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视死如归张忠德
视死如归张忠德
作者:张健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8-17 浏览次数:7829
溧水和句容两地交界的地方,青山绵亘,像一条青色的巨龙蟠伏在天地之间,这座山便是浮山,属宁镇山脉的一支。浮山南坡,著名的金鸡墩对面,原来有一座碎石泥土堆起的坟冢,这座坟冢的主人叫张忠德,是一名牺牲在抗日烽火中的革命烈士。
张忠德的家乡浮山
溧水和句容两地交界的地方,青山绵亘,像一条青色的巨龙蟠伏在天地之间,这座山便是浮山,属宁镇山脉的一支。浮山南坡,著名的金鸡墩对面,原来有一座碎石泥土堆起的坟冢,这座坟冢的主人叫张忠德,是一名牺牲在抗日烽火中的革命烈士。
浮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张忠德烈士便出生在浮山北麓的张巷村,家中有些田产,另外开着一爿杂货店,算得上是富庶人家。据当地的长者回忆,张忠德从小读过几年私塾,稍大后又到镇上念了中学,中学毕业后,被家人安排到上海,跟着亲戚学习做生意。时值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张忠德看见日本大兵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耀武扬威,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忠德无意中救了一个被日军追捕的人,这个人其实是一名上海地下党员。他见张忠德为人正直,富有爱国心,人又机灵,便经常给他讲一些共产党的情况,讲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让张忠德看到了光明。经过一番认真考察,吸收张忠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张忠德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
后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下,张忠德回到了家乡,担任了白马区副区长。那时候的白马区地域很大,大致上包括了现在的溧阳市上新,溧水的共和白马、东庐以及浮山等乡镇。组织上交给张忠德的任务是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配合地方队伍杀日寇,除汉奸。1938年4月28日,由粟裕带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从皖南岩寺出发,6月秘密进入苏南地区,紧接着,陈毅又率新四军第一支队主力部队挺进了苏南,在溧水新桥河畔与先遣支队汇合,连续对日军展开袭击并取得了胜利,在茅山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为张忠德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张忠德的老家张巷村离茅山抗日根据地相距不过20多公里,但在日寇的囚笼政策下,在张巷和茅山之间的天王寺和甸岗大庙等处都驻扎有日伪军。张巷北面约5公里的东顶和潮家边各有一个恶霸地主,东顶的是大汉奸易本耀,潮家边的是凌礼荣,两人狼狈为奸,成了日本人的帮凶,老百姓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凌礼荣与张忠德是姑舅老表,他为人阴险狡诈,铁了心的给日本人当走狗,被日本人封为地方保安团团长。
张忠德回到家乡以后,秘密建立组织,积极宣传抗日,并偷袭了盘踞在大庙的日伪军,打死了一名伪军和两名日本鬼子,缴获了两支三八大盖和几颗手雷,让大庙和天王寺的日伪军人心惶惶,平时龟缩在据点内,小股人马根本不敢单独行动。
张忠德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认为他和凌礼荣是姑舅老表,以前两家的关系还不错,如今凌礼荣有人有枪,又是给日本人做事的,如果能够争取过来,将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他向组织上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组织上认为凌礼荣为虎作伥,罪大恶极,争取过来的可能性很小,勉强同意了张忠德的建议,但告诉他必须慎重行事。
在做了一番准备工作之后,张忠德穿着一身长袍马褂,提着礼物,到了潮家边凌礼荣的家里。凌礼荣见到张忠德很是惊讶,他比张忠德大了将近20岁,一见面便笑道“: 小老表,你不是在上海做生意的吗?”张忠德苦笑道“: 表哥你也不是不知道,如今日本人占领了上海,兵荒马乱的,生意不好做,我已经回来一段时间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我这次来,一是探望姑父姑妈,二是想请表哥帮我找个事情做做。”
张忠德的出生地张巷村
张忠德烈士的家乡浮山一角
凌礼荣点点头道“: 都是自家亲戚,应该帮忙的。”饭桌上,凌礼荣故意试探张忠德:“表弟,你在上海滩做过生意,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你不介意,到我的保安团来做事,我给你弄个职位,怎么样?”
张忠德考虑到这是接近和改造凌礼荣保安团的好机会,便点头道,“好啊,能跟表哥一起做事,兄弟我求之不得。”就这样,张忠德加入了保安团,凌礼荣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小队副职务。张忠德为赢得信任,做事很勤快,表面上假装痛恨共产党。凌礼荣采用了各种方式试探他,例如用假的共产党情报人员跟他接近,让他带队抢掠老百姓的东西等,都被张忠德沉着机智的应付过去了。凌礼荣表面上对他很信任,暗地里还是派人留心张忠德的一举一动。张忠德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悄悄地劝说一些心地不坏的保安团团丁,给他们灌输抗日救国的道理,让他们弃暗投明。
张忠德前期发展的人员中,有一个人被东顶村的大地主易本耀抓获,受不了严刑拷打,便供出了张忠德。易本耀在凌家见过张忠德的,老奸巨猾的他一方面封锁消息,一方面悄悄来到凌家,告诉凌礼荣张忠德是共产党的人。凌礼荣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一直怀疑戒备的表弟真的是共产党。心狠手辣的凌礼荣动了杀机。让手下人去把张忠德“请来”,谁知张忠德有事回张巷去了。凌礼荣怕打草惊蛇,让张忠德跑了,就立即派人到张巷去请张忠德。不明真相的张忠德刚走进凌家大院,就被保安团的团丁按倒在地,五花大绑的捆了起来。凌礼荣让张忠德招认自己是共产党,张忠德矢口否认。凌礼荣便找来两个被张忠德灌输过抗日救国道理的保安团团丁,两个团丁贪生怕死,一口咬定张忠德向他们宣传过抗日。凌礼荣利用亲情,百般利诱,张忠德依然不肯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凌礼荣恼羞成怒,便命令手下人严刑拷打。张忠德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守口如瓶,视死如归。英雄的铮铮铁骨令凌礼荣愈发恼火,丧心病狂的下命令把张忠德杀害了。
后来,当地百姓把张忠德的尸体收殓,葬在他的家乡浮山南面一个向阳的山坡上,让英雄得以魂归故土。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当地的农林小学、西溧小学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的陵墓(现在坟墓已经迁移到句容的袁巷乡)。
解放前夕,恶霸地主易本耀看到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举家潜逃到了台湾。凌礼荣没有来得及逃走,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抓获,经过公审,判处死刑,被押到距甸岗村西约500米的沙子岗执行枪决,也算是对烈士英灵的一个告慰吧!
(讲述者:郑有才,已去世。鲁茂春,78岁,句容市农林小学原校长;凌定应,89岁,潮家边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