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她有一种深厚的新四军情结——访李雪三将军夫人柏曼卿
她有一种深厚的新四军情结——访李雪三将军夫人柏曼卿
作者:黄进琪 责任编辑:徐银山 来源:《铁军》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1-04 浏览次数:6982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第三师分会副会长柏曼卿同志,1947年2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二纵队战地服务团的一个女兵。她参加了辽沈、平津、挺进华南等战役的战地服务、抢救伤员等工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日前,笔者拜访了年届86岁高龄的柏曼卿,老人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新四军情结。
柏曼卿近影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第三师分会副会长柏曼卿同志,1947年2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成为第二纵队战地服务团的一个女兵。她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挺进华南等战役的战地服务、抢救伤员、后送战俘等工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柏曼卿1955年转业地方,长期在国家建材局从事政治、党务等工作。因为爱人李雪三曾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政治委员,柏曼卿对新四军怀有深厚的感情。离休后,她为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铁军精神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受到三师分会老战士和下一代的高度赞扬。日前,笔者拜访了年届86岁高龄的柏曼卿,老人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新四军情结。
柏曼卿,1927年8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儿时命运悲惨而坎坷。
“我出生才八天,母亲因患产褥热症而去世。40天后,父亲将我送给与爷爷同在黑龙江省测绘局当技术员的姓柏的邻居家喂养。懂事后,我才知道生父姓梁,他每月送去喂奶费,但六个月后不再送奶费了,也没有打任何招呼。听说是随东北军进关去了,以后一直杳无音讯。我两岁多时,养母生了个女孩,是我的妹妹。一次,养父和同事进山搞测量,一股土匪要抢他们驮测量仪器的马匹,在搏斗中养父被土匪打死。悲痛欲绝的养母为生活所迫,只得带着妹妹改嫁了。从此,孤苦伶仃的我只好由爷爷柏荫楷、奶奶柏刘氏抚养。”
日军投降后的1945年冬季,新四军第三师遵照党中央“挺进东北”的指示,从苏北来到齐齐哈尔。柏曼卿报考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齐齐哈尔联合中学,学校党支部书记是新四军第三师的一位团长,教员大都是从延安来的,主要学习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等。柏曼卿好学上进,成为党支部的培养对象。1947年2月15日,柏曼卿在鲜红的党旗下,高高地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6月,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战前的兵员征集、物资筹措、动员支前等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西满地区的部队组建了战地服务团,发动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参军。时任齐齐哈尔市联合中学总校学生会主席的柏曼卿,毅然带头报名参军。由于她的积极动员,联合中学许多同学纷纷响应。黄克诚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一下就接收了180多名新兵。经过短期培训,新兵的军政素质都有提高,在文艺演出、张贴宣传标语、做群众工作等方面,柏曼卿样样都走在前头。鉴于她在动员参军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被提前转为正式党员。
1947年冬季攻势前,柏曼卿被任命为第二纵队政治部政治工作队(战地服务团)指导员。“在彰武战役中,我带着战友们冲上去抢救伤员。战后,上级命令我们打扫战场。阵地上一片狼藉。我们按事先分工,有的对伤员做简单的包扎后背下阵地;有的收缴俘虏的枪支弹药和证件,登记造册;有的把牺牲的战友用酒精棉花擦拭身体后,换上新军装入棺掩埋。对牺牲的每一位烈士,都要填写‘烈士登记表’,寄往烈士家乡所在的地方政府。还有的在伤员临时安置点,细心地为受伤的战友清理伤口、上药、喂水,然后送往后方治疗。打扫战场十分艰苦,有时还会有生命危险,不过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并在战火中经受了考验。”柏曼卿感慨地说。
1948年,柏曼卿经第二纵队刘震司令员牵红线,与纵队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喜结良缘。这个部队是由抗战时期的新四军第三师演变而来的,李雪三同志曾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整编为第三十九军,在抗美援朝时期,李雪三接任第三十九军政治委员。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柏曼卿跟随这支英雄部队北战南征,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为此,她与新四军部队以及后来的第三十九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柏曼卿在离休以后,为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铁军精神呕心沥血,作出了无私奉献。
积极支持、配合撰写三十九军军史。1992年12月22日,李雪三与世长辞。在此前四天,即12月18日,李雪三还念念不忘撰写三十九军军史。他在病榻上用生命的最后力气,给三十九军领导和军史办同志写下了近500字的遗言,拜托亲爱的战友,“加强、改善领导,集中可能集中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有节奏地打好这一仗”,“编写好这部军史,实现万千战友(包括无数英烈)的心愿!”柏曼卿受邀参加了三十九军党委召开的军史座谈会,将李雪三临终遗言转达给三十九军,并将李雪三的有关资料提供给部队,尽自己所能协助部队完成了这一任务。
参与编写《李雪三将军》一书。李雪三逝世后,由邢泽(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王用久(总后勤部司令部资料室主任)和柏曼卿三同志组成了《李雪三将军》编写组,柏曼卿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为了查证有关历史资料,她先后到军委档案馆、军事科学院、总后勤部档案科、后勤指挥学院图书资料馆以及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三十九军军史资料室,收集李雪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阶段的著述史料。
参与组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1997年10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后,原新四军第三师的老战士也紧锣密鼓地筹备成立研究会分会。柏曼卿由于对干部比较熟悉,她积极协助原政治学院学员队队长胥亚平、后勤学院院务部副部长赵永胜寻找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原新四军三师老战士,共提供了170多人的名单。接着成立了12人的筹备组,柏曼卿成为筹备组的主要成员。所有的筹备会都在她家里召开。大家推举空军学院常务副院长、原三十九军参谋长沈启贤为分会第一任会长。1998年10月10日,第三师分会在后勤学院小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近200名老战士,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铚秀、常务副会长鲁冰等亲临讲话祝贺。
柏曼卿参加新四军三师研究会以来参与编纂的书籍刊物
柏曼卿虽然不是新四军老战士,鉴于她十分热心,特批准为研究会成员。
积极参与《黄克诚军事文集》《黄克诚纪念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黄克诚将军夫人唐棣华经报告中央军委批准,拟用三年时间于2002年黄克诚诞辰100周年前,出版黄克诚军事文集和纪念文集,她为组建写作班子无合适人选而犯愁,便把朱鸿、陈绍昆和柏曼卿三人找去商洽。朱鸿等说,三师分会和黄老的老秘书、老部下,既熟悉情况,又有写作能力,“拿来就能用”。唐棣华茅塞顿开,她点名要柏曼卿参加黄克诚两部文集的编委会。
展开工作后,首要任务是收集黄老生前的详细资料。已年届古稀的柏曼卿和马长志、刘建皋、李柱江等同志一行六七人,先赴西南的成都、重庆等地,再北上沈阳、辽阳、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四处寻访黄克诚将军的老部队、老部下,查阅了军委档案馆、抗日战争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第三十九军及第十六军军史馆的历史资料。柏曼卿还承担外联任务,负责解决经费、人员、交通工具等。经过编辑组同志历时三年的辛勤工作,60万字的《黄克诚军事文集》和62万字的《黄克诚纪念文集》终于在黄克诚百年诞辰前夕顺利出版。
参与编辑《黄克诚传》。这部传记的编辑组成员,基本上是《黄克诚纪念文集》的原班人马。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为编委会总顾问,陈绍昆、朱鸿、柏曼卿为编委会顾问。传记策划、筹备工作开始后,耄耋之年的柏曼卿带着黄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走访三十九军军部及一一六师、一一七师、辽宁省军区收集史料。编辑组成员经过八年紧张工作,84万字的《黄克诚传》2012年10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9日,黄克诚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黄克诚传》同时隆重首发,三师分会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研究新四军历史献出了一份厚礼,这里面也饱含着柏曼卿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