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陈坊仁与三部电影一台戏
陈坊仁与三部电影一台戏
作者:程成 责任编辑:窦娟 来源:《铁军》2012年第5期 日期:2013-11-01 浏览次数:7052
陈坊仁
电影《坚守文登川》《打击侵略者》《奇袭白虎团》及同名京剧《奇袭白虎团》早已家喻户晓,但多数人只知其事,并不知道它们均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的战例。而该军军长就是陈坊仁。
陈坊仁(1916—1967.6.27),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1950年10月19日随志愿军六十六军奔赴朝鲜战场,任副军长。1951年3月调任六十八军军长,不久再次赴朝作战。1953年7月回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0年10月,时任华北军区第六十六军副军长的陈坊仁,正率领部队在天津附近帮群众收割水稻。接到赴朝作战的紧急命令后,陈坊仁带领第一梯队师,登上火车开赴前线。此后在四个月的时间内,他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役役建奇功。
1951年3月15日,六十六军奉命回国休整。当月,陈坊仁调任六十八军军长。
文登里:“坦克劈入战”
1951年6月9日,陈坊仁再次奉命入朝作战。他带领六十八军,经十多天的连续行军,于7月中旬进入元山以西地区,组织抗登陆防御。8月下旬,全军再次长途跋涉,徒步行军至淮阳地区集结。
1951年10月至1952年11月,六十八军在北汉江至文登里约25公里的正面上,进行了长达13个月的防御作战,与美李伪军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文登里地区是一条宽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的南北走向的山谷,西靠鱼隐山,东邻伤心岭,中央纵贯一条公路,直通志愿军后方,其地形平坦,便于坦克机械化部队运动。
10月8日,美军第二师一个加强坦克营、南朝鲜军第八师、一个战车大队和法国营,在航空兵、炮兵支援下,以近百辆坦克配合步兵,向坚守文登里公路的六十八军第二○四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实施了所谓的“坦克劈入战”,企图一举突破文登里防御阵地,而后攻占东线纵深要点鱼隐山。
当时, 二○四师六一○团刚刚接替朝鲜人民军的防务。陈坊仁立刻命令,将76.2毫米口径加农炮一个营(12门)、山炮一个连(4门)、工兵一个连以及无后坐力炮27门、火箭筒49具编成反坦克大队,下辖二个反坦克中队和六个打坦克歼击组,在文登里、内洞上下深浦公路两侧,构成纵深梯次配备的反坦克地域,坚决歼灭突入之敌,粉碎其“坦克劈入战”。
10月11日,美二师以30余辆坦克在飞机火炮的支援下,引导步兵向我六一○团阵地进攻。当十余辆坦克突入防御纵深上深浦地区时,我反坦克大队首先组织76.2毫米加农炮和山炮直接瞄准射击。第二中队打坦克歼击组沿水青里沟迅速从侧翼向坦克隐蔽接近,在距先头坦克约10米处,以手雷将其炸毁。反坦克大队也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分别在150~50米距离上攻击敌坦克,迫使敌军丢下被毁坦克,调头逃回。
12日8时,美军先以航空兵、炮兵进行火力准备,随即在杨村西侧展开了30辆坦克,对第二○四师防御前沿及公路两侧阵地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破坏性射击。10时15分,美军第二十三团在48辆坦克及炮兵掩护下,以梯次队形沿公路向六一○ 团实施猛烈的攻击。陈坊仁命令第二○四师不断以纵深炮火对美军坦克实施拦阻射击,第二反坦克中队迅速进入阻击阵地,在距先头坦克150米时突然开火,击毁敌坦克2辆,击伤1辆。第六一○团在公路两侧分别用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进行游动直瞄射击,击毁坦克5辆,击伤1辆。16时,美军坦克无力再行攻击,遂施放烟幕掩护撤退。第一、二中队打坦克歼击组乘机以手雷、爆破筒炸毁、炸伤坦克各2辆。17时,美军丢弃18辆坦克仓皇逃窜。14日早晨,美军坦克8辆组成“前三角”队形且战且进,被打坦克歼击组全部击毁。
11月4日,新接班的美军第七师出动27辆坦克,掩护步兵再次发起进攻。8时20分,5辆坦克向我方纵深迂回攻击,反坦克大队利用有利地形沉着打击,将其全部击毁。此后,“联合国军”被迫停止了进攻。
在文登里地区,六十八军共击毁美军坦克28辆,击伤8辆,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坦克劈入战”。
文登里反坦克作战,开创了我军战史上的先例,同时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次战斗中敌人同时出动坦克最多;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战斗;我军首次构筑专门的反坦克阵地;首次建立专门的反坦克战斗编组。其基本经验是:阵地与地形相结合,依托两侧山地,将中间的川谷平原地带改造成反坦克阵地;火力与障碍相结合;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坚守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两侧坚守部队依托山地,伸向川谷,并肩卡口,反坦克部队在川谷中同时配合两侧作战,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三并肩。
这些成功经验,对长期指导我军建设作用极大。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三北”地区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全军部队坚守防御及反坦克训练,仍在贯彻这些思想。叶剑英曾号召“把打坦克之风吹向全军去”。据此拍摄的电影《坚守文登川》,成了最好的活教材。
反击战:奇袭白虎团
1953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将要达成协议之际,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蓄意破坏战俘遣返协议,疯狂叫嚷要“单独干”、“向北进”、“一定要实现统一的目标”等等。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陷,促进停战谈判,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于7月13日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这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
陈坊仁的六十八军兵分三路。陈坊仁指挥二○三、二○四师单独组成战役西集团;二○二师编入中集团,担任六十七军的第二梯队;六○五团编入东集团,由六十军指挥,与一八一师共同担任突破任务。六十八军独当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队,足见志愿军司令部对其的信任与肯定。
二○三师正面之敌伪首都师第一团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之一,曾被授予“白虎团”称号,其团旗及各种车辆上都印有白虎图像。该团占领金城以西、上甘岭以东的突出部防线后,已构筑了坑道、盖沟、环形战壕和各种明暗火力发射点相结合的半永久性的坚固防御阵地。此外,还直接得到美军五个榴弹炮营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
“白虎团”防御阵地正面达3.5公里。总的兵力对比,我方三倍于敌。但敌火力优于我方,而且敌阵地是绵亘的防御体系,没有暴露的侧翼。
陈坊仁命令以二○三师六○九团、二○四师六一○团在敌防御配系最严密的地段并肩实施中间突破,六○七团、六一一团在两翼进攻。同时要求组织专业侦察人员深入敌人阵地进行特定侦察,组织部队战斗组长以上人员实地侦察,营、连、排干部对各自进攻目标进行摸察,师、团干部也必须对主突方向的要点进行勘察,摸透敌情,以便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陈坊仁认为,右翼阵地是敌人的强点,也是它的致命要害,于是决定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敌右翼进行突破,打开口子后,沿山谷直插敌之纵深,在向纵深发展中从东向西攻击其左翼阵地。
由于“白虎团”防御阵地没有暴露侧翼,陈坊仁在决定采取穿插战术,突破敌人阵地的同时,要求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手段,首先消灭敌“白虎团”指挥所。
为此,六○七团由侦察排组成袭击班,选定有侦察经验的副排长杨育才为班长,10个侦察员、2个专门做翻译工作的朝鲜族联络员,共13个人。杨育才化装成美军顾问,联络员韩淡年化装为南朝鲜军小队长,其余11人均化装为南朝鲜军士兵,冒充“白虎团”团部搜索队,假装掩护美军顾问回团部开会,直奔二青洞。
13日晚9时,按既定方案,六十八军突然向敌军发起进攻。在突破前沿阵地后,第一梯队各师组织的渗透迂回支队迅速向敌军纵深穿插前进,掩护杨育才率袭击班向敌人后方的公路飞快前进。
袭击班插入敌人后方以后,发现队伍里多了一个人。原来其中一个是南朝鲜逃兵,稀里糊涂跟错了队。审讯之下,袭击班得到了口令。
袭击班前进到永金桥时,被敌人的探照灯部队和炮兵截住。两位朝鲜族联络员说是搜索队,一下子便把敌人唬住了,从而顺利到达二青洞口——“白虎团”团部的大门口。
“白虎团”团部门前停着大小30多辆汽车。首都师副师长、“白虎团”团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作战室开会。
杨育才将袭击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头扑向敌人团部的作战室、电台和警卫室。约定以袭击警卫排的第一小组先开枪为号,各处一齐开火。
杨育才亲率第三小组冲向作战室后,袭击警卫排的枪声响了起来。杨育才大喊:“打!”侦察员包月禄对准窗口投进两枚手榴弹。随着“轰轰”两声巨响,屋里的电灯熄灭了。趁着烟雾,杨育才等冲了进去,用机枪扫射后,敌机甲团团长当场毙命,其余敌军纷纷投降。只有敌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逃离团部。
杨育才率袭击班仅用14分钟就消灭了南朝鲜军首都师团部,共俘16人,其中军官8人,打死打伤54人,击毁汽车40辆,缴获若干的枪支、弹药、电台和 “白虎团”团旗。袭击班无一伤亡。
电影《奇袭白虎团》及京戏《奇袭白虎团》正是对这场精彩战斗的再现。
在敌军指挥系统被打掉的同时,六十八军穿插部队随即插到敌增援部队两侧以及敌炮兵阵地中间,将敌援兵和炮兵全部消灭,并建立阻击阵地,阻敌逃跑和反扑。
至14日8时,六十八军全歼敌“白虎团”及敌机甲团两个营、美军第五五五炮兵营等,俘敌840余人(含敌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毙伤敌3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02门、坦克13辆、汽车137辆、轻武器1256(挺)支,攻占敌阵地27平方公里。其战法之奇,伤亡之小,战果之大,为中外战争史所罕见。
电影《打击侵略者》也正是取材于此役的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