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盐阜大地上珍贵的红色印记——盐城市128处地名以英烈命名
盐阜大地上珍贵的红色印记——盐城市128处地名以英烈命名
作者:朱冬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1-02 浏览次数:7342
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区域是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不仅盐阜大地上的人民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也有很多把青春热血永远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为纪念革命先烈,以烈士命名的区、乡、镇、街道、村的地名遍布盐阜大地,共计有128处。
盐城人民祭奠光荣捐躯的革命先烈
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区域是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不仅盐阜大地上的人民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也有很多把青春热血永远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为纪念革命先烈,以烈士命名的区、乡、镇、街道、村的地名遍布盐阜大地,共计有128处。
滨海县的陈涛镇,是以一位抗日女英雄的姓名命名的。陈涛,安徽省霍邱县人,曾任阜宁县东北行署二区工委书记。1941年9月4日,她和区青年队的张崇山队长及部分队员来到了戴滩村,由于叛徒出卖,伪军包围了他们,陈涛带领队员们奋起还击,终因敌众我寡,21岁的陈涛光荣牺牲。党和政府为悼念陈涛,将戴滩村改为陈涛村,后陈涛镇也因纪念陈涛烈士而得名。
滨海县的振东乡,是以一位华侨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陈振东,祖籍福建省厦门市,少时随父兄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市,上世纪30年代中期回国求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来到了盐城。1941年,他被日伪军抓捕。在其被捕期间,虽经中共阜宁县委、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多方营救,最后还是惨遭毒手。建湖县东平村是以丘东平烈士命名的。丘东平,广东省海丰县人,新四军著名作家、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导主任,1941年7月23日,遭日军袭击,以身殉国,年仅31岁。
在盐城牺牲的还有几位红军战士。阜宁县羊寨镇的世明村就是以一位老红军的名字命名的。童世明,河南省商城县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副团长,1943年在阜宁县单家港战斗中牺牲。射阳县发鸿街是以陈发鸿烈士命名的。他是陕北老红军,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团长,1944年秋在解放合德的战斗中牺牲。郭猛镇,是以烈士郭猛命名的。郭猛,江西省吉水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1年,郭猛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团长兼政委,转战盐阜地区,先后参加了东台、盐城、上冈、兴化等地的反“扫荡”战斗。1943年1月17日,侵占盐城的日军纠集300多人,到冈沟堆内黄八庄、唐刘河一带“扫荡”。第四团在郭猛同志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郭猛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
盐城有许多以两位烈士的姓合并命名的地名,此外还有以烈士群体命名,或以一位烈士的姓名命名、其墓地和纪念地里埋有许多一起牺牲的无名战友。
盐都区潘黄街道,是由曾先后担任当年的盐城县一区区委书记潘克、黄炜两位烈士的姓合并而命名的。潘克,安徽省当涂县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随新四军东进来到盐城,1941年7月担任盐城县一区区委书记。1941年,在审判叛徒的时候,潘克被敌人包围,他揪住叛徒投入杨花河里,同归于尽。潘克牺牲后,1942年4月,黄炜接任区委书记。黄炜,安徽省肥西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抗大四分校,随刘少奇率领的干部大队来到盐城。1943年8月7日,黄炜在敌人的一次突袭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滨海县的吴姚村,也是由1943年10月在天场对日作战中牺牲的吴荣光、姚木清两位英雄的姓命名的。
“东坎街道三烈村”,则是以在1943年7月在阜东县浦西乡遭敌杀害的孙志敏、孙海洋、孙永军3位烈士命名的。射阳县的四烈村,是以1947年5月在东三港战斗中牺牲的王玉干烈士、1947年5月在新生乡战斗中牺牲的黄秀芳(女)、陈正亚、王文俊烈士命名的。东台市的五烈镇,是为了纪念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5位烈士而命名的。
东台市三仓镇的红烈村是以6位烈士命名的。窦洪昌、范桂生、许学和、曹国良、唐发春5位烈士,都是在1943年被日寇杀害的;窦景龙烈士则是本村人,农民抗敌协会会长,1948年10月被国民党杀害。
射阳县海河镇的烈士村是以18位无名烈士命名的。1944年农历五月初十,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团第三营22位勇士,在塔港阻击日军,与敌血战7个多小时,接连打退敌人5次冲锋,新四军18名未满20岁的战士壮烈殉国,均没有留下姓名,18位勇士被集体安葬在海河村境内,此村也改名为烈士村。
滨海县天场镇的秉义村的命名,源自1940年12月被敌特杀害的区委代理书记戴秉义,同时遇害的还有10多位区委工作人员。海峰村的命名,是为了纪念1942年2月28日新四军第二十四团攻打沟墩敌据点时牺牲的第七连二排副排长陈海峰及同时牺牲的其他无名烈士。
射阳县兴桥镇的诚民村是以李诚民烈士命名的。1942年9月14日,当地四区副区长兼区大队队长李诚民遭敌包围,当他指挥部队向西南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此战牺牲6人,被俘6人,其中5人惨遭活埋,共11名烈士。
多年来,盐城市一直把这些以烈士命名的地名看成是盐阜大地上珍贵的红色印记。这些以烈士命名的区、乡、镇、街道、村,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骄傲,烈士的纪念碑、亭和墓地也成了当地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具影响力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