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那些事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那些事
作者:江波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9-14 浏览次数:701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从某种意思上说,我党100 年的历史,是从一本书开始的。这本书就是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出生证的《共产党宣言》,而将这本伟大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人,名叫陈望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从某种意思上说,我党100 年的历史,是从一本书开始的。这本书就是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出生证的《共产党宣言》,而将这本伟大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人,名叫陈望道。
此事说来话长。100 多年前的“五四”时期,进步刊物《星期评论》为了适应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拟请人全文翻译并连载发表《共产党宣言》。进步人士邵力子得到这一信息后,提出让理论和语言功底俱佳的陈望道来做这件事。当时,曾留学日本的陈望道刚刚辞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一职,收到邀请函后,便于1920 年3 月,携带《共产党宣言》日译本和英译本秘密回到家乡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部伟大著作翻译出来。据说,在翻译时,陈望道曾将墨汁误作红糖,蘸着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个“真理的味道”的故事,至今还被人反复提起。
然而,不巧的是,《星期评论》面临停刊,《共产党宣言》连载的计划无法实现,陈望道十分着急。他将译稿交给俞秀松,由俞转送陈独秀。陈独秀拿到译稿后,迫不及待浏览起来,当念完最后一句:“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今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禁拍案叫绝。他赶紧请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的李汉俊帮助校阅。为慎重起见,在李汉俊校完后,陈独秀又再行校勘一番。陈望道的译文语势连贯,文字凝练,陈独秀甚感满意,遂决定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对外公开出版。
此时,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委派的全权代表维经斯基正在上海,与陈独秀等商讨创建中国共产党事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立一家印刷所,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当维经斯基得知《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出版遇到经费困难时,当即从带来的活动经费中拿出2000 元给了陈独秀。
1920 年8 月,这本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拉斐德路成裕里(今复兴中路221 弄)12 号一个刚开张的名叫“又新”的印刷所正式问世,首版共印1000 册。全文用5 号铅字竖排,共计56 页。每页长18 厘米,宽12 厘米,比现今的小32 开略小,显得玲珑精致。封面印着红底的马克思半身坐像,画像上方印有“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
一种”“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等字样。
由于时间匆忙,排版疏漏,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文中也有20 余处讹字。这1000册的错版书,遂全部赠阅。1920 年9月,再版重印1000 册,把书名改正过来,同时封面也换成了蓝色马克思头像。因此,人们常称首版《共产党宣言》为“红头本”,再版为“蓝头本”。
目前,这一“红头本”在国内仅有11 本,分别收藏于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温州市图书馆、上虞档案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山东东营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均成为这些收藏单位的“镇馆之宝”。当然,不少收藏单位都参照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做法,将这本书用恒温恒湿保存,真品藏于内室之中。普通人在橱窗中见到的,都是“高仿真”复制品。
话说山东东营市博物馆怎么会有这一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呢?据记载,1975 年山东省广饶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到革命老区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许多人把战争年代使用过的梭镖、镰刀、铁剪等献了出来。一位84 岁的老人刘世厚把自己家保存的当年村民学过的那本“大胡子的书”也拿了出来。由于藏存时间久、保存条件差,这本书破损比较严重,封面上的图文已变得暗淡不清。文管委马上派人带到上海核实,最终确认就是1920 年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这也是这一版本新中国成立后的最早发现。
陈望道先生工作照
1926 年春节,在济南工作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家乡广饶县刘集村探亲,临别前将张葆臣赠给自己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和一些进步书刊,交给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刘集村党支部是1925 年在刘良才的家中秘密成立的,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便在广饶刘集这个偏僻的村落扎根、开花、结果,经历了不平凡的50 个春秋。
以前,学术界对陈望道的译本究竟参照的是日译本还是英译本有争论。陈望道自己不同时期的回忆也不一样,既说过是从日文本转译的,也说过主要是英译本。有的学者认为陈望道译本中不少名词的后面都用英文做了标注,这说明其在翻译中主要参照了英译本。其实,这个结论忽略了日译本中也有英文标注,而且标注的词语与陈望道译本高度一致的事实。
此外,通过研读还可以发现,陈望道只翻译了引言及4 章正文,并不包括7 篇序言。熟悉《共产党宣言》的都知道,《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这一历史文件作过修改,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通过写序言的形式或写其他文章来发展《共产党宣言》的思想。
在1872 年至1893 年20 多年时间里,他们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先后写了7篇序言,即1872 年德文版序言、1882 年俄文版序言、1883 年德文版序言、1888 年英文版序言、1890 年德文版序言、1892 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 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前两篇序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5 篇序言由恩格斯一人创作。在每一篇序言中,作者都结合当时社会经济、革命斗争形势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新变化,对原来的思想作了新的补充和新的发展。因此,这7 篇序言成为《共产党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尽管少了7 篇序言,但陈望道的中文首译本意义仍十分重大,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正如鲁迅先生在读到陈望道送给他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后所称赞的:“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