已不再是问题。社工建议:父母每周抽出1-2个小时,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方式陪伴孩子。
一是让孩子明白父母无论身在何方,心里都一直爱着孩子。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是孩子向上的能量,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爱他”和“他所爱”的父母面前是一个“好孩子”。
二是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有时学业的压力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有时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惑,有时孩子在自己的人生方向上会有些迷茫,有时身体的不适会让孩子觉得难以启齿......这时,父母应扮演孩子最为亲密的朋友,倾听他、接纳他、给予建议。请注意,这里是建议并非是要求、命令或者指示,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三是父母将自己人生经验以及所在城市中的前沿思想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多一些了解知识的渠道,从而拓宽孩子的视野,带给孩子广阔的外部世界。
父母对孩子除了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外,在情感支持与家庭教育方面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父母需要多给予孩子关爱、尊重与陪伴,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感受爱,懂得付出爱的人。最终通过“爱”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学生校园生活
据了解,当地留守儿童通常由祖辈照顾居多,有些也会独自一人居住在家,当儿童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会前往附近的亲戚家寻求帮助。所幸的是,这些孩子在周一到周五都被学校要求住校学习,周末如果愿意,也可留校生活,这为在学校开展社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本,进而弥补现今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于自我控制力较弱,心理问题突出,自我认同偏低,社工可充分利用晚自习、周末等时间为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以个案形式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绪支持;通过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融入感,帮助他们建立朋辈支持系统;组织社区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他们认识社会、感受生活,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自身能力的培养
云南当地的家庭生活环境因素造就了很多留守儿童都有着独立和坚毅的品格,而他们的优点并不至于此,更深地挖掘他们个体潜能是社工的工作方向之一。
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建设
留守儿童因早年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在精神上难以得到满足,久而久之,部分个体会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会变得极为敏感与矛盾。
社工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儿童改变原有的认知,并进行认知重构,让儿童对自身以及父母境况的成因形成理性的察觉和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社工再与儿童共同分析,明确个人的多层次需求内容,鼓励他们真实表达意愿、合理宣泄情绪,当儿童的需求被看见时,他们的能量也将被点燃,依靠这股力量他们将重拾信心。
二、提升留守儿童应对问题的能力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旁,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独自面对与解决各类问题。留守儿童普遍独立意识较强,但又因为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教育与引导,对于一些负性事件缺乏应对能力。
社工以界定问题、明晰关键、寻找资源、情景模拟等课程内容让儿童懂得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遇到问题该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此外,社工还强调儿童个体的差异性,提倡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可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方式。
三、培养留守儿童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环境相对封闭,多数时间在同学、老师的陪伴下度过。经观察,不少留守儿童虽然有着强烈的交往意愿,但在交往行动上却比较被动。他们因长期孤独而渴望获得情感,却又因为担心自己的表现,顾忌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而不敢迈出这一步。社工认为当务之急是提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协助他们获得外部情感链接与支持。
留守儿童对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外部,特别是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社工建议老师多采取鼓励、表扬、接纳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尊重的交流,同学之间则可以经常采用“优点轰炸”等游戏形式,加强留守儿童对自我信心的提升。
社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每次活动时都上台发言,在克服他们自卑心理的同时,让儿童感受到台下听众的反馈是善意、温暖、敬佩的,还是敌意、不屑的,当儿童通过体验发现自己的担心与顾忌并不存在时,就激发了儿童主动交往的行动力。在此,社工需要设计能带给儿童良好体验感的情境。
此外,社工还会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情绪、语言与行为,使他们懂得如何成为更受欢迎的人,让他们了解到真诚、开放、懂得理解、学会包容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
结语
经过长期在云南当地的考察和基层走访调研,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发现:留守儿童在云南当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需要社工长期的跟踪与服务。目前,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正在培育和推动云南当地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当地的社会机构未来也将承担起更多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希望此次云南的服务经历分享能为当地社会机构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