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零的突破 质的嬗变 ——中国航母出海侧记
零的突破 质的嬗变 ——中国航母出海侧记
作者:余玮 责任编辑:祝新汉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8 浏览次数:6937
“瓦良格”号航母
2011年8月10日5时,晨光熹微。大连港周边的制高点上站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军迷”和人群。5时9分,中国航母平台鸣笛三声,航母缓缓驶出大连港。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就在此前的7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目前正对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中国首次关于航母问题的正式回应。这艘被改造的航空母舰就是原苏联的“瓦良格”号。
国人百年梦圆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沿海岛屿,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达470余次,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结束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正式成立。海军建立之初,其主要任务是在近岸海域实施防御作战。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我们有了巡逻舰、鱼雷艇和潜艇,组建了三大舰队,但这样一支没有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队,显然只能维持基本的近海防务。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我国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下水,使海军装备及战斗力得到很大提升,从而进入了海军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上世纪60—70年代,当西方国家悄然兴起新军事变革之际,我国正处于十年动乱之中,错失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又不得不作出必要的紧缩,以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军技术装备建设才出现了一个大的提升。今天,中国海军已拥有世界一流的核潜艇,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驱逐舰,以及我国生产的大型护卫舰,都使中国海军的近海防御能力大大增强,有力地扼制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人民海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但由于经济实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航母梦”。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于维护我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中国海军一定要走出近海,从“黄水海军”变为“蓝水海军”。中国海军要想走向大洋蓝水,就一定要把发展航母战斗群作为海军技术装备建设的重要目标。航母是蓝水海军的重要标志。称霸世界的美国海军就有数量可观的大中型航母,他们的舰船可以在世界上任何海域游弋。
今天,中国航母的首次亮相,圆了国人的百年大舰梦,必将开辟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崭新时代!
不再望洋兴叹
拥有航母编队,是中国走向蓝水海军的最重要的标志。军事专家黄宏说:“只有有了航母,中国才能真正享有海权,即享有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我们才有可能跳出第一岛链的束缚,具有远洋防卫的能力,打开海军的战略空间。有了航母我们也就有了海上浮动机场,才能突破陆基飞机受飞行半径的限制,将有限制空权扩大为无限制空权。我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航母不仅在外交上拥有仅次于核武器的威慑功能,而且还是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有益于增强国际合作,使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展现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现代航母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舰,它已是一个与现代卫星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集陆海空和一切最先进军事技术为一身,并在全球范围最具机动性质的作战平台。没有航母,我们在国际重大事务中,实质性的发言权会受到影响,就不能在影响中国海洋安全行为的初始阶段对其进行制止,我国所享有的巨大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就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
从我国国土安全的现实来看,从当前东亚及南海地区的现状出发,我国要保卫好“蓝色国土”,没有能够抵达现场、保卫海疆的大型军舰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世界军舰发展日益大型化的时代,我国的武装力量要保卫国家安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履行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必须拥有航母这样的军事装备。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认为,要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航母数量至少不能低于三艘,其中一艘执勤,一艘训练,一艘在船坞中维修,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
针对有些人认为航母是“吞金兽”的质疑,罗援表示,我们发展航母的依据,首先是根据国防需求,其次要考虑到国民经济的承受力,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但是,航母不是单纯的“吞金兽”,它也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拉动高科技产业链的发展。我们不能光看投入的这一部分,还要看到它的产出,它的产出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保护,这是金钱换不来的。
正是为了上述目的,为了不再为人所制,不再望洋兴叹,有关方面历尽艰辛将“瓦良格”号这个庞然大物从乌克兰运回来。当时,“瓦良格”号就是一个大铁壳,没有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仅仅是个平台,是一艘带有厚重装甲的大型船壳。最终,中方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个大型船壳从黑海海岸拖到了大连港,进行全面整修改装。
改造是为了建造
中国航母平台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标准排水量达57000吨,犹如一块移动的陆地。迄今为止,我国海军舰艇最大吨位不超过两万吨。因此,目睹中国航母这一“靓舰”徐徐驶出大连港,进行出海航行试验,国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苏式舰艇风格。原有设计除舰载机外,还配有强大的反舰、防空、反潜武器。以四台蒸汽轮机与四台蒸汽式锅炉为动力,四轴四桨双舵推进。舰首使用滑跃式起飞甲板,舰艇中部设有四道飞机降落阻拦索及一道应急阻拦网。舰桥岛式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右侧,前后各有一台甲板-机库升降机。
国防大学军事专家介绍,目前,“瓦良格”号该配备的常规系统如雷达系统、防空系统、舰载机系统等都已基本配备完毕,至于舰载机,应该就是歼-15和苏-33。“瓦良格”号作为一艘试验性、过渡性的航母,主要用于培养航母操控人才、驾驶员和飞行起落技术的训练等。
曾参与中国航母论证的海军少将尹卓坦言:我国从改造一艘废旧航母平台开始,选择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航母发展之路。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航母不同于一般的舰艇,其制造难度超乎想象。加之我国海军相关人员缺乏训练,因此需要一艘训练舰。他说,中国要掌握建造航母的全过程,必须从科研试验开始,主动力、管路设计、材料、电子等一个装备一个装备地解决技术问题。此外,航母也是培训人员的平台。比如,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以前只能在陆地上进行,今后可以到航母上训练起降。
改造背后体现的正是我国海军在发展航母上力求“又稳又好”的思路。通过改装,在我们尚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情况下,可以积累经验,进行试验,培训人才,还可以带动工业能力的提高、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航母的发展中都走过了这样一个由改装起步的道路。
“瓦良格”号上装备了哪些先进的技术?这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介绍,航空母舰从外观看仅似一艘船,实则需要上万家科研单位、技术部门和工厂进行合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利用乌克兰废旧航母改建自己的航母,目的之一是通过改装,摸清建造航母的技术途径,进而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今后的航母设计和建造之中。
在改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发现“瓦良格”号航母设计的缺陷与不足,这会为设计中国新型航母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借鉴。改装“瓦良格”号的过程,可以加速中国相关武器的整合、研发和检验。目前,中国有关航母方面的技术,除了弹射装置、动力等技术需要突破外,很多单项技术并不落后。与其花费很长的时间、更大的代价,研发出全新的航母去整合验证这些武器,不如改装“瓦良格”号这个平台,早日实现这种验证。
改造“瓦良格”号,还可以带动我国一系列尖端技术的研究。国防大学另一位军事专家表示,就自建航母而言,平台建设不是难点,但航母对钢板等材质要求很高,如外壳钢板,在水里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甲板钢材,须由大块高强度钢板拼焊而成,还要能承受喷气式飞机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烤”验。目前我国还无法自行生产制造甲板拦阻索(飞机降落时帮助减速)所用的钢材,拦阻索要承受上百吨拉力,其钢材需具备一定的弹性及钢度、力度、硬度,这种钢材目前只能靠进口。我国要生产这种钢材,涉及许多行业和部门,如基础工业、材料工业等。
从世界海军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事先培养好一支合格的舰员队伍,才能确保“海上巨无霸”服役后迅速走上正轨。
在这方面,我国实则早有准备。为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飞行员舰长班”。舰长班从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中经过严格考核,挑选出李晓岩、柏耀平、杨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马业隆、何虎、彭建林等九人。历时三年半的学习后,九名学员均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既能驾机上天,又能率舰闯海”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然而,要成为航母的“掌舵人”,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过硬的军事技术。航母“掌舵人”不仅是海上作战和训练的总司令,也是母舰和舰载机之间的协调员,驾机、操舰、指挥作战和综合管理等必须样样精通,既要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又要有出色的政治和管理水平,还要有全面综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还应当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战略、外交手段、战争法则乃至能够与媒体良好沟通的行家里手。因此,有专家断言,一个合格的航母舰长至少需要20年军旅生涯的学习、实践和积累。
海军发展的里程碑
航母并非新鲜事物,实际上它已经诞生了百余年。我们迟至今日才开始拥有,究其原因,尽管有种种客观因素,但长期以来我们海洋意识的淡漠,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值得我们反思。
目前,世界上已有九个国家拥有20多艘大小不等、性能迥异的航空母舰。环顾联合国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此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趋之若鹜地纷纷购买或自建各种航母。其中,印度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航母战略”:除购买和改装两艘航母外,正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日向”舰、“DDH21”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舰都具备了“准航母”的功能。
针对媒体关于中国首艘航母是否会部署在南海,是否为应对南海紧张局势的提问,国防部发言人表示,“航母信息披露的时间,与当前南海局势无关”。
改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将主要在中国近海海域进行试航,并与其他作战及保障舰艇开展验证性编队科目训练。中国首艘改装航母尽管是以训练舰的面貌低调亮相,但据已有的资料显示,这艘改造后的航母,最高时速不会低于26节,(约48公里/小时)搭载的舰载机数量约20架,直升机约10架,包括两架卡-31预警直升机,其强大的近防火力配置,以及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说明它绝不是一只“没有长牙的老虎”。
许多国防专家认为,在世界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的时候,中国迈出发展航母的步伐,是维护全球海洋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的体现,中国拥有航母只会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终于跨入了世界“航母俱乐部”,这是海军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从无到有”,值得欢呼!
“从有到强”,更值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