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传承红色圣火造福老区人民——记随州市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馆长顾世国
传承红色圣火造福老区人民——记随州市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馆长顾世国
作者:党亚惠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2-23 浏览次数:7022
他曾是一位基层农村干部,用30年的时间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打造成了全国文明村;他是一位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用真情实干收获了群众的信任和厚爱;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湖北省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他就是现任随州市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馆长顾世国。
顾世国在李先念铜像广场前留影
新四军五师九口堰纪念馆
他曾是一位基层农村干部,用30年的时间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打造成了全国文明村;他是一位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用真情实干收获了群众的信任和厚爱;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湖北省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他就是现任随州市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馆长顾世国。
巍巍白兆山,悠悠桃源河,在湖北随州市随南白兆山与桃源河水库之间,坐落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小镇洛阳镇。在洛阳镇西南不到5公里处有一个曾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小山村——九口堰村。新四军第五师在此组建、壮大和发展。
1939年,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进驻九口堰地区。1941年2月,鄂豫挺进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为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为参谋长,任质斌为政治部主任。4月5日,五师整编工作就绪,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国通电就职。新四军五师孤悬敌后,以九口堰为中心,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心系群众赢民心
顾世国,1964年1月出生在离九口堰村不远的龚店村,自幼家庭贫寒,父母双目失明,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大。艰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不怕吃苦、勤劳、仗义公正的品性。读书以后,他就刻苦学习,掌握知识,立志为老百姓服务。1981年顾世国中学毕业以后,选择在洛阳镇龚店村当农技员,带领群众种植杂交水稻,解决了农民吃饱肚子的问题。而后他相继担任了龚店村副主任、主任。他吃苦耐劳、不怕艰辛,他的辛勤付出,大伙看在眼里,记在心头。2005年,顾世国当选为龚店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农村干部,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顾世国头脑灵活,爱学习,善于做群众工作。2006年,顾世国提出“靠山活山,养山兴山”的工作思路,在山上建“富民银行”,在山下开“富民工厂”,在山里做“富民文章”,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龚店村依托重晶石矿资源,集体每年创收40余万元。顾世国组织村民开挖山场8000余亩,办起4个林场,种植板栗树4万余株,兴建银杏基地3个、茶园1个,又成立了绿茶专业合作社和银杏叶销售合作社,承包户每年可收益120余万元。2007年龚店村成功申办“湖北省科普助力示范村”项目,促使食用菌产业全面开花,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村里还成立采矿队、汽车队,就业的200余人年均收入近4万元。村里的经济活了,村民富了,顾世国继续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做文章,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讲和谐的良好局面。提起顾世国,龚店村的群众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人、能人,上哪找这样的好书记啊!”
顾世国当基层农村干部,一干就是30年,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当地的老百姓,把心用在当地的发展上,把情留给了老百姓,一身清风正气,从不沾集体任何便宜,他正是靠诚心、用爱心打动了当地的老百姓。在他的带领下,龚店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顾世国出色的成绩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2015年,市有关部门准备让他担任新四军五师九口堰纪念馆馆长。从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化身为一个红色纪念馆的馆长,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是去,还是留?顾世国心里矛盾,纠结。离开他倾心付出多年的龚店村,他有诸多不舍。但顾世国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胸怀高远,要心装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把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2015年12月5日,顾世国走马上任了,他有了新的头衔——随州市新四军五师九口堰纪念馆馆长。
九口堰纪念馆外景
红色文化传承人
新四军五师九口堰纪念馆坐落于九口堰村,成立于1982年,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外部呈黑灰色,色调和谐淡雅,富有古韵。整个建筑为三进两院,房屋共56间,土木结构,呈左右对称格局。它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纪念馆四周群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纪念馆前方广场上,立有一座李先念铜像。2016年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新四军五师纪念园,大大丰富了陈展内容,重点打造了廉政教育展厅,以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对党员干部加强警示教育。
九口堰纪念馆现已形成一馆一园一烈士纪念碑及12处革命旧址群的综合模式,占地面积200亩,目前已经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随州市九口堰廉政教育基地。如今的九口堰纪念馆呈现了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在纪念馆旁边还办起了名曰“新四军五师食堂”的农家乐,将红色文化和民宿文化有机结合,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
顾世国说:“2010年以来,九口堰纪念馆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制约房屋年久失修,内部损坏严重,门口环境破烂不堪。随州市退休老干部、副市长李克申捡起了这个烂摊子,他四方求人、八方筹钱,在他的努力下总算保护住了九口堰纪念馆主体,并准备规划扩建新的设施,无奈老市长长期奔波,积劳成疾。我临危受命,接过这一棒,来到纪念馆担任馆长。老市长的精神感动了我,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纪念馆扶持起来,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让当地的老百姓致富。”
顾世国上任以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筹划纪念馆的发展:
一是从头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他开着私家车,行程数万里,走遍了豫、鄂、皖三省大部分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学习笔记达20万字。
二是认真规划,筹措经费,修缮场馆,完善布展。他多次到政府、文物局层层汇报,八方求援,要求对纪念馆进行修缮。2016年,他的诚意感动了曾都区区长,区政府拨款98万元把李先念铜像广场一步步建起来,后又得到省文物局的支持,拨款100万元进行纪念馆修缮。而后又筹措经费200多万元,完成了纪念园的尾期工程。为了征集文物,他自驾车奔波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一共收集整理省级以上保护文物1300多件,使一个破旧的纪念馆得以重焕生机。馆内存放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物,布展独特,雕塑逼真,采用声光电现代多媒体表现手法,生动记录着新四军五师的抗战历程,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战斗场景。顾世国上任3年来,共争取资金达1000万元,完善了新建园的建设布展工程,完成了老纪念馆的修缮、布展、安防、消防工程,广场建设工程五师兵工厂、被服厂、野战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抗大十分校等12处革命旧址的恢复与保护工程。近来,为了挖掘新四军的文化,顾世国带领工人忙于修复开发罗什寺这个抗战遗址。夏天指挥挖掘,一干就是20多天,皮肤晒得黝黑,有时中午就吃点方便面,喝点凉水,把胃也搞坏了。
三是灵活施教。顾世国采取请进馆来学习和走出去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现场教学、课堂教学、送教下乡三种模式进行。现场教学由参观者自己看,讲解员陪同讲解,每年接待参观者将近60万人。课堂教学由顾世国亲自授课,讲红色的历史文化,讲我党那段悲壮的战斗历程,来启发党员干部、军人、学生爱国爱家爱生活。顾世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特别爱学习,他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很接地气,大家都爱听,每年讲课近150多场次。顾世国从小生活在农村,懂得农民的心声,他善于用农民喜爱的语言进行教学,他说,“我把十九大精神,从严治党等内容,都编成随南顺口溜的形式到全市各地区去演唱,这种接地气的讲法老百姓很爱听。我自己开车,奔波在随州大地上,三年间走遍了随州所有市县和大部分乡镇。一次下大雪,车翻倒在沟里,好在人没有大碍。”
真情惠民助脱贫
不管走到哪,都要为老百姓做事,这是顾世国一贯的作风,敬业、奉献已经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他认为建馆布展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素质,带动老区的经济发展。
上任之初,纪念馆门前破烂不堪,污水横流,生活垃圾到处都是。要想富,首先要改变环境,才能吸引来游客。他挨家挨户跟村民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把纪念馆前种的菜、搭的棚子,还有孙家大湾里已经围了十多年的围墙拆掉,把湾子里的房子重新装修,统一颜色,并为湾子里配了一辆垃圾车,村民门前砌了花坛,彻底改变了纪念馆门前的卫生环境,才有了今天整洁宽敞的铜像广场。
2017年,顾世国又争取到了80万消防资金,利用纪念馆建设消防工程的机会,实施了饮用水工程,为130多户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
这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从交通、水利、房屋、门前花坛、河流治理、农田调整,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改变了老区的面貌。
顾世国说,“近3年,九口堰的村民像换了个思想,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纪念馆的各项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纪念馆门前干干净净的,没有垃圾,老区人民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晚上,人们在铜像广场前唱歌跳舞,精气神提起来了,这让老百姓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了红色老区的文化盛宴,心贴得更紧了。”环境好了,这里开农家乐的有20多户。顾世国让贫困的村民到馆里当保洁员,让有文化有素质的村民来馆里当讲解员。讲解员孙丽平为人热情开朗,她原本在外地工作,后来在顾馆长的劝说下,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村里工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做贡献。她说,顾馆长特别为员工着想,不仅为员工提供休息的地方,住所安装了空调,还有人专门负责他们的饮食。
顾世国同时还兼任洛阳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既要主持农村工作,又要传承红色文化,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用他的话说,传承红色文化的最终目的是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真正意义上造福老区人民。只有认真、细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顾世国就是这样的,对待任何工作都是全身心地付出,做到极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很多像他这样默默无闻把心血奉献给群众、奉献给社会的人,他们的行动不仅在造福一方,其道德风尚也在感染着周围的人。从顾世国身上,我感受到了淳朴的人情,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以及为传承红色文化奋斗不渝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