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用铁军精神打开奇迹之门——朱林带领刘老庄村三年走上致富路
用铁军精神打开奇迹之门——朱林带领刘老庄村三年走上致富路
作者:窦娟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5期 日期:2013-11-01 浏览次数:7093
红色家园
住房共有、口粮免费、环境优美、养老保险由村集体交、物管水电费全免,听起来,这像是乌托邦生活,但在红色老区刘老庄村,这种生活却奇迹般地实现了。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二营四连82位勇士为保护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淮阴刘老庄与千余日伪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让这个普通的小村庄不再默默无闻,刘老庄成为了一片受人敬仰的红色沃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也在老区人民心中生了根。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贫穷落后却一直伴随着刘老庄村。到200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欠债近8万元,是江苏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直到2009年,一个人的出现唤醒了老区的活力,他用铁军精神叩开了发展的奇迹之门,这个人就是刘老庄乡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
清晨4点钟,为了不打扰熟睡的妻子,朱林起床的动作尽量轻,简单洗漱,轻轻开门,因为住的是工地上的简易工棚,门发出“吱呀”的响声。天还很黑,春寒料峭,他裹了裹棉袄,踏出了工棚。
“每天一大早,我要到村子里转一遍,要在早上7点钟之前,把一整天、甚至整个月的工作思考好,以便在每天早上的例会上把工作安排好。”朱林说道。
今年57岁的朱林,就出生在刘老庄村。1999年,淳朴的朱林走出家乡,到泰州做起了工程机械生意。性格稳重、有勇有谋的朱林很快在这一行干出了名堂,创业11年,他平均每年收入70万元。除了经济收入,朱林还收获了另一份宝贵的财富,他的眼界得到了开拓,看到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之路上的前进步伐,认识到了农民也可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遇,农村城市化、农民企业化的观念就在朱林的大脑中产生了。
不当老板当支书
2009年的朱林,事业蒸蒸日上,正在考虑怎样拓宽路子、壮大企业的他,却迎来了人生中不寻常的一个5月。在这个月里,当时的刘老庄乡党委成员三顾茅庐请他回家当村书记。“5月4日、17日、28日,乡党委领导三次找我谈心,每次谈心都超过两个小时,那种执着,让我非常感动。”
朱林(中)在工程现场
在外出创业前,朱林就在乡里当过两个贫困村的书记,两个村在他的带领下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群众满意度非常高,他被乡里公认为“救火队长”。当时,乡党委并不知道这位“高人”,到群众中调研时,群众强烈要求让朱林回村当书记。带着好奇和敬意,他们找到朱林,先后三次推心置腹地与之谈心。八十二烈士的大无畏精神、淳朴乡亲的贫苦现状、革命老区的铁军魂都深深地打动着这个硬汉的柔肠,朱林最终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决定走上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奋斗征途。
放弃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扔下舒适的别墅、私家车,回到一穷二白的村子从头做起,不但收入没了,还得自己掏腰包,在别人看来,朱林一定是疯了。听了他的决定,家人个个摇头,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妻子也抛下一句话:“要去,你自己去吧!”面对家人的反对,他没有辩驳,更没有发脾气,而是决心让时间和事实来说服大家。他收拾了简单的行囊,独自上路了……
坚定不移走市场
回到家乡任村书记,朱林没有跟乡领导提什么要求,只提出村委班子要重新配备。在他看来,村委班子成员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要有“财”,就是具备经济头脑,自家要富裕。“自己的小家都搞不好,怎么能把村子搞好?自己都富不起来,怎么能带领大家一起富?”因此,新组建的村委班子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村里富裕的人。第二要有德。“有财不一定是合格的干部,合格的干部必须要甘于奉献,多做实事,帮助群众快速走向小康社会。”事实证明,新班子的组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穷二白怎样搞发展?这是摆在朱林面前的一道难题。外面村庄走向城市化的过程给了他启发:“市场化,搞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刘老庄村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朱林对村委班子成员斩钉截铁地说。
为了稳操胜券,搞了十几年工程机械的朱林决定从老本行着手。但机械设备价格昂贵,动辄几十万,投资从哪里来?朱林对由他提名当选的村干部说:“我带头借资50万元,你们要尽力而为。”在朱林的表率和鼓励下,村主任、副主任等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共借资60万。朱林用这110万元注册了江苏天源建设有限公司淮阴刘老庄分公司,陆续购置8台大型机械,承揽市政、绿化等工程。经过两年多的滚动发展,现在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企业固定资产已达405万元,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员工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朱林上任以来,凭借自身的市场经验以及政府的支持,开公司做工程,流转土地搞高效农业,兴建红色家园小区,依托刘老庄红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在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桩桩件件都紧密围绕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坚定不移地走市场路线,这就是他能让村级集体经济很快突破瓶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秘诀。“2012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要突破350万。”朱林踌躇满志地说。
一诺千金不食言
在新任班子大会上,面对全体村民,朱林庄严承诺:不筹群众一分钱,将刘老庄村建设为环境城市化、住房商品化、农民职业化、家园旅游化的小康家园。然而当时的群众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朱林在吹牛!在群众的质疑声中,朱林带着一班人开始了建设刘老庄的步伐。
“我每天4点钟就醒了,睡不着,我对大家的承诺,要一一兑现啊。”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实现新“四化”并不容易,需要一套科学的规划。为此,上任没多久,朱林就把村子翻了个底朝天,他还带着班子成员,寻访各类专家,到先进地区吸取经验,请来专家学者对土壤、地形开展分析研究……
很快,刘老庄发生了变化,主干道都装上了下水管道,实施了亮化工程。为了提高土地效益,刘老庄村走上了土地流转的路子,共流转土地3000多亩,利用这些土地,村里先后建起了千亩葡萄园、食用菌生产基地等高效农业企业,并结合发展农家乐餐饮、垂钓、歌舞旅游业。拆除56个老庄台,填平68处废沟塘,村里平地起高楼,建起了淮安农村第一个崭新的智能化农民小区。即将搬进新居的群众很开心,指着整齐的五层楼房说:“这里叫红色家园,我们马上就要搬进去了!”
这么大的发展步伐,会不会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呢?朱林笑着说:“我们搞土地流转有三大原则:农民舍地不舍粮,舍地不舍利,舍地不舍权。”村里的400亩口粮田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耕种,具体劳作由村里54名党员组成的“义耕队”承担,村民不出工不出力,每人每天可免费分得一斤口粮。给农民按亩产850斤杂交水稻的市价计算流转金,价格按照当年3月1日市价定价。因为通常3月1日的粮价最高,可以保障农民的收益最大化。土地虽然承包给了别人,但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属于农民自己。坚持了这三大原则,农民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大幅增收,何乐而不为呢!刘老庄村群众逐渐走进了“四化”新生活。
以身作则父母官
时间回到2010年3月18日清晨,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朱林正带着全村54名党员庄严宣誓。他们发誓要吃苦在前,做出表率,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每年3月18日、7月1日,朱林和全体党员都要来凭吊烈士,但这年有些特别,因为宣誓过后,朱林给全体党员上了一节动员课:“当年八十二烈士为了保卫家乡,生命都舍弃了。今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如果只图享受,不想奉献,那就是给烈士脸上抹灰,给刘老庄丢脸!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原来,朱林规定村里400亩口粮田由包括自己在内的54名党员义务耕种,有的党员因为年龄大、家里劳动人手少等原因想推脱。朱林借宣誓契机,动员大家积极行动,争做表率先锋。这次动员会非常成功,从此,党员义务耕种成为了一项制度在刘老庄村延续下来。现在,很多年轻的预备党员也积极加入到“义耕队”中。朱林笑了:“党员嘛,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我就出生在刘老庄,以后我死了,也要埋在刘老庄村的土地上。”朱林对刘老庄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他把全村父老乡亲都当成了亲人,这是他能做到不住别墅住工棚,放弃富足生活艰苦拼搏的根本原因。村里三户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买不起新房,他带头捐五平方,并要求村干部人人捐献。村里有人生重病了,他一定会带着慰问金到病人床头去看望。村里有人意外死亡,他二话不说,带上钱就去帮着料理丧事。土地流转前,村民苏培友因患脑溢血住院,等他出院回家时,却看到4800多斤小麦全部归仓,堆成了小山。原来朱林带村干部到医院探望他后,便找到了农机手,要求收割机第一个给老苏家收割,并带头捐资,为他凑了近7000块钱捧到了苏培友的病床前。
朱林为大家做的每一件事群众都看在了眼里,信任和爱戴逐渐积累了起来。全村482户群众拆迁,先后两批一个半月就顺利完成,其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和矛盾事件。“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什么事也干不成!”这是朱林做村书记以来最大的感触。
朱林回乡近三年,刘老庄村大变样,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示范村。这里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串关于朱林的故事,都能讲出他跟时间赛跑创造的奇迹。各地商人都到刘老庄投资创业,其中也包括当初反对他回乡做支书的儿子和女儿。谈到自己的成绩朱林却说:“八十二烈士牺牲了,但他们的铁军精神却流淌在刘老庄人的血液中,如果要说奇迹,那是铁军精神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