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狱中上母书(节选)赏析
狱中上母书(节选)赏析
作者:叶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7-11 浏览次数:7417
在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视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安居乐业。
原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1),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2),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3)。一旅才兴,便成齑粉(4),去年之举,淳已自分(5)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6)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 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7),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8)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9),生母托之昭南女弟(10)。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11),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12)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13)。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14),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15)。但为气所激(16),缘悟天人理(17)。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
(1)严君:对父亲的敬称。见背:去世。(2)复见天日:指恢复明朝。(3)钟:聚焦。虐:指上天惩罚。先朝:指明朝。(4)齑(jī)粉:碎粉末。这里比喻被击溃。(5)自分:自料。(6)斤斤:仅仅。(7)溘(kè)然:忽然。从:追随。九京:泛指墓地。(8)门祚(zuò):家运。(9)义融女兄:作者的姐姐夏淑吉,号义融。(10)昭南女弟:作者的妹妹夏惠吉,号昭南。(11)武功甥:作者姐姐夏淑吉的儿子侯檠,字武功。大器:大材。(12)结缡(lí):代指成婚。(13)渭阳情:指甥舅之间的情谊。据说晋公子重耳出亡,秦穆公收容他做晋君。送他归国时,他的外甥康公送他到渭水之阳,作诗赠别。后世遂用渭阳比喻甥舅。(14)太虚:天。(15)敝屣:破草鞋。(16)气:正义之气,激:激发。(17)“缘悟”句:因为明白了天意与人事的关系。
译文
不孝的夏完淳如今就要死了,以身殉父,不能再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我已经悲痛地过了两个年头。怨恨越积越深,历尽艰难辛苦。本来希图光复明朝,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国家,灾祸集中,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嫡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这样担忧,但是我最终却无能为力。我的身体是父亲给我的,要为国君所用,为父为君而死,即便是死了也谈不上是辜负两位母亲。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是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嫡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如果死后再度为人,二十年之后,我还要跟父亲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可以交托给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素来贤孝,为人所深知,请武功甥为我好好地对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
语无伦次,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感言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明末清初,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涌现了一大批不甘国破家亡,奋起反抗,舍生取义的爱国志士,夏完淳就是一位以短暂生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闪光足迹的少年英雄。在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等影响下,夏完淳自幼崇尚气节,关心国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父亲自沉殉国,故乡惨遭蹂躪,国难家仇更坚定了夏完淳爱国的决心。他多方奔走联络,不顾生死,被捕后坚贞不屈,决志殉国,在狱中写下《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
夏完淳虽抱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但在与家人诀别时,想到母亲养育之恩未报,自己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双慈在堂,家有妹女,年轻的妻子身怀有孕,兵戈天地中,哀哀八口,何以为生,不禁肝肠寸断。但是,在沉痛愤恨之中,少年英雄心中不屈的志向,慷慨报国的豪情,成仁一死的信念,始终置于个人私情之上。他安慰母亲,自己为君为父而死,死得其所,请母亲勿以自己为念;他殷殷嘱托后事,不以无嗣为憾,而希望保持家门父子的节义;他遗憾复国之志未酬,表达来生仍将与父亲一起北伐中原的志愿。一句“虽然,已矣”,道尽千般不舍,也充满万丈豪情。作者对家人眷恋不舍、百转千回的情思,更加突显侠骨柔情,突显其从容赴死的英勇和悲壮,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佩。
我们今天重读《狱中上母书》,依旧会被少年英雄夏完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深深感动。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为国为民奉献牺牲的英雄,让我们的民族虽历经千难万险依旧薪火相传。
在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视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安居乐业。和平年代,我们要铭记并学习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名字。当国家、民族面临危难时,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驰骋疆场,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英雄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奉献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以行动诠释爱国主义精神,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