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 三师堂”与“ 求雨山”——记书法家桑作楷先生
“ 三师堂”与“ 求雨山”——记书法家桑作楷先生
作者:张玉道 陈建平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1-30 浏览次数:7069
如今,金陵四家纪念馆所在的求雨山,已成为南京市的文化高地,有“当代兰亭”“书法圣殿”之誉,桑作楷常往拜谒,倍感欣慰。
1997年,康有为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萧娴先生去世,江浦县有意将萧老安葬于江浦县,萧老弟子桑作楷提议在江浦珠江镇求雨山为萧娴建造纪念馆。没过多久,桑作楷又向当时的县委书记戴宗宝建议在此建“金陵四家”纪念馆。不出一月,戴书记告知桑作楷:“桑老师,谢谢你的好建议,你提出的‘金陵四家’纪念馆一事经常委会研究同意建造。但我们江浦经济条件有限,四个馆只能逐步建,也请您继续关心”。
“金陵四家”为那四家?即:胡小石(1888-1962)、林散之(1898-1989)、萧娴(1902-1997)、高二适(1903-1977)。这4人中有3 人是桑作楷的老师,所以,桑作楷把自己的书斋名为“三师堂”。
桑作楷1944年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新营镇,幼承家学,喜文弄墨,1959年迁居南京后开始登堂入室研习书法艺术。1972年6月,桑作楷拜见“女书圣”萧娴,成为文革开始以来萧老的第一位学生。同年8月初,他赴江浦乌江拜望林散之先生,又成为林老日渐钟爱和倚重的学生。林散之先生教导桑作楷:“古人说,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学无常师,高二适先生是我的朋友,是南京最有学问的人,而且字写得好,有机会你也应该向高老请教”。在林老的美意下,1973年春,高二适先生开始指授桑作楷作书之道,先生赞其“草书甚壮”。桑先生深念3位老师授业解惑之恩,遂名书斋号为“三师堂”,由萧娴先生手书,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又自号“陇上老桑”,乃不忘桑梓难舍甘肃故里之情也。“陇上老桑”,亦是不惧苦寒,不辞劳苦,生命力顽强的真实写照。
3位老师各领风骚,享誉书坛,桑作楷同时师从他们,取法高古,兼收并蓄。桑先生得前贤之法、萧师之气、高师之意、林师之韵,熔古铸今,自成一家。他作小字如镌似刻、入木三分,作大字雄健浑厚,豪气干云,笔力之深厚,墨法之变幻,气象之高古,法度之森严,当今实不多见。桑先生诸体俱善,尤精草书,笔者曾见先生作狂草大字《将进酒》,纵2米,横10米,破空取势筑锋下笔,犹石破天惊! 左盘右蹙,笔锋杀尽中山兔;上承下覆,递相映带白计黑;墨枯处似万岁枯藤,秾润处胜壮士劲铁。整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情景交融,物我一如。
近50年的书法实践中,桑先生以夜继朝,退笔成冢,总结出“四要”“四美”书法理论,即笔要圆、气要足、势要全、情要真;文学抒情美、音乐旋律美、绘画虚实美、体育抗争美。实践真知,贤俊灼见,言简意赅地把“神、气、骨、血、肉”书论思想实践化、大众化。
上世纪80年代,桑先生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深厚的学养和非凡的胆识,提出林散之先生为“当代草圣”说,继而又提出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为“金陵四家”说。在当时的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这两项学术观点不啻于平地里起惊雷,引起了巨大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考证,“当代草圣”、“金陵四家”,早已为社会公认。
如今,金陵四家纪念馆所在的求雨山,已成为南京市的文化高地,有“当代兰亭”“书法圣殿”之誉,桑作楷常往拜谒,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