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众作家点评《传承红色文化》
众作家点评《传承红色文化》
作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03-22 浏览次数:7837
红色交响曲——品味《传承红色文化》
西团小学 唐根明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用来概括我品读孙加永的《传承红色文化》一书恰到好处。不过书里没有恨只有爱,奉献给读者的没有伤痕只有无边的热情似火的红。
红在根红苗正。
1982年至1987年在海军部队五年多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孙加永的红色基调,在散文《战舰是我成才的摇篮》中,孙加永深情感叹:“我离开了部队,但我忘不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忘不了战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铁军》杂志编辑、记者、工作站站长,实打实的根正苗红。这也为孙加永的创作生涯染上浓浓的大红底色。
红在不忘来处。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4周年大会上谆谆告诫:“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寻访红色故事在《传承红色文化》一书中占有较大篇幅:第一大将粟裕、周恩来称之为人才的方强“炮兵英雄”王春明、少将军医袁汝根、抗日儿童团团长杨兆宏……
作家唐根明对《传承红色文化》一书点评
红在与时俱进。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传承红色文化》一书题材广泛,但主体是展示各行各业共筑中国梦的凡人群像: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殷凤山、乡土文化传播者吴耀庭、“领头雁”村书记刘小勇、情系故土的新四军老战士周长根、舌战“一百〇八将”的红白理事会会长杨荫培、在沪创业的金诚夫妇、舍小家的网格员赵莹莹……
红在慧眼独具。
孙加永的主业是通讯报道,诗歌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的《黄叶》一诗跳出了悲秋的窠臼,让人耳目一新。“报恩沃土情”化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字面表达的是“落红”护花,孙加永表达的是黄叶拥有博大的胸怀,黄叶融入大地,报的是沃土的养育之情,进而为万物生长奉献一切。我读出了一滴水溶入大海变成永恒的哲理,我读出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豁达。“百花添一景”应该是孙加永的独创。百度上,我只搜索到“百花园里又添一景”,是赞美漫画的。“百花添一景”可谓点石成金,这一景是林间的彩“蝶”翻飞,是草原的金色“毛毯”,更是沃土的报恩情圣。
红在欣赏凡尘。
我是一名教师,虽说应该也算文化人,但我还是对记者、作家崇拜不已。想不到,孙加永书中唯一的散文诗《九月树》竟然是专为教师而咏。情感真挚,意象唯美,文笔清新,难能可贵的是文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师”字,但一读就让你对教师的崇敬油然而生,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学生生涯的每一位恩师。
红在自觉传承。
书中照片,多为孙加永参加各种红色活动的留影,其中五幅有孙加永的儿子孙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孙加永在自觉赓续红色基因。《深入河底捉活“鱼”——从<与移民一起过年>谈深入一线采访》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经验介绍,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孙加永自觉进行红色传承的良苦用心。
红在淳朴如初。
读孙加永的文章,就是和老同学在话家常,他的语言毫无矫揉造作,往往淳朴如初。“沧海变滩涂,盐碱地变良田”(《洋岸老槐树》),若改为“沧海变滩涂,滩涂变良田”,形式上更加完美,但表意不精准。“沧海变滩涂,盐碱地变良田”还隐含有“滩涂变盐碱地”这一变化。“沧海变滩涂,滩涂变良田”跳过了滩涂与良田的过渡状态盐碱地。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读孙加永的《传承红色文化》可以涵养读者的红色精神。而红色,正是共和国的靓丽底色!还等什么呢?一起走进书中,去欣赏这首红色交响曲吧!
薪火之功 历史记忆——读孙加永先生《传承历史文化》一书
吴耀庭
癸卯年初冬,在参加大丰区红色资源与保护协会理事会活动期间,收到了大丰区万盈镇政府通讯站长、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主办的《铁军》杂志工作站站长孙加永先生赠送的由他著作的厚书,书名叫做《传承红色文化》,该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洋洋洒洒共421千字,311页,前面还另设有76页彩色页面,增重了该书的厚实感。
作家吴耀庭对《传承红色文化》一书点评
初识加永先生,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年盐城市公安交警支队创办了一个杂志,名叫《人车路》,记得当时是《人车路》杂志社招聘编辑人员,我和加永都是从部队这个大融炉里融炼过的人,虽然那时候都有从事编辑的愿望,或许从事那份工作后,我们也会成为合格的编辑人员,但那时由于我们年龄偏小,我只有27岁虚岁,加永只有26虚岁,社会经验不足,我们双双被淘汰,未能走上那份自己向往的工作岗位。虽然那年盐城《人车路》杂志的编辑没有当上,但从那时起,就结识了一个踏实奉献,努力做事的加永同志。后来,我们还是成长为乡村写作的专业人员,成了共同学习写作之路上的挚友和伙伴,相互鼓励一路走来。
2012年,笔者50岁时,当年的工作岗是西团镇党委西团镇政府主办的《西团视窗》小报采编,当年曾把自己30年来文字生涯的集萃汇编成一个集子,取名《寸草春晖——吴耀庭文字生涯30年集萃》,总文字近40万字。赠送一本给加永后,加永不辞劳苦,为本人采写了一篇通讯《乡土文化的传播者》,该稿先后被大丰日报社、大丰新闻网、大丰文明网、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网、江苏文明网、中国农业新闻网、凤凰卫视网等新闻机构采用。
2013年至2014年间,我被江苏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聘任为江苏省安全文化丛书编辑,负责该中心的安全文化书籍及安全文化产品的文字编辑。其间,加永先生因到《铁军》杂志开会以及与笔者一道参加盐城市纪委、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盐阜大众报等主办的新四军廉政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与本人有过一些接触。
笔者与孙加永虽系多年朋友、学习和写作路上的伙伴,但由于分属两个乡镇,对加永实际的写作情况了解还是很有限的。现在猛然间,加永把他这近40年代的作品精品,用一本编著的形式,一古脑儿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是这么一本厚重的作品,顿时被加永的写作精神所感动。这本书中,既有采写大将粟裕夫人楚青(原名詹永珠)女士的图文,也有加永与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会长、朱文泉上将的合影,也有加永在粟裕大将之次子和女儿粟寒生、粟惠宁以及粟裕大将女婿也是陈毅元帅三子陈小鲁等人的合影与文字;更多的是加永在参加各种红色新闻采写活动中的剪影照片,如加永与《人民海军》报报社副社长虞棣棠大校合影,与海军司令部战友张强合影、与国防大学副校长黄玉章合影,与人民海军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刘纯华等人合影,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冯延龄中将秘书、军科院宣传部副部长姜文明等合影,与中共东台市委书记储金泉等合影,与海军舟山基地司令许志明少将等合影,与粟裕大交警卫班班长、原空八师参谋长黄启英等合影,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徐君华大校合影,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仇学富少将合影,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徐承云中将合影,与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社长、著名军旅书法家、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清葆少将合影,与《铁军》杂志社总编辑李赞庭合影,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徐红少将合影,等等等等,林林总总,全部展现出来,犹如一篇篇复杂的军事史记,还有大量篇幅的基层人物合影与图文,深刻反应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加永先生从事过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反映这个变革时代的各种时代先锋,加永也从一名写作爱好者,变成了一位深入基层一线采写工和的专家。
转瞬三十多年过去了,加永也已跨入60岁的年轮,他由一名初学者、文学爱好者,新闻工作者,转变了了写作大家,各类作品精彩纷呈,用一本书《传承红色文化》来概括起来,把这些年对文学腼腆的爱好,到文学不懈的追求,到这本厚重的丰收果实,仿佛一个勤恳的农人到了收获的季节一般,加永在文学领导收获了成功,也收获了丰收,更收获了他精彩的人生。
《传承红色文化》在图文序言之后,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作者的近二十首小诗,这些小诗,是加永文学殿堂里的皇冠,它既有红船精神的光芒,也有党旗插上珠峰的豪迈,有永远跟党走的坚定,有打好疫情攻坚战的险峰之作,有拜谒文学大师的虔诚,有参观高邮对日最后一战的欢欣,也有自家风光的明媚和心中的翠竹之气节,更有退役老兵永志不忘的爱国情怀,还有歌颂家乡万盈镇春色的美好憧憬,还有那个从芳草地里长出来的九月树,豪情满怀……
《传承红色文化》在诗歌之后,便是散文了,这里有历史纪实,有报告文学,颇具文学性和穿透力。《战舰是我成才的摇篮》,是加永退役后有感而发写作而成,发表在1990年第3期《海军报通讯》上的一篇散文;《深入河底捉“鱼”,从<与移民一起过年>谈深入一线采访》,作为经验之谈,写出了当时采写者的心态与观点,发表于2001年第5期《新闻通讯》上。《过年“喊好”》,写出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故事,获得了《国电网》征文二等奖。
《患难之中见真情的领头雁——记盐城市上师大丰区万盈镇西灶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勇二三事》,从一个“猛子”扎进水中、一个“箭步”冲进火海、一份“爱心”温暖爱心,把一名爱民情怀和爱岗敬业的村书记风貌展现了出来。《根扎红色沃土的“常青树”访盐城市大丰区西团籍常州新四军老战士周长根》,写出了新四军老战士情系故土、庚续红色血脉的故事。《创新业 带民富,做慈善的火车头》记述了万盈村书记葛永洪从一名打工仔到民企董事长、带领村民强村富民、践行慈善之举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大丰诞辰80周年》记述了抗日烽火中台北县诞生,解放战火中台北县重建、以及台北大沟子红色中心那些永不磨来的往事。还有记述粟裕大将的书页,描写了大将的战将风采和为民情怀。《少将军医情系故土》记述了新四军老战士、原海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袁汝根的故事,刊于1995年《农民日报》主办的《农村生活报》上。那篇《他耕耘在传播红色文化的沃土上》文章,由加永口述,记述了透过加永平凡的人生轨迹,战舰助他走上新闻自学成才之路,克服困难种好“责任田”、为三峡移民安置宣传操碎了心等故事……这一切,都真实再现了加永的新闻生活和传播红色文化之路。
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捧读加永的佳作《传承红色文化》,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还有新人新事,最后还有小品广播剧等,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加永先生的才情,那可真的是多才多艺。加永的书,记述的是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正史的补充,是民间的正史,也是将来人记述现代人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现实版的历史。
薪火之功,历史记忆。读旧时二十四史,优秀的历史人物才有列传,而加永作品里的大人物、小人物,都可以记入乡村新时期历史的列传类人物。这是笔者读完加永作品的总体感觉。
红色精神的崇高礼赞
作者:军旅书画家、作家刘俊国
作家、军旅书画家刘俊国对巜传承红色文化》点评
《传承红色文化》:一部砥砺前行的心声《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作者孙加永灵魂的映射,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红色精神的崇高礼赞。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而是作者孙加永多年心血的凝聚,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宝藏。当我们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照片。孙加永,一个普通的名字,却蕴藏着不凡的传奇。他1964年出生于江苏大丰,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在部队中,他荣立两次三等功、五次受嘉奖,这样的荣誉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毕业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的他,拥有新闻副高职称,现担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上海岀海口文学社副秘书长、江苏荷兰花海文学总社秘书长等职务。这样的背景和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灵感。他先后在市,省,国家20余种报刊,10几个网站平台发表了各类新闻,论文,文学和摄影作品3800余篇幅,作品展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无论是新闻、理论、文学还是摄影,每一篇都是他精心雕琢的杰作。这些作品不仅在数量上令人惊叹,更在质量上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多篇幅精品力作在省以上媒体获奖,是对他才华的最好肯定。书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诗、散文、历史纪实、报告文学、议论等多个领域。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特别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一部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孙加永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当然,作为一部专著集,《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书中有134篇传承红色文化的文章,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和精神的寄托。在孙加永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雄们的伟大事迹。孙加永的文字质朴而深情,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碰撞。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些历史的瞬间和英雄的壮举。《传承红色文化》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孙加永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和引领。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情告白。孙加永用他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世界,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拥有的一切。《传承红色文化》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感动的作品,它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也激发了我们对今天生活的思考。孙加永用他的心血和才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真谛。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类精神的弘扬和赞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传承红色文化》将继续砥砺前行,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灯塔和指引。
传承红色文化一一读后感
文/青莲清香
元月二十日参加荷兰花海文学社年拜会,有幸遇见各位文学大咖们。
二十一日等网约车返程,在酒店大厅正好碰见孙加永老师退房离开,打着招呼我们坐下来闲聊了几句。
孙老师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为人谦逊,给人的印象特别和气。在他面前,我只是个小学生,是带着敬仰的心情,听他叙诉的。
聊着最后,他从身上背的包里拿出一本书送给我,签上名并一再谦虚地说:多提宝贵意见。
一本厚厚的书,是他几十年来写过的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及摄影作品,共计3800余篇,真可谓是一本沉甸甸的岁月如歌。
苏州作家、诗人青莲清香(商凌云)对《传承红色文化》的点评
捧读这样一部作品,如品尝岁月里的一杯浓茶,不静下心来是品不岀那份珍藏着的醇香来的。
孙老师作品紧扣时代,每一篇新闻稿都有他洒下的一路汗水,印着不忘初心的印迹。
几十年来他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已,为传承红色文化做着自己的贡献。
孙老师是个多面手,不仅写新闻时事,还积极搞诗词创作,也是有缘,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文学之路上一路同行。
向孙老师致敬!
《传承红色文化》梗概
《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作者孙加永灵魂的映射,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红色精神的崇高礼赞。他先后在市,省,国家近百种报刊,10几家网站平台、广墦电台电视台发表了各类新闻,论文,文学和摄影作品3800余篇幅,作品展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多篇幅精品力作在省以上媒体获奖。特别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一部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向读者展示了新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书中有134篇传承红色文化文章,让读者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后来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贡献出自己青春智慧和力量。
孙加永个人简历
孙加永,男,1964年出生,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曾在部队荣立两次三等功、五次受嘉奖。毕业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新闻副高职称(准、主任编辑)。现担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上海岀海口文学社副秘书长、江苏荷兰花海文学总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主办的《铁军》杂志工作站站长、大丰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丰区万盈镇通讯站站长。1984年以来,孙加永先后在《中国民兵》(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中国民政》《铁军》《大江南北》《东海民兵》(南京军区政治部主办)《江苏农村经济》等杂志;《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城市导报》《人民海军报》《人民前线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盐阜大众报》《大丰日报》等报纸;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台、盐城广播电视台、大丰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农业新闻网、铁军传媒网、中国江苏网等媒体上发表新闻、理论、文学、摄影作品3800余篇幅,有多篇幅精品力作在省以上媒体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