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八路军第一支海军部队的诞生 ——刘公岛汪伪海军反正纪实
八路军第一支海军部队的诞生 ——刘公岛汪伪海军反正纪实
作者:马若寒 责任编辑:祝新汉 来源:《铁军》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3 浏览次数:7416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郑道济在海军支队成立大会上宣读誓词
小说《林海雪原》中描写的那支英雄小分队剿匪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当我们在文学作品中领略英雄们驰骋雪原的英姿时,有谁会想到这支部队曾经是八路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而这支海军部队的来历还要从1944年发生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的一次汪伪海军反正谈起。
汪伪海军举义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东部五公里的海面上,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1940年,汪伪海军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设在刘公岛上,司令为海军中将鲍一民。该司令部直接指挥华北各地的伪海军。刘公岛上的伪海军编制计有:威海要港司令部、威海基地司令部、练兵营、海员养成所、炮台派遣队等,共计500余人。
为加强对威海汪伪海军的控制,日军在要港司令部内设立了辅导部,一方面掌握着司令部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对练兵营的水兵进行轮机等科目的辅导。辅导部的主要人员均为日本人,计30余人,他们是威海要港司令部的实际控制者。
1944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各战场已开始了局部反攻,胶东军区从8月到10月,连续发动了夏季和秋季攻势,前锋直逼烟台、威海等城市,日伪军在八路军隐隐约约的炮声中,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刘公岛上,日军过往的军舰也增多了,时常可以看到舰上有十六七岁的小日本兵;日军还把原北洋水师提督府门前的两门炮拆下带走,这说明日军的兵源和资源都已经枯竭。岛上的伪军官们开始为自己考虑退路,他们不断将岛上的财物托军舰南运,为将来逃跑做准备。
此时,刘公岛上受压迫最深的练兵营的练兵们,已经意识到日军面临着失败的结局,埋藏在他们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正。反正的领导者是练兵营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郑原在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任中尉队副,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海军南撤,他没有随队南下。1942年秋,他到刘公岛加入了汪伪海军,其目的不是卖身投日,而是寻找暂时存身之地,以等待时机,施展抱负。
除郑道济以外,练兵营四个上士班长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以及“东海”交通艇中士副艇长王文翰等都有强烈的反正要求。他们成了领导反正的骨干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商和准备,郑道济等人将反正的日期定于1944年11月5日。
11月5日这一天是星期日,按照规定,岛内的官兵可以出岛游玩。出岛的船上午8时开,11时返岛;下午1时开,5时返岛。日伪军官们像往常一样三三两两地相继乘船出岛。上午7时30分,连城和毕昆山来到码头,装作看热闹的样子,夹杂在人群中,暗自观察日伪军出岛的人数。下午开船前,两人又来到码头,继续观察情况,发现又有尉官数人出岛。
时机成熟,下午1点30分,郑道济按原计划将反正骨干及部分练兵集合于练兵营第二兵舍,正式宣布反正。他站在床板上,高声说:“弟兄们,我们中国人决不当亡国奴,决不听敌人摆布,我们再也不愿受鬼子汉奸的欺压了,我们要拿起武器,消灭日本鬼子和汉奸,为我们的父老兄弟报仇。弟兄们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愿意打鬼子的勇敢地站起来……”听了郑的话,大家纷纷站起来,群情激昂地表示要跟日军战斗到底。
参加刘公岛反正的部分汪伪海军官兵
宣布反正后,郑道济将部队编为三个突击队,分头行动。
第一突击队在毕昆山和刘国璋的率领下直奔日军辅导部,站岗的中国兵郭小嘎听说反正了,也迅速加入了突击队。他们先奔值班室,将值班日军砍死,又将在栈桥上钓鱼的三个日军击毙。经过搜查,辅导部再无其他日军人员。练兵们将缴获的十几支日本手枪和两挺轻机枪送回练兵营。
第二突击队在连城的率领下向要港司令部进发。他们佯装找人,说服门岗后,径直奔向值班室,将值班的少尉军官丁尔为击毙,占领了司令部。
第三突击队在郑道济的率领下冲向西炮台派遣队,他们冲进炮阵地下面的窑洞里,说服守卫士兵加入了反正队伍。
与此同时,反正队伍还解放了伪“中华海员养成所”的海员,海员中有50余人参加了反正行动。
下午5时,为了对付从威海回来的日伪军官,郑道济等人进行了周密的布置,连城带人埋伏在栈桥附近,两挺轻机枪交叉瞄准栈桥。
5时30分,从威海开回来的交通艇“日生利”号徐徐靠上栈桥,回岛的日军有七人,伪军官有基地司令员李玉昆,军需课长周尔康、副课长王景和等十几人。像往常一样,他们按照军阶的高低先日军后伪军依次走上栈桥,每一个日军和伪军官身后都有一个反正的练兵紧紧跟随。当走在前面的日军快到栈桥末端时,连城开了一枪,发出了动手的信号,紧跟在日军和伪军官身后的练兵们纷纷举枪射击,日军和伪军官一个个应声倒地,没有被打死的日军和伪军官企图逃跑,埋伏在栈桥下面的练兵们一拥而上,将其全部消灭。至此,刘公岛上的日军和伪军官大部被歼,共计歼灭日军17人,歼灭伪军官上校一人,中校两人,少校一人,尉官和反动老兵十余人。反正的练兵无一伤亡,干净利落地取得了胜利。
傍晚,反正的练兵们开始打扫战场,做着离岛前的准备工作。郑道济将部队重新编队,共编成八个队,每队约40人,分别由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王文翰等人担任队长;对海员和部队家属也进行了组织和清点。6时许,人员开始登船。包括部队、家属、海员在内共600人,分乘“同春”、“日生利”、“东海”等舰船以及23号内火艇,缓缓驶离了刘公岛,向威海港的北口开去。11月6日7时左右,反正部队在双岛港西海岸登陆。
“海军支队”诞生
反正期间,郑道济等人对胶东半岛的形势并不十分了解,以为威海外围地区已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他们决定按计划向牟平进发,寻找国民党军队。
反正部队登陆后,立即被胶东半岛中共地方党组织获悉,他们很快报告了八路军东海军分区。不久,军分区也从威海地下党处获悉刘公岛汪伪海军反正的消息,决定争取这支抗日的队伍。为了预防不测,军分区派出文西独立营于7日拂晓前占据了通往牟平的必经之路双林前村附近的高地。
当反正部队到达双林前村时,八路军立即派人与他们联系,说服他们参加八路军。
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敌工股长辛冠吾会见了反正部队代表连城。辛冠吾说:“你们在刘公岛杀掉了鬼子和汉奸,出来抗日,干得好啊!我们非常敬佩你们这种英勇行动。你们今后有何打算?”连城说:“我们把队伍拉出来就是为了抗日。”辛冠吾接着说:“你们若是真正想抗日,那就应该参加八路军。我这次来是代表胶东军区首长和东海军分区首长欢迎你们参加八路军的,你们的意见怎么样?”连城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愿意加入八路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但不是缴械投降;二是队伍不拆散不改编,干部不受训;三是家属要给予妥善安置。辛冠吾听了很高兴,对连城解释说:“你们参加八路军是光荣的反正,当然不是缴械投降。队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编,你们放心好了。至于干部受训问题,你们可能听了敌人的反动宣传,思想有顾虑。八路军对干部主张培养提高,恐怕到时候你们自己会主动要求受训的。至于家属问题,我们不仅能妥善安置,而且会安排得比你们想像的好。”辛冠吾接着说,我们八路军说话是算数的,说到做到,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刘公岛汪伪海军反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胶东半岛,传遍了全国。胶东《大众报》印发了《号外》,上面的大标题格外醒目:“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人反正”;延安新华社也播发了“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人反正”的消息;美国旧金山电台也转发了这一消息。《新华日报》也作了长篇报道,题目是“我军事政治攻势下山东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反正”。这些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1月10日,反正部队到达了文西县院东村。11日下午,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宴请了反正的领导成员和骨干。11月22日,东海军分区在文西县召开了命名大会,把反正部队编为“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郑道济为支队长,下辖四个中队。这是八路军领导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支队”成立后,胶东军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支部队尽快改造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反正官兵大多是来自平津一带的失学、失业青年,年龄在20岁左右,思想比较单纯,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欢学习,愿意接受新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军区领导决定以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作为团结、教育、改造这支队伍的指导思想,帮助他们端正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之成为真正的人民武装力量。
为此,军区首先在组织上对“海军支队”进行了整编,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欧阳文兼任“海军支队”的政治委员,并在支队中成立了政治处;随后,为每个中队配备了政治指导员,分别由罗江、刘金凯、王日轩和曲波担任,并在各中队建立了党支部。为了加强“海军支队”党组织的力量,提高战斗力,军区又从各主力团调入了100余名有作战经验的党员战士,从根据地各中学动员150名党员和进步学生参加了“海军支队”,作为政治骨干和战斗骨干。军区还从特务营专门调来一个连,编为“海军支队”的警卫中队。
在思想上,军区非常重视对“海军支队”指战员的教育。党组织让官兵们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让他们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推行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起了全国的老百姓,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深入的思想教育,激发了“海军支队”官兵的训练热情,他们在军区的安排下,积极投入到冬季的军事训练中。尽管这支海军部队不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海军部队,暂时没有舰艇和其他水上装备,但官兵们相信将来人民军队一定会有自己真正的海军。
历经战火淬炼
经过半年多的磨炼,“海军支队”官兵们的思想觉悟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期待着能有机会接受战斗的检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青岛的日伪军在国民党的授意下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为了收复国土,给国民党以有力的回击,八路军决定消灭青岛一带拒不缴械的日伪军,“海军支队”奉命向青岛开进,配合主力部队,攻打即墨县城。
即墨县城驻有日伪军2000余人。8月25日,进攻战斗打响,“海军支队”担任第二梯队。战斗持续到午夜,“海军支队”奉命运送弹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完成了任务。凌晨,在主力部队攻破了城东门、西门,战斗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海军支队”接到命令,突入县城,参加巷战。26日午后,驻青岛的日军坦克部队前来增援,“海军支队”进行了英勇的阻击,但因缺乏重型武器而奉命撤出战斗,转向灵山一带。通过这次战斗,“海军支队”官兵得到了锻炼。
9月中旬,“海军支队”驻防莱阳西水沟头,补充了500名新战士,支队扩编为两个大队,一个警卫中队,共1000余人。10月21日,部队奉命开赴东北。1946年1月,部队又扩编为两个团(缺两个营),一个警卫营。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后,从1947年2月到1948年11月,“海军支队”分批开赴前线参加东北作战,分别编入一纵、六纵、独立第八师、铁道纵队、炮兵等部队。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海雪原》中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就是以这支部队中一个小分队的队员们为原型塑造的。
在解放战争后期,“海军支队”的干部、战士几经改编,部分官兵回到山东成立了“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教导队”,到1949年5月,教导队已拥有学员500余人,辖有“海鹰”、“海燕”两艘炮艇,并有了自己的训练场所。人民海军诞生后,教导队和分散在各部队的原刘公岛反正人员陆续调到海军,被分配到舰上或领导机关工作,终于实现了建设人民海军的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