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向着泾县进发
向着泾县进发
作者:黄启量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2-08 浏览次数:6894
1938年10月,孙晓梅接到堂弟的一封信。堂弟在信中叙说他已从延安到了皖南,在新四军教导队里工作,让她动员家乡青年,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读完信,孙晓梅心中一阵激动,这正是她心驰神往的地方。
1938年10月,孙晓梅接到堂弟的一封信。堂弟在信中叙说他已从延安到了皖南,在新四军教导队里工作,让她动员家乡青年,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读完信,孙晓梅心中一阵激动,这正是她心驰神往的地方。
1914年孙晓梅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户书香之家。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青年的同伴们!早晨来了!起!起!起!勿打盹!早晨来了!起!起!起!勿寻梦!青年的同伴们!早晨来了!走!走!走!勿踟蹰!早晨来了!走!走!走!勿回头!青年的同伴们!出汗没出汗?出汗的吃块面包,没出汗的努力走!走!走!……踏上成功之途。”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朝气,向往光明的知识女性。所以,孙晓梅看完堂弟的信后,说服了母亲,带着几个受她影响较深的年轻人,踏上了前往皖南的征程。
新四军驻地泾县,从富阳出发,沿途关卡林立,绝大部分被国民党军队封锁控制,小部分被日军占领。无论国军控制还是日军占领的关卡,都是不允许前往新四军军部的。出发前,她通过熟人关系开具了县国民政府的难民通行证。为了符合难民形象,这一群年轻人各显神通,把自己打扮成形态各异的“难民”,他们背着破旧的衣服与被子徒步向着泾县进发。富阳到泾县有上千里路,且多是山区,这几个年轻人从未吃过这样的苦,可泾县吸引着他们,他们白天翻山越岭,晚上栖身于祠堂庙宇。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害怕年轻人投奔新四军,特出台政策,凡是青年人不能去泾县。当他们行至安徽旌德县境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拦截。孙晓梅聪明伶俐,与士兵一番周旋后,竟然摆脱国民党顽军的控制,跑到老百姓家里,向农民求助,终于取得了一位农民的同情与支持。这位农民带着这帮年轻人绕过封锁线,辗转到达了泾县,找到了新四军。
孙晓梅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受训两个月后,被分配到军服务团做民运工作。孙晓梅有文化有思想,特别擅长做群众工作。有天傍晚,她带着一位新战士到一个小山村走访农户,他们走进一户农家,男主人在田里耕种,女主人在忙着晚饭,顾不得孩子,孩子哭得满床打滚。孙晓梅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掏出手帕为孩子揩眼泪擦鼻涕。待孩子安静后,她把孩子递给新战士抱着,自己又去灶前面添柴烧火,一面跟女主人唠嗑,根本没把自己当外人。就在这唠嗑中,她了解到当地的具体情况。女主人还一个劲儿地说:孙同志,你懂我们穷人的苦,新四军都是好人。
不久,孙晓梅被调到军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组(组长由新四军教导队教育长薛暮桥兼任)工作,她白天访贫问苦,晚上整理材料、阅读经济学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在此期间,她被当地妇女支援新四军打鬼子的事迹所感动,写了一篇题为《繁昌战斗中的妇女们》一文,发表在1940年4月15日浙江绍兴专署出版的抗日刊物《战旗》上。这篇文章反映了抗日前线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战的真实情景。
1940年初夏,孙晓梅奉命随工作队离开皖南,奔赴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年9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姨母为她担心,劝她念及母女之情赶紧回家侍奉母亲。她在给姨母回信中说:“国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的前途。梅等虽非岳飞以及其他人可比拟,且亦无岳飞之时机、境遇,然古人之精神,堪为梅等学习,想姨母及母亲亦必同情也。”孙晓梅的这封家书被收入中宣部编写的《重读抗战家书》中。1943年3月,孙晓梅被任命为中共北山县委妇女部长,在句容宝华山一带从事秘密工作。4月27日,孙晓梅接受护送新四军干部北渡长江的任务。几天后,新四军干部到达,孙晓梅带着同志们通过敌人一个一个的封锁线,安全送达。当天午夜她独自一人冒雨返回,走到句容县天昌乡营防镇附近的一条土公路时,遭日军宪兵队特工的逮捕,随即被押至龙潭日军宪兵队队部。宪兵队长本木下令给她松绑,并设宴“招待”。孙晓梅知道这是鬼子的鬼花招,本木的诱降遭到孙晓梅的严拒,并历数了日
军侵华的一桩桩罪行。诱降不成,本木下令对孙晓梅严刑拷打……最后将她押至龙潭镇老虎山凹里杀害。牺牲时只有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