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经典岂从浮躁来
经典岂从浮躁来
作者:雅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09-24 浏览次数:244
因为筹划刊物第10 期封面故事,近日编辑部同仁经常说到新四军老战士、著名音乐家吕其明的《红旗颂》。有的问,为啥《红旗颂》这样的经典现在越来越少?有的说,艺术圈的许多人奔着银子去了,经典何来?还有的干脆概括为两个字:“浮躁!”
举目一望,浮躁的领域,浮躁的人,浮躁的追求,浮躁的心,浮躁的东西着实不少。围绕“浮躁”两字,不妨补上几句。
回望建党百年的苦难辉煌,每一步都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而在这一百年中能留下来、称之为经典的,没有哪一部作品是跟金钱有关系的。在新四军的行列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腥风血雨,铁马金戈,凭一种理想点燃了火一样的激情,靠一种使命催生着不竭的动力。他们的不朽之作,萌芽在枪林弹雨的战壕里,构思在随风摇曳的油灯下,诞生在星夜兼程的马背上。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何仿传遍世界的《茉莉花》,还有沈亚威的《淮海战役组歌》等等,无一不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生命之作。在陕北窑洞里,当冼星海拿到从医院病床上刚刚回来的光未然的诗,连声说:“这个我行,这个我行!”仅用了6 天时间,一首伟大的《黄河大合唱》一气呵成。那磅礴的气势,震撼的力量,优美绝伦的旋律,至今无人比肩。
岁月孕育经典,时间留住永恒。只有将生命融进艺术的人,才有资格登上经典的舞台。当下那些浮躁的主儿,作品还不知道在哪里,先得谈好酬劳,少一文不动笔。搞个某某庆典,费用高得吓人。结果呢,钱到手猢狲散,作品有没有人记住,能不能传世,鬼才知道。
值得庆幸的是,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饭圈”怪象和那些为富不仁的燕爽们动手了。等待这些生性浮躁、腐蚀江山的败类的,只有历史的垃圾堆。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脚步没有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没有到达的地方,音乐可以到达。因为,音乐就是心声,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一定是远离浮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