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伶官传序》赏析
《伶官传序》赏析
作者:叶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3-10 浏览次数:6964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时值北宋王朝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弊端越来越严重,欧阳修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的历史重演。欧阳修写作此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1)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2)之将终也,以三矢(3)赐庄宗而告之曰:“梁(4),吾仇也;燕王(5),吾所立;契丹(6)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7)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9)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10)之。
方其系(11)燕父子以组,函(12)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13),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14)已灭,天下已定,一夫(15)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16)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17)?抑本其成败之迹(18),而皆自于人欤?
《书》(19)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20)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21)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3),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于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 年)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公元926 年),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2)晋王:即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晋王。(3)矢:箭。(4)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7)与:赐给。乃:你的。(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10)纳之:把箭放好。(11)系:捆绑。组:绳索。(1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14)仇雠(chóu):仇敌。(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6 年)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17)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18)抑:或者。本:考究。迹:事迹,道理。(19)《书》:《尚书》。(20)逸(yì)豫:安逸舒适。忘:亡。(21)举:全、所有。(2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23)溺:溺爱。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无关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国,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之国,他们却都背叛晋国而归顺梁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们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只要庄宗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祖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的意气是多么骄盛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军士发动兵变,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庄宗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要到哪里去。以至于庄宗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这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因为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他的成功与失败,都与人事相关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导致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吗?
感言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时值北宋王朝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弊端越来越严重,欧阳修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的历史重演。欧阳修写作此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历史上的庄宗李存勖英武果断,打仗时勇谋兼备,后来因宠幸伶人,国家由盛转衰,历史教训十分深刻。作者认识到“人事”的重要性,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庄宗从临危受命,到打败仇敌、志得意满,再到身死国灭,作者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营造出强烈的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最终,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的存在,逼迫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沉溺于声色之中,最终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古人早已知晓,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所以在历史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事件曾多次上演。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欧阳修在文章最后的总结。欧阳修写作此文,并非就史论史,而是具有广泛而现实的醒世意义。只可惜统治者也没有吸取历史教训,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最后因为不能自强,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这样的历史教训首先警示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即便像庄宗这样有智慧有勇气的人,也会被自己沉迷的对象所困惑,所以为人须时时奋进,始终给自己留有压力和动力,在生活中要力戒腐化享乐。尤其是在中国处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切不可在一片赞美中迷失方向。
其次,在新时代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绝不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时代在前进,条件在改善,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只有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坚持办事情要勤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不重蹈历史的覆辙。
再次,任何质变都是在量变到了一定阶段才出现的。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成功过,他最后却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它警示后人,打倒自己的,往往就是自己本身的放纵。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导致“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一只牛”。因此,防微杜渐十分重要。只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