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朱凡:芦苇荡里一枝艳红的花
朱凡:芦苇荡里一枝艳红的花
作者:丁海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12-14 浏览次数:7066
1939 年,盘踞在沙家浜地区太平桥的“忠义救国军”胡肇汉仗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窜到横泾区张泾村,准备抢劫新四军开的商店。朱凡得知,立即带领村自卫队员向胡肇汉部出击,与此同时,她还发动群众在河的两岸呐喊助威。胡肇汉不知底细,最终没敢进村。这次抢劫没有成功,他们不甘心,过不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有时,胡肇汉也能得逞,商家被洗劫一空。胡肇汉是《沙家浜》剧中人物胡传魁的原型,朱凡是当地中共区委书记。朱凡与胡肇汉屡次展开“智斗”。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到《沙家浜》里阿庆嫂智斗胡传魁的那一段。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有关阿庆嫂的原型一直有多种说法,有人说阿庆嫂是常熟当地妇女部长、经常捐钱捐物慰问战士们的老妈妈范惠琴,也还有人说阿庆嫂是在常熟开过茶馆的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其实,阿庆嫂这个艺术形象是千千万万抗战妇女的化身,朱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朱凡原名陆慧卿,1919 年生于宁波鄞县,幼年时随父母在上海长大。初中时投入“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救亡运动;高中时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全面抗战后,先后在清凉寺难民收容所和上海女青年会办的难童教养所工作。1938 年,朱凡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做救亡工作,义务担任夜校教员。此时,她将自己名字改为朱凡,她自己解释:“朱,红色,代表革命,我要做红色队伍里的平凡一兵。”1939 年秋,刚满20 岁的朱凡参加了江南抗日义勇军,来到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区参加革命工作。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横沔区委书记,1941 年调任中共辛莫区委书记。
这年7 月初的一天,日军聚集了3 万多名伪军,对苏常太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每隔一公里,日伪军就设立一个碉堡,用篱笆将苏常太地区围住。每天都有抗日的同志被捕、牺牲。上级为保存有生力量,指示外来民运干部可以撤出包围圈。朱凡可以撤离,但她认为辛莫是个新区,自己留下来对反“清乡”斗争有好处,就没有离开。
中旬的一个上午,朱凡参加五十四团召开的反“清乡”会议,返回后,立即召开区委会,布置反“清乡”斗争的工作。会议结束,她对同志们说:“最近大家很辛苦,白天黑夜不休息,今天我请大家。”于是,她拿出组织上发给她的两个月生活费,让人去买些吃食,房东阿巧看大家都在,杀了自家的一只鸡。朱凡看着大家在忙碌,就走到驻地附近的木杓湾,一抬头,正好看见从汽艇上下来的日军与一个汉奸。这汉奸认识朱凡,今天特地领着日军来捕捉新四军的地方干部,走在朱凡后面的当地干部袁海根也看见了敌人,迅速钻进稻田逃走了,而走在前面的朱凡被捕了。一位23 岁的姑娘入了虎狼窝,遭受的酷刑令人发指,这里不忍叙述。酷刑过后,日军将满身是血的朱凡绑在汽艇的尾部,汽艇在昆承湖上的芦苇荡中疯狂地疾驰,折断的芦苇如利刃将朱凡活活刺死,年轻姑娘的鲜血染红了湖水。日军离开后,沙家浜的男女老幼集体出动,在昆承湖里寻找朱凡,他们找了3 天3 夜,没有找到朱凡的遗体。
人们说,朱凡就是阿庆嫂。朱凡也是芦苇荡里一枝永不枯萎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