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红色绝恋不了情
红色绝恋不了情
作者:赵东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2-07 浏览次数:7114
邱一涵,原名邱信贞,1907年出生在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一个革命家庭。
袁国平妻子邱一涵与儿子袁振威合影
有一位女红军,凭着一双曾被缠过的小脚,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一生经历坎坷,丈夫壮烈牺牲在战场,她执着于对丈夫的一世深情;她生前默默工作、寂然无闻,逝世时却有3名开国上将亲自扶灵,几十名将军参加送行……这名女红军名叫邱一涵,她的丈夫是新四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邱一涵,原名邱信贞,1907年出生在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一个革命家庭。父亲邱紫遐是早期中共党员,哥哥邱炳曾任湘赣省苏维埃经济部长,抗日东进时病故。1924年邱一涵在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儿童团指导员、共青团区委书记。1928年袁国平以中共湖南省委巡视员身份被派往湘鄂赣特委任宣传部长,在平江一带活动期间,与邱一涵相识,次年俩人结为伉俪。
1930年6月,邱一涵参加了工农红军,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三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万载县委书记、湘赣省委妇女部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等职。开国上将钟期光回忆那段时光说:邱一涵与同伴在当地做妇女工作,在建设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中表现得“比较稳重、老练”;在反动派残酷围剿时,“邱一涵在斗争中表现英勇顽强”。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时仅同意32位女性参加,邱一涵是其中一员。长征极其艰苦,邱一涵此前在战斗中右手受伤致残,又曾经缠过足形成一双小脚,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见。在长征途中,邱一涵与危秀英、谢琼香(谢飞)、谢小梅等11位女干部在干部休养连当“政治战士”,“她们什么工作都做,既做政治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又帮助抬担架、挑药箱、护理伤员等等”,什么苦都吃过。
邱一涵经常拄着一根木棍,在漫漫征途中跋山涉水,爬雪山、过草地。一次,邱一涵脚下一滑,重重跌倒在雪地里,任凭如何挣扎,就是难以起身。幸亏袁国平路过,赶忙把妻子拉起来。当时袁国平马背上还驮着一名伤员,邱一涵就紧紧拽着马尾巴,爬过了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1938年4月,邱一涵随袁国平一同调往江南新四军军部工作。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邱一涵任教导总队政治处宣教科长(后为组织科长)。直到皖南事变袁国平壮烈牺牲,邱一涵与袁国平共同战斗、生活了12个春秋。
日常工作中,邱一涵、袁国平相互支持。在邱一涵任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时,她为教学撰写的提纲、教案,常与袁国平研讨,袁国平帮助她修改、完善。袁国平起草文件或报告、总结等,常常忙到深更半夜,邱一涵总是尽可能陪伴在他身边,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夏季炎热,常常有蚊虫叮咬,邱一涵就在一旁用蒲扇轻轻挥动,带来缕缕清风,驱赶可憎的蚊虫。有时,袁国平的文稿需要誊写,邱一涵不顾受伤的右手疼痛,咬着牙帮助誊写。
一天,袁国平伏案工作直到深夜,有些困倦。忽然,他看到桌上镜子里出现了自己和邱一涵两人的身影,便在纸上随手写下“镜中鸳鸯”几个字。邱一涵会意,当即在旁边写下“比翼齐飞”。夫妻二人相视而笑,顿时驱散了困倦。
袁国平原名袁幻成,字“醉涵”,或许是历史之巧合,字面上看有“醉心于邱一涵”之意。诚然,从感情上言,袁国平确实倾心于邱一涵,这从他写给妻子的两首诗上可见一斑:第一首作于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诗云:“十年征尘感系多,问君何事费蹉跎?愿将头颅抛原野,不随池流逐浊波。”第二首写于1938年的皖南云岭:“不是甜的蜜,不是花的香,好比茅台酒,淳芳与日加”。这两首诗,表达了袁国平对邱一涵的浓浓情意。后来,袁国平将这两首诗亲笔写于信封上。
邱一涵、袁国平在生活中相互体贴、照顾,在革命事业上“比翼齐飞”,1940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新四军军部特别表彰了三对模范夫妻,袁国平、邱一涵就是其中令人羡慕的一对。
1940年12月,邱一涵根据组织安排离开云岭军部,取道上海,后辗转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与袁国平告别时,邱一涵带着那饱含爱意的信封作为留念,她并不知道这是与心爱之人的永诀。一个月后,皖南事变爆发,袁国平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兑现了“若有100颗子弹,99颗子弹射向敌人,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庄重誓言。邱一涵获悉凶讯,失声痛哭。
袁国平的罹难,对邱一涵打击可想而知,邱一涵把对丈夫的爱深深藏在心间。1945年在淮宝地区,一位同志去看望邱一涵,只见极为简陋、狭小的草屋一方墙上,悬挂着带镜框的袁国平6寸照片,照片的边框上用毛笔潇洒地写着一首短诗,署名“醉涵”。照片、诗句,还有这“醉涵”二字,正象征着邱一涵与袁国平坚贞不渝的爱情,寄托着绵绵的思念。
袁国平牺牲后,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受到不公正的评价,这对邱一涵更是一种折磨,但他深信自己的丈夫,相信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在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牺牲后,邱一涵安慰他的爱人林颖时说:“我们共产党人一切都是党的、人民的,你还年轻,应当从革命事业中求得安慰,让我们坚强起来吧!”这发自内心的话语,既是用来安慰林颖,也是勉励自己。邱一涵把对丈夫的深深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巨大动力。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邱一涵和周子昆、项英的亲属分别向党组织反映,提出要寻找烈士遗骸,并予以正式安葬。这一要求得到刘伯承同志的支持。1955年6月,袁国平和项英、周子昆的遗骸在皖南山区找到,并转运南京,后被正式安葬于南京望江矶,当时曾名“三将军墓”,后改称“三烈士墓”。
1956年,邱一涵因病逝世。葬礼上,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亲自扶灵。邱一涵和丈夫袁国平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