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何士德与新四军军歌
何士德与新四军军歌
作者:王世青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3-17 浏览次数:7066
《新四军军歌》是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关于它的创作经过,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多个版本,特别是由谁作词,更是众说纷纭。
何士德
《新四军军歌》是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关于它的创作经过,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多个版本,特别是由谁作词,更是众说纷纭。
2020年初,我从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得《新四军军歌》作曲者何士德的一些旧藏,包括他的笔记本、老胶木唱片(含《新四军军歌》)、老照片、书报资料等等。尤其珍贵的是,在何士德的笔记本中记载了新四军军歌创作经过,他与洗星海及黄河大合唱和新四军老战士歌咏队创队期间的相关活动等。
何士德早期的革命和音乐生涯
何士德生于1910年,是我国当代一流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也是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新四军军歌》(作曲),为表现人民军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载入了我国音乐史册。
1931年何士德入上海新华艺专音乐系学习,同时参加周树安教授指挥的合唱队。“九一八”事变后,他和《洪波曲》的作者张曙一起在街头演唱,用歌声呼唤民众,声援东北义勇军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参加对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后援工作,组织演唱黄自、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抗日歌曲。1933年入国立上海音专,师从黄自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毕业后,受聘于上海美专音乐系任教;后又加入上海万国合唱团。1935年冼星海回国后,两人曾一度合作,冼星海作曲,何士德指挥演唱,到南京、广州、香港等地进行宣传演出。
“七七”事变后,何士德被选为上海国民抗日救亡歌咏协会副主任兼总指挥,在成立大会上,由40多个歌咏队组成的庞大队伍演唱了《在松花江上》等18首抗日救亡歌曲。“八一三”上海抗战,何士德、麦新等到现场观战,助威呐喊。当晚,麦新、何士德分工合作写词谱曲。次日,我国第一首描写中国军队空军的《中国空军战歌》便在黄浦江畔传唱开来。1937年10月,在地下党周钢鸣安排下,由何士德任团长兼指挥,与何家堆、林艺、孟波、张元、张轨、王莉蕾等一行17人,组成上海抗日救亡歌咏协会宣传团离沪南下,沿浙赣线一路宣传,年底到达南昌。
何士德根据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的安排,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教歌,到江西省战时青年服务团任一大队大队长,并被选为南昌抗敌歌咏协会主任兼总指挥。同期,还创作了一系列抗战歌曲,如《挖战壕》《义卖歌》《日落西山》《顾不了她》等。1938年7月,由黄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他到达皖南泾县云岭,担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长。正是在皖南泾县,何士德参与创作了《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创作过程
在何士德旧藏的笔记本中,详细记载了《新四军军歌》的创作经过,时间为1983年,他在交响乐团为上海新华艺专校友做的一次介绍。他写道:
1937年10月,我和孟波带上海救亡歌咏团的宣传队一队到浙江、江西宣传抗日,年底至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参加新四军。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在南昌正式成立,即先后并(进)(文中括号内容为作者所加——编者)入敌后,当时新四军各支队已在皖南、皖北、湖北、苏南一带展开对日本侵略军作战。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部队已开到丹阳、常州茅山及南京、镇江附近,打击京沪铁路敌人。
1939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全国人民尊敬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中央对新四军的作战方针。
各个支队的司令员及主要部门负责人都从各战区前线(敌后)回到军部,听周恩来副主席报告及参加会议,在欢迎周副主席的会上,陈毅司令员在大家鼓掌要(邀)请下唱了法文的法国革命歌《马赛曲》,我也唱了《八百壮士》。从前方回来的指挥员大多数都穿上了缴获敌人的黄色呢子料的军大衣,大家神气的说:这是战利品啊!战士们持着缴来的日本三八式枪个个乐得哈哈笑着,谈论着鬼子在同我们拼刺刀时,跪着求饶命(的情景)。
在开会期间,陈毅同志感(谈)到敌后农民要送子参军的很多,新四军发展很快,他同一些领导发起要创作一首军歌用来教育部队,使指战员明瞭我军历史,作战目的、任务,鼓舞部队的革命精神,增强部队战斗威力。他和一些领导人谈起写军歌的问题,军部领导都同意。于是,他在3月份用白话诗体写了一首长诗,名《十年》,热情地歌颂新四军,包括北伐时期拥有铁军称号的叶挺将军及其战友们,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经过千百次的血战,到了抗日战争又开进敌后,为民族的生存抗战,刚好已经转战十年了。这首诗歌作为军歌的初稿提交新四军领导同志讨论修改,他就再到敌后指挥作战了。陈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把作战方针任务写到军歌词上。
副军长项英同志主持军歌的讨论与修改,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军秘书长李一氓、叶挺军长、(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参加修改。过不久,我问项英军歌歌词进行得如何?项英说:“我们改来改去都没改好,还是等陈毅从敌后回来完成吧”。
陈打胜仗又回军部收集了修改意见,最后修改定稿,政治部要我作曲。第一稿经文化队试唱,军政首长及文艺工作者认为不够雄壮。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说,如今是对日本侵略军作战,我们军歌要求雄壮有力,有把敌人赶出东海的气魄。我按此意见写第二稿,分四段。通过通令,军歌(在)《抗敌》杂志上发表。
陈毅再回来,联欢合唱。我问陈意见,他说“这样很好,有气魄,正是我写这个歌词时想强调的地方”。在苏北有人问陈毅,《军歌》最后一段是否一定要重复三遍,陈说:“必须这样,才能突出强调东进!东进是中央的指示,东进,到敌后打击敌人,又与山东八路军联成一片。”
《新四军军歌》1939年6月15日在《抗敌》杂志第4号发表时,署名为“集体作词,何士德曲”,因而引发后来关于词作者的争议。
看了何士德对《新四军军歌》创作过程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四军军歌》作词是在陈毅《十年》的基础上,由“副军长项英同志主持军歌的讨论与修改,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军秘书长李一氓、叶挺军长、(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参加修改。”何士德晚年手抄了一份《新四军军歌》,现被收藏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上面写的就是“集体作词、陈毅执笔”,这应该是对《新四军军歌》作词者最确切的表述。二是现在普遍流传何士德当年为《新四军军歌》谱曲写了三稿,从他本人的记载中应写了二稿。
何士德作为《新四军军歌》创作的直接参与者,他所记载的军歌创作经过符合历史真相,具有权威性。
军歌融入他的生命之中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可以说在华中敌后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支《新四军军歌》雄壮激昂的歌声,汇成强大的声浪,响彻华东、华中的战场,一直陪伴着这支铁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1949年9月,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后,在上海的中国唱片公司接到了录制国歌唱片的任务。10月1日,中国唱片公司赶制的10张特别唱片运达北京,编号为大中华唱片厂38254。唱片的一面为《义勇军进行曲》,另一面为《新四军军歌》,由此可见《新四军军歌》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新四军军歌》也成就了何士德一生的荣耀,融入他生命之中,成为他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
创作《新四军军歌》后,何士德先后跟随部队转战苏北、延安,并在1945年4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七大的候补代表。在七大开幕式上,由陈毅向毛泽东提议,何士德担任《国际歌》大合唱的总指挥。
何士德是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冬,何士德离开延安,赴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先后任合江省文工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联合文工团团长。1946年11月,与袁牧之、陈波儿、舒强等人一起组建东北电影制片厂,负责电影音乐工作,并兼任党总支书记。1947年成立东影音乐组,由何士德和向异两人组成。1949年7月,何士德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
新中国成立后,何士德为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故事片《桥》谱写了全部乐曲,并为《光芒万丈》《中国人民的胜利》《反对细菌战》作曲。1950年1月,赴苏为中苏合拍的艺术性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编辑和谱写乐曲,荣获了1951年斯大林文学艺术一等奖,何士德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抗美援朝的部队。
1953年电影局成立音乐处,何士德任处长,负责全国电影音乐的艺术创作和人才的培养。1958年1月,调北影厂任艺术指导兼作曲。他最后一部电影音乐作品是为彩色故事片《林家铺子》谱写了全部乐曲。1959年何士德蒙受冤案,受到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取消干部身份的严厉处分,1960年下放到新疆劳动。在这期间,他曾无数次哼唱《新四军军歌》,度过了难熬的孤寂岁月。
1979年,由何士德等人建议,成立了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后改名为首都老战士合唱团),何士德担任艺术指导。1986年9月21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对何士德的专访文章《一生高歌永向前》。
1987年11月,在中纪委的督促下,何士德获得平反,恢复了党籍和文艺三级的原有待遇,何士德将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1992年,国务院给何士德颁发了特殊贡献津贴。
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举办“新四军军歌专场音乐会”。北京电视台作了新四军军歌创作过程专题报道。1997年新四军成立60周年,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等五单位联合拍摄的《铁的新四军》电视片,重现了何士德指挥新四军战士高唱军歌的雄壮场面。
何士德复出后,又有了许多新作品:《中国女排之歌》《长城之歌》《新中国少年心灵美》《老当益壮志不衰》《黄桥战役四十年》《青松》(陈毅词)《乡情》等。在他生命结束前还留下了他最后的作品《五十年颂歌》。
2000年3月,何士德因病住院。11月15日何士德90寿辰时,在京的部分老战友和后代前往医院为他祝寿,并在病床前唱起了《新四军军歌》。据他儿子何振东回忆,当时他已处植物人状态好多天了,基本上不醒人事,但他听到《新四军军歌》时,立马微微举起双手成指挥唱歌状,这个举动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2000年12月2日13时40分何士德与世长辞。在八宝山灵堂,战友们在《新四军军歌》声中向军歌的曲作者告别。
(作者简介:王世青,收藏家,现任江苏省文化促进会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红色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