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心中要装着读者——关于本期《铁军·故事》编辑中的一点想法
心中要装着读者——关于本期《铁军·故事》编辑中的一点想法
作者:徐良文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4-15 浏览次数:6979
编完本期《铁军·故事》,产生一点联想,想与作者和读者作一交流,以期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其实在一本杂志中,编者、作者、读者是三位一体的,想办好一个刊物,缺失任何一方,杂志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编完本期《铁军·故事》,产生一点联想,想与作者和读者作一交流,以期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其实在一本杂志中,编者、作者、读者是三位一体的,想办好一个刊物,缺失任何一方,杂志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铁军》是一本红刊,以弘扬铁军精神为己任,讲好铁军故事是应有的题中之义。当我将本期编选的四篇故事交付读者的时候,故事主人公的形象仍然在我脑海中浮现着:“刘老庄连”,胡霖、文立正烈士,新四军女战士陈儆仿佛仍在眼前,向我讲述那难忘的激情岁月。烽火硝烟的战场虽然远去,往事并不如烟,没有硝烟的战场依然延续,红色的基因、先辈的品德,铁军的精神依然需要继承、发扬并光大。
故事有诸多写法,铁军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不能像小说一样虚构。因此,事先要作好大量人物事件的史料准备,然后在人物、史实准确的基础上,应在写作方法、表现形式上体现出各自特色,在可读性上下些功夫,使读者愿看、想看、爱看,只有看了、读了才能发挥作用。
《一碗飘香了七十多年的羊杂汤》读后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从女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通过主人公喝过的一碗羊杂汤来感悟战争年代的艰苦,和平的可贵,革命者乐观的情怀。一碗羊杂汤,飘过70年,飘进读者的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这就是选材和取舍。面对纷繁的故事素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选取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材料,达到一叶而知秋的成效。
《砥柱》是实力派作家傅宁军亲临实地采写的,正面描写刘老庄战斗,写出了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这支英雄部队的胆气,写出了新四军战士的硬骨,写出了铁军的铁血精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这样的正面写实的作品我们需要!这篇故事的写作特点是注重战斗场景的描写,用战场的特定画面组成,例:“如血的残阳染透了半边天。在浓浓翻卷的刺鼻的硝烟里,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咬紧牙关,手握着手相互鼓励。”再如:“他们把刺刀架上枪管,被硝烟熏黑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勇士端起刺刀,迎向扑来的敌群。”场景的累加就是故事,就像电影中的镜头特写。
女作家周淑娟的《一双新袜子》则另辟蹊径,没有正面去写那场战斗,没有突显战争的残酷,而是从生活细节入手,通过胡霖执行任务出发前的场景、对话、心理变化等细微之处写出了革命战士丰富的内心情感,使读者感悟到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故事最后落到一双袜子上,睹物思人,更觉情感的厚重。细节使故事变得生动,变得更加感人。
《迟到了35年的“烈士证”——记电影〈铁道游击队〉李正的原型文立正》一文,原名为《衡山骄子血洒鲁南——小记运河支队第一任副政委,铁道游击队第二任政委文立正》,原文按照时间顺序正面描写文立正一生的简要业绩,是传统的人物故事写法。在编辑过程中,通过和作者沟通,改变文章视角,将烈士战斗的一生作为背景,而将故事侧重点放在表弟陈铁如寻找烈士牺牲真相的过程上,一本迟到的烈士证,凸显了故事的现实意义。故事立意的高下决定了文章的深刻程度。
之所以啰嗦这些,就是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铁军故事写作中心中要装着读者,更加注意故事的可读性,在故事立意、结构、选材、文字上多下些功夫,写出故事味,让《铁军》这本红刊真正走进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