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革命大熔炉抗大五分校
革命大熔炉抗大五分校
作者:李景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2-02 浏览次数:7037
抗日军政大学(华中)第五分校于1940年11月初在江苏省盐城成立,1941年7月日军扫荡盐阜地区,学校撤离盐城,抗大五分校分散转移办学,抽出部分干部和教员分配到新四军第三师,继续沿用五分校名义。
1945年5月作者李景明所在班毕业时合影。后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我1928年8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抗日战争时期为盐阜区涟东县)徐集乡,家庭出身破落地主。高小毕业,1944年秋天经人介绍报考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并被录取,在抗大第五分校学习8个半月后于1945年5月底毕业,分配到当时的盐阜盐务管理局工作,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财委领导。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出纳员、会计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淮北盐务管理局总会计、会计股长、会计科长、运销科长、供销处长等职务。1988年离休。
抗日军政大学(华中)第五分校于1940年11月初在江苏省盐城成立,1941年7月日军扫荡盐阜地区,学校撤离盐城,抗大五分校分散转移办学,抽出部分干部和教员分配到新四军第三师,继续沿用五分校名义。1942年1月,又成立抗大华中总分校,直属军部。五分校改属三师领导,校部在阜宁县益林镇以北板湖镇以南一个叫裴庄的地方,到1945年5月底结束,期间为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培养了数千名军事人才和地方干部。后由于革命形势需要改编为新四军盐阜独立旅,校长谢祥军改任旅长,后独立旅又改编为华中解放军第十纵队,校长谢祥军改任司令员。
我是学校第四期学员,当时16周岁,经盐阜区涟东县县长万金培介绍报考并被录取。我们这期1944年9月15日开学,开学时共编了12个队,第1、2、3 队为军事队,学员主要来源于三师各旅和地方部队连排级干部;第4队为政治队,来源于上述部队政工干部;第5至11队为学生队,主要来源于根据地和敌占区的知识青年;另外还有一个12队,学员主要为反战日本人和朝鲜人。
各队驻地都分散在校部周围的村庄里。我当时编在8队,我们队驻在一个名叫沈墩的村庄里,队部和各班都住在老百姓家里。我们班住在一个姓沈老乡家中,在他家堂屋打了一个通铺,12个同学挤在一起睡觉。开学时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副主任杨光池等领导以及各旅首长和地方领导出席。第五分校校长谢祥军在开学典礼上进行动员。
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政治课和军事课。政治课由队里的王叔明教员授课,主要讲授社会发展史、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统一战线、当前的形势任务。除了政治文化学习,还有军事训练,队列操练、射击、刺杀等基础课都要学。我们学生队不像军事队,每班只有3支步枪,用于军事训练和站岗放哨。没有教室和桌凳,我们就在空地坐在背包上听课记笔记。有时也去校部上大课,由师首长和校领导讲课。黄克诚师长和洪学智参谋长就多次为我们授课,主要内容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历史,抗日战争形势和任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黄克诚师长讲他艰苦奋斗的经历。
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紧张而艰苦。早上5点半起床号一响,穿衣、打绑腿、打背包,迅速到队部门口集合,由值星排长带队到校部大操场会操。由于条件艰苦,加之194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在会操时体质不好的倒地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五分校1000多人进行列队操练,看起来还是很威武的。我们有时还看到日本教官教军事队和政治队进行刺杀,看到12队进行棒球比赛。因为12队的成员大部分为日本人和朝鲜人,头一次看到这种运动,感觉很新鲜。会操结束后由校首长进行训话点评,再由各队带回驻地。
那时我们的生活紧张艰苦又丰富多彩,学员除了学习和操练,学校还组织娱乐活动,学唱革命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新四军军歌》,开大会的时候我们学员和部队的同志互相拉歌。学校还组织看演出,一次是苏中文工团在益林演苏联话剧《前线》和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还有就是由淮海京剧团演出的李一氓编写的京剧《九宫山》,对我们的教育很大。每天早晚都唱抗大校歌,我们的校歌就是抗大总校校歌《黄河之滨》改编的,结合学校驻地特征把“黄河之滨”改了一个字,改为“黄海之滨”,因为我们学校地处黄海。
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边学习,一边生产。粮草要到十几里外的桥头和东沟去拉。没有专用车辆,就借老乡的独轮车。平时,我们还要挎粪筐去拾粪,开春后种菜施肥,改善伙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都能吃饱穿暖,有时过节还能包顿饺子。
经过8个月的学习,1945年5月我们这期即将毕业。毕业前,校领导要求全体学员要服从分配,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到各部队去工作。我当时还有些家乡观念,就报名到三师八旅工作。后来,我与17位同学被分配到有“华中金库”之称的盐阜盐务管理局工作,当时属三师财委领导,负责为新四军筹措资金。第一任局长是三师供给部长苏焕清同志。
离校时校长谢祥军及其他校领导为各位学员签发了毕业证。分别时我们队领导从益林镇找来了照相师傅,帮我们班照了合影,留下了74年前宝贵的历史照片。
毕业时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三师首长和各旅领导以及地方领导到会,校长谢祥军讲话,号召大家到新的工作岗位要继续发扬“抗大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努力工作。可惜我们的谢祥军校长在1946年12月解放战争初期的涟水保卫战中不幸牺牲,时年36岁。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一座真正的革命大熔炉,从总校成立到各个根据地分校,为党和军队以及地方政府培养了10多万名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我有幸成为抗大第五分校第四期学员感到非常的骄傲,经过学校8个半月的学习和锻炼,我树立了初步的革命人生观,也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和业务本领,抗大的这段经历为我后来的几十年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现在已是耄耋之年,回忆那段不平凡的日子,心情仍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