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文化助力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壮大陈义万高剑
文化助力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壮大陈义万高剑
作者:陈义万 高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2-05 浏览次数:7093
文化是灵魂,新四军第五师通过广纳文化人才,组建文艺团队,兴办抗大十分校等措施,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整体素质,使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被中共中央评价为坚持“独立工作第一,发展第一”的一支铁军。
文化是灵魂,新四军第五师通过广纳文化人才,组建文艺团队,兴办抗大十分校等措施,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整体素质,使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被中共中央评价为坚持“独立工作第一,发展第一”的一支铁军。
广纳文化人才部队素质不断提高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新四军第五师注重广泛吸纳文化人才,让积极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充分施展才能。如《七七报》主编李仓江,《七七报》编辑周立波,《七七日报》社长夏农苔,《七七报》《七七日报》美术编辑武石,《七七报》编辑部主任顾文华(后任《湖北日报》总编辑),五师文工团首任团长唐亥,师文工团副团长周辛(女,创作过《打麦歌》等大量歌曲),五师楚剧队队长黄振(后任湖北戏曲学校校长),五师文工团团长、著名作曲家邓耶,《挺进报》总编辑齐光,鄂豫边区教育处长李实(后任湖北省文化馆馆长),五师文工团协理员胡旋(女,后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党委副书记),中原军区鄂东军分区司令部通信科长郭非(后任《文学报》主编)等等。
邓耶,湖北省宜昌市人。1941年夏由地下党组织送到京山县八字门,在鄂豫边区党委办的洪山公学学习。年仅17 岁的邓耶开始创作革命歌曲,先后创作了《战洪山》《我们战斗在大洪山下》《夺长江》《今年打败希特勒》《保卫大悟山》等近百首脍炙人口的歌曲。1944年夏他在游泳时撞到石头身亡,年仅21岁。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武石,原名冯子树,湖南湘潭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4年通过地下党组织到达鄂豫边区,在《七七报》社当美术编辑。他创作了《法令》《军民生活》《一个饲养员的房间》《行车路上》《鱼水情深》等大量版画作品。有一次,他偶尔对边区领导陈少敏说鲁迅先生主编的《苏联版画集》忘在上海家中。过了一段时间,陈少敏把一本《苏联版画集》交到了武石手中,他很受感动。解放后,武石成了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唐亥,原名唐耀伦,湖南长沙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1940年到鄂豫边区,任五师政治部艺术科科长兼文工团团长。他是集编、导、演、舞美设计于一身的全才,创作有楚剧《赵连新归队》《新古城会》《长沙沦陷记》,秧歌剧《营救》,并导演了《雾重庆》《李秀成之死》《正气歌》等大型剧目。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1944年冬随王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来到礼山(今大悟),任《七七报》编辑。在此期间,周立波写出了《南下集》《万里征程》两部报告文学集。1948年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文联主席。
组建文艺团队丰富战士文化生活
河南省确山县竹沟留守处原来有一个“孩子剧团”,团长是19岁的胡旋同(女,后改名胡旋),指导员是16岁的余溪(女)。李先念率部南下,部分“孩子剧团”的小演员也随队南下。1939年11月,部队到达京山县小花岭,将原来由地方党委领导的“解放剧社”改编为“十月剧团”,将“孩子剧团”编为“十月剧团”的一个宣传队。后来宣传队解散,以这些种子为骨干,各旅、团陆续成立了文艺宣传队。
1941年,五师党校驻京山县八字门,在党校举办的军民联欢会上,黄英雄(黄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部长)主演了小楚剧《新送十里凉亭》,受到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李先念指示,由黄英雄负责,建立一支楚剧队。黄英雄从黄陂、孝感两县动员一批民间艺人参军,成立了楚剧组,不久发展成楚剧队。楚剧队表演的剧目,主要是历史剧《岳飞传》《罗通扫北》《逼上梁山》等。随后,黄英雄派他的哥哥黄启元到武汉招演员,又组织了一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到楚剧队。1943年冬,楚剧队发展到100多人,分为三个队。
1944年11月,师部举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艺术训练班,由唐亥负责。艺训班结束后,成立了文工团,团长是唐亥,副团长是方西,下辖1个文工队,3个楚剧队。
文工队除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狐群狗党》《新四军快来》之类的独幕剧外,还排演了大型节目《太平天国》《雾重庆》等。特别是夏衍、曹禺创作的大型话剧《雾重庆》,他们克服剧场、布景、道具、演员等诸多困难,硬是把戏搬上了舞台。各军分区、各旅的首长看了戏后大加赞赏,甚至整个边区都轰动了。后来文工队一分为三,加强下属三个旅。
1946年3月,以新四军第五师为主组建的中原军区在宣化店开展了一次“文艺整风”。活动结束后,集中文艺骨干成立了“中原军区文工团”,仍保留了楚剧一队、二队和各旅文工队。1946年6月,这些文艺团体随部队突破平汉铁路转战延安。
创办抗大十分校提升作战指挥能力
1942年春,李先念根据军部意见,决定在五师随营军校基础上,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2月15日,学校在随县白兆山区洛阳店举行开学典礼,李先念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黄春庭任副政治委员,肖远久任副校长,邝林任教育长,余潜任政治部主任,张水泉任训练部长。开学后不久,黄春庭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郑绍文继任副政治委员。
抗大十分校第一期3个大队,有学员1000多人,其中一个大队是知识青年队,主要是河南地下党组织介绍来的青年学生。课程设有军事课、政治课和文化课。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基本战术、游击战术、简易测量等;政治课包括社会发展史、抗战理论、《论持久战》等;文化课主要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
1942年夏,五师三打伪军汪步青部,俘虏了一个军乐队。这是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管乐队,有很多乐器。师首长把这支军乐队的全部人马放到了抗大十分校。
抗大十分校第二、三期仍然保持3个大队的培训规模,第四期迁至大悟山的麻沟,学员分别住在黄家畈、傅家塆、何家塆群众家里。1945年春,第五期开学时,因部队和根据地扩大,十分校奉命派出干部和教育骨干到十三旅、鄂东军分区、二军分区、三军分区、四军分区创办教导团。
1945年9月,十分校于应山县吴家店举行毕业典礼,圆满完成了抗日军政大学十分校的历史使命。抗大十分校共办五期,共培训学员5000多人,大大提升了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培训期间李先念多次到分校视察、作报告,其中有两次住在大悟县芳畈镇傅家塆陈顺亮家里。
五师很多指战员原来没有什么文化,在文化人的带动、辅导、培训下,迅速成长为文武兼备的抗日战士。还有一部分文化人,用他们的作品和演出,鼓舞了士气。五师之所以能够迅速由小股的游击大队发展成一支抗日劲旅,是坚持兴文化、练内功、强素质、壮队伍、熔精神、铸军魂的建军理念,提高了五师的战斗力。
文化,助力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壮大。
(本文作者陈义万为湖北省大悟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高剑为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