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邹冯村:老司号员邹才书
邹冯村:老司号员邹才书
作者:崔文贵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10-13 浏览次数:6978
海安市白甸镇邹冯村退伍军人邹才书是一个老司号员。一生坎坷,又经历了老年丧子的苦难。
邹才书的祖上世代种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爷爷34 岁时出外逃荒讨饭,被疯狗活活咬死,而他的父亲当时只有5 岁。
邹才书兄妹6 人,他排行老四。12 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小学刚毕业就不得不回家务农。1968 年,邹才书参军入伍,到山西临汾某部服役,首长看到他非常聪明,就让他到集训队学习当司号员。
司号员的工作非常枯燥,107 种号谱必须牢牢记住。在集训队学习的半年中,每天早上4 点起床,空腹训练吹3 个小时,每天训练11 个小时,吹到腮帮子生疼,唾沫中带着血丝。时值零下40度的隆冬,部队野营拉练,连续行军3 个月,每人负重40 多斤,每天夜行60公里。漫天风雪,冷风钻进脖子,浑身上下冻得硬梆梆的。为了及时司号,邹才书把号嘴放在胸前暖着。一次司号时,因为棉帽没有放下耳罩致使耳朵冻伤,一个月以后才消肿。邹才书每个月只有6 元钱津贴,他牵挂着家中的亲人,硬是舍不得用,把津贴寄回家中,因为母亲患有肺结核需要医疗费。1969 年邹才书参加部队招飞体检合格,但因舅舅有所谓的历史问题,没有实现蓝天梦,至今谈起此事他仍有遗憾。
1973 年,当了6 年司号员的邹才书回乡务农。用上级给退伍军人特批的建房材料建了两间简易房,谁知,遇到连阴大雨,土坯墙倒塌,新房成了漏屋。1976年经人介绍,与墩头鹿汪李云英结婚。1982 年,他们的儿子降生,这是他人生最大的喜悦。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邹才书焕发新生。可是倒霉的事总找上他。1982 年他买了一条25 吨的大船,运输黄沙、水泥、石子,赚了几千元钱。1990 年,大船遇险,沉没在江阴闸口,他死里逃生,惊心动魄。
邹才书不服输,他弃船上岸,到南通永兴商城做瓷砖生意,因为头脑灵活,几年时间赚了几万元,在家中建了楼房。儿子毕业后做木工,有着不菲的收入,2000 年儿子结婚,同年生下双胞胎。邹才书儿孙满堂,含饴弄孙,过上了幸福生活。
过上好日子的邹才书不忘公益,2003年非典期间,邹才书向温家宝总理致信,在全国第一个捐款60元,寄出不久后收到国务院和卫生部回信。
可是,好日子刚开始,灾难再次降临。2004 年邹才书随工程队到俄罗斯赤塔市,负责工程队80 个人的伙食。2005 年5 月30 日,儿子突发心梗在南京出租房突然病故,因为出国劳务中途无法回家,家中封锁消息,邹才书对儿子的死浑然不知。
2005 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邹才书从俄罗斯回国,在海安火车站匆匆下车,前来迎接他的侄子并没有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激动,邹才书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回程的车上,侄子表情凝重地告诉他,他的独生儿子已在半年前突发疾病离开人世。回到家中,迎接他的是家人的恸哭和儿子的骨灰遗像。邹才书老泪纵横,痛不欲生。
邹才书一家因病返贫。其时邹才书已经58 岁,已是颐养天年之时,看到两个年仅5 岁的孙子,邹才书不得不重新走上打工之路。
乡村两级政府关注着邹才书一家,计生助理朱加宝多次登门看望,经过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让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走出了困境。一个海安籍老板资助30万元,买了一套二手房送给他们家,并资助他的双胞胎孙子到明道小学读书。
为了这个家,邹才书拼着老命赚钱。他家的房子后面有6 亩水面,每年都种植菱角,因为成熟早,品相好,拉到海安去卖10 元一斤。每天要翻菱、洗菱、煮菱,第二天凌晨开着电动车骑行20 多公里,天亮赶到海安新华农贸市场,旺季时每天能赚1000 元,三年赚了15 万,这是他前半生最丰厚的一笔收入。
2012 年,白甸镇办起了圆梦养老院,在村委会协调下,他们老夫妻俩住进了养老院。尽管衣食无忧,但是孙子上学需要钱,邹才书又犯了愁,而且长期住在养老院,让劳动惯了的邹才书觉得精神萎靡,浑身难受。于是,经过特批,邹才书又回到家乡的土地,干起农活。他把3 亩责任田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坚持不用化肥,到羊场拉羊粪,实现无公害种植,稻米品质上佳能卖到二三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养蚕、养鱼、养鸡、养鸭,凡是能赚钱的行当,邹才书都要上手。记者来到邹才书的家中采访时,他正在翻地上肥,此时育雏的暖箱已经制作完成,小鸡雏即将进窝。
谈到今后的打算,邹才书说道,虽然我年过70,但是还要继续奋斗,减轻国家的负担,让孙子成人成才。
一个司号员,多年的历练,让他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好身板,如今他是邹冯村麒麟队的扛把子,在铿锵的锣鼓中,邹才书的麒麟开唱了:
衷心感谢共产党!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老促会白甸镇老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