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新四军女战士白山:为了革命理想什么都不怕
新四军女战士白山:为了革命理想什么都不怕
作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20 浏览次数:7163
白山,94周岁,生于1923年,1937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随着中国军队的撤退和上海的沦陷,家在上海的白山不愿做亡国奴,于1939年从上海辗转常熟参加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辖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后方医院工作。后因部队转移,她和一部分医院同志在常熟一带治疗和保护伤病员。
人物简介 白山,94周岁,生于1923年,1937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随着中国军队的撤退和上海的沦陷,家在上海的白山不愿做亡国奴,于1939年从上海辗转常熟参加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辖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后方医院工作。后因部队转移,她和一部分医院同志在常熟一带治疗和保护伤病员。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这几句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腔,是著名抗战题材样板戏《沙家浜》的选段。白山在抗战时期是一名医疗队的女战士,现居住在南京盐仓桥附近的第二干休所,94岁高龄,依然思维清晰。
战争年代的白山
留后方医院照顾伤员 处境十分危险
“参加新四军,就一个目的——打鬼子抗日。”当时仅16岁的上海姑娘白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江南抗日义勇军,“参加新四军,家里人都不知道,后来很少跟家里联系,怕给家人找麻烦。1949年解放上海,我都不知道家搬到哪里了。”
据白山回忆,1939年10月,江南抗日义勇军奉命西撤,不能随军行动的刘飞(江抗组织科科长,1955年授中将军衔)、夏光(新四军第一支队六团作战参谋)等30多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里继续养伤。
这时,日伪军和挂着“忠义救国军”旗号的土匪大肆活动,搜捕“江抗”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后方医院一度失去和主力部队的联系,处境十分危险。白山清晰地记得,“鬼子来扫荡,我们躲在老乡家里的柴草间。”那时的后方医院,连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也没有,更没有武装部队保护,连自卫武器也少得可怜。白山老人回忆道:“医院只有院长和少部分干部伤员配有几支手枪,晚上医护人员除了照料伤病员还要站岗放哨,站岗的同志只有一颗手榴弹作武器。”
条件艰苦 芦苇荡渔船成了医疗室
由于敌人的封锁和不停地转移,医院的条件十分艰苦,老乡家的堂屋就是“病房”,地上的稻草铺就是“病床”,门板上铺一块白布就是“手术床”。没有金属镊子,医护人员削竹片代替;没有夹板,自己锯木板来做;没有脱脂棉花和绷带,就用普通棉花和土布煮沸消毒代用。由于白山会讲上海话,后来她还陪同医院院长一起到上海,冒着生命危险秘密采购药品。
有一段时间,医院只能转移至船上,伤员就躺在大大小小的渔船上。医护人员在芦苇荡中穿行、与日军周旋。一次在湖上行船突然发现对面日军的汽艇驶来,已来不及躲避,医护人员急中生智,将白色绷带缠在头上,加之又穿着白色工作服,化装成披麻戴孝出殡的老百姓才侥幸躲过了一劫。
除了敌人的搜捕,缺少粮食也是医疗队面临的重大困难。白山说,由于粮食缺乏,伤员和医护人员营养都很差,为了给伤员补充营养,他们就到湖里捕河虾,由于怕暴露目标无法生火,只好问老乡借了一些白酒做“炝虾”。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鲜美的味道给老人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
小记者现场采访白山奶奶
真正的敌占区斗争比样板戏里艰苦得多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十八旅成立,他们这支医疗队改编成十八旅卫生部及团卫生队。1947年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白山参加了多场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山转业到地方继续从事医院工作,直到1984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离休。回忆起沙家浜那段战斗岁月,白山老人说:“其实样板戏里都是艺术加工的。真正的敌占区斗争要比样板戏里艰苦得多、残酷得多。”白山老人希望孩子们能够继承先辈遗愿,保卫伟大的祖国,建设伟大的祖国。
沙家浜的历史已过去了70多年,当年一起参加新四军的战友绝大多数已离世了。白山老人现在时常怀念起那段艰难但光荣的岁月。抗战胜利70周年,国家为抗战老兵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属于她的每一个战友。
丈夫触雷牺牲留下无尽哀思
记者了解到,白山老人的第一任丈夫喻求清,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曾随部队参加过湘鄂赣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并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喻求清随部队编入新四军一支队一团。解放战争中,喻求清任二十军后勤部部长。1950年11月,喻求清随军入朝作战。1951年5月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准备时,喻求清乘车到前沿阵地途中吉普车触雷牺牲。因战斗激烈,遗体未能运回祖国,永远留在了他为之战斗的朝鲜三千里江山,也给祖国的亲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哀思。
记者手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1939年,白山从上海来到常熟,一路辗转,为了保护家人隐姓埋名,化名白山,以此来时刻提醒自己,祖国山河已遭侵略。细细一算,当时的白山才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本该是花样年华,却已投身军队。从她踏上战斗之路的那一刻起,内心该是多么坚定、勇敢。
和白山老人一样,在战争岁月中,无论是领袖、将领,还是普通士兵,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必定将为中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跨越千山万水,进行伟大的征程。战争历程中的苦难、曲折、死亡,都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小记者感言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和晨报的记者姐姐一起去看望革命前辈——白山老奶奶。一大早,我们四个小朋友来到了白山老奶奶家。那时候,白山老奶奶已经精神矍铄地坐在椅子上等着我们了。
奶奶的孙子向我们讲述了奶奶的生平事迹。她年轻时在沙家浜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拼尽全力地救助那些受伤的革命战士。虽然感觉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么夸张,可我还是听得惊心动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正当她细心为伤病员治疗时,日本兵突然来了。为了躲避日本兵,她躲进了老百姓的柴房,而日本兵就从柴房边经过!
虽然时刻面临着危险,可白山老奶奶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建立新中国,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新中国,人民就过不上好日子!
白山老奶奶的第一任丈夫喻求清是革命烈士,在抗美援朝时不幸牺牲了。听了白山老奶奶和她丈夫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
刘泽昱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四(7)班
(南京晨报记者芦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