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传承红色文化坚持以史育人
传承红色文化坚持以史育人
作者:黄忠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0-18 浏览次数:6821
《铁军》2005年在江苏省各大市建立工作站至今,已经在江、浙、沪、皖、闽、赣等地,共建了136家工作站(联系点)。工作站是由各地研究会、江苏省老促会老同志、发行工作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组成,是集宣传、征订、组稿、促进学刊用刊于一体的组织。
《铁军》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1年4月1日正式公开出版(双月刊),于2006年1月改为月刊,2007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作为一本以宣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和光荣传统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始终坚持以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的办刊理念,以史育人,服务社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当前纸质媒体遇到严峻挑战的期刊市场上,独树一帜。2019年杂志的发行数达到6万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铁军》2005年在江苏省各大市建立工作站至今,已经在江、浙、沪、皖、闽、赣等地,共建了136家工作站(联系点)。工作站是由各地研究会、江苏省老促会老同志、发行工作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组成,是集宣传、征订、组稿、促进学刊用刊于一体的组织。为使工作站更好地开展工作,除了杂志社领导、记者和发行、广告、影视的同志,经常深入到各地调研、走访、采访,帮助工作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之外,杂志社每年还定期召开一次有重大主题的工作站站长座谈会,加强工作交流,畅谈学用经验,听取意见反馈,表彰先进集体,助推杂志宣传发行和学用工作的不断发展。实践证明:《铁军》杂志宣传的是铁军历史,弘扬的是铁军精神,传承的是红色基因,服务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铁军》被誉为“老同志的知音,青年人的益友”。正如浙江省已故新四军老战士黄荣波所说:“我一直对《铁军》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这是因为我当年是新四军的一员,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读起来身如其中、倍加亲切,《铁军》这本杂志与我有缘”。在他的有力组织协调下,省、市、县相继建立工作站,并亲自出任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站长。全省年度发行量多年在万份以上。每年发行工作开始的时候,他都要组织召开会议,举行各种活动,表彰学用订刊典型,提出任务指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他还自费订阅100多份赠送给家乡的温州中学。常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名誉站长、现年93岁高龄的周长根,长期以来致力于《铁军》的宣传发行,他不顾年事已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一家一家地跑,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宣传。他还把《铁军》作为学习资料,成立学习小组,制定学习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读刊活动,把订刊与学刊用刊有机结合起来。在他带领的团队努力下,《铁军》发行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00份以上。铁军后代、烈士女儿、泗洪县新四军原副会长许宝琴,人退责不退,甘为铁军献余热。她说:人是退休了,但我退休没退责,宣传铁军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是我的终身责任。去年冬天,苏北普降大雪。她腰部刚做完手术,双腿食毒溃烂尚未治愈,便拄着拐杖到庙乡征订《铁军》杂志,途中还摔了三跤。她还把订阅杂志的奖励费用全部用于研究会艺术团购置服装道具上,至于用于联系征订杂志的电话费、路费1700多元都是自己掏腰包。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热心《铁军》宣传发行的老革命、老同志、志愿者,杂志才得以在各地生根开花。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进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铁军》正是遵循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通过宣传新四军和铁军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杂志所刊文章,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有言论,又有故事;既有作者亲历亲笔,又有记者采访寻访,广大读者特别是学校学生爱看爱读,反响强烈。同学们反映:通过学习《铁军》文章,阅读新四军故事,我们了解的不仅仅是那些未曾接触过的革命历史,更是通过老革命的言行,向我们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少学校教师反映,《铁军》杂志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辅导教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秀读本。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党史、国史、军史,是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造就“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各地工作站根据青少年读者的特点和需求,紧紧依靠当地的新四军研究会、老促会、关工委等部门,在学校师生、大学生村官、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用红刊活动,选择杂志上的相关内容进行宣讲,召开座谈会、交流会,让师生畅谈阅读体会和心得。盐城市教育局关工委专门发函各单位,明确指出《铁军》杂志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求做好每年度的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保证每所学校都有《铁军》杂志作为传承铁军精神、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上海浦东新四军研究会创建“联系点+”模式,以各分支机构为基本骨干,确定“一组一点”布点目标,先后与区内19所中小学建立革命传统教育联系点,发挥宣讲团和铁军讲坛作用,送革命历史进校园,送《铁军》杂志进校园,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江苏省通州区十总中学6年来一直开展“红色期刊进校园、传承基因进课堂”活动,把《铁军》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之一,每个班级都订有《铁军》杂志,并经常组织学用红刊活动。如东县马塘中学退休教师杨光源发起创建的“马塘夕阳红助学基金会”,实施“向中学生赠阅《铁军》杂志、开展千人阅读活动的计划”,向马塘中学26个班级的52位优秀学生干部赠阅全年《铁军》杂志,并由他们带动千名同学共读。今年6月,海安市南莫镇举办党组书记学红刊辅导讲座,推进红刊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工作。
高邮县铁军杂志工作站也是学用杂志的先进单位,他们把《铁军》的功能定位于读史育人,认为多订阅一份《铁军》,就能多扩大一块读史育人的阵地,多做一份红色资源的传承工作。现在,全县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城北初中、画川高中、安宜高中、叶挺桥小学等在班级活动中突出铁军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
几年来,《铁军》杂志与江苏省老促会联办,专门开辟了“铁军老区”栏目,刊登了昔日红色土地,今日美丽乡村等根据地建设情况,反映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情况。
启东市大学生村官仇凤青,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启隆乡长江村。这是一个长江入海口小岛上的村庄,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艰苦,他开始感到十分不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铁军》,仔细品读之后,他就深深爱上了这本杂志。从此工作再忙,他都坚持阅读每期《铁军》,从老同志的事迹联系到自己的思想实际,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无穷的精神力量。他在学习中体会到:《铁军》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体,倡导的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自我鞭策,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一种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更要学习革命先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扎根农村,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如皋市石庄镇南社区大学生村官邱其说:参加工作9年多来,《铁军》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见证了我的不断成长。每每遇到工作上的困难,生活中的低迷,只要翻起手边的《铁军》总能有所收获。我要多学多做,不怕吃苦,奋力开拓,让农村发展,让青春无悔。
浙江省金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多年来坚持赠送《铁军》给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站的王心城站长经常深入乡村了解他们的学用情况。许多大学生村官结合工作读《铁军》,谈了自己的体会。他们说:村官工作需要精神,我们是从《铁军》反映的老战士们的革命精神中获取营养,他们给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用之不竭的工作动力。
这些年来,铁军杂志社各地工作站的同志们,在学习传承铁军精神,弘扬主旋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离新时代的要求、革命前辈的希望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愿和工作站的同志们一起,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杂志,继续发挥红色期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