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走出大山的红小鬼——郑德胜百年诞辰追思
走出大山的红小鬼——郑德胜百年诞辰追思
作者:郑丽娟 郑湘斌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15 浏览次数:99
从对父亲百年诞辰的追思中,我们家人感悟到革命老父辈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的革命历程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百年奋斗的历史。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位儿女们及后代们代代传承的义务和使命
左一为郑德胜
郑德胜
我们的父亲郑德胜,乳名得胜子,1921年出生。据家谱记载,200多年前,郑氏家族由江西翻山越岭陆续迁入湖南汝城南洞乡西边山,以帮别人耕作、放牛、挖采山货为生。
从父亲记事起,陆续听到家人与乡亲传说了许多有关红军的故事,特别是1928 年朱德率红四军进入汝城南洞乡,召开了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打土豪、插牌子分田地,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同时成立了湘粤赣边区游击队,这些消息迅速在大山深处传遍。山里的庄稼人,纷纷议论着这些新鲜的事情,对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土地,那种期盼,那份渴望,如久旱逢甘露甜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土地,辛勤地劳作,一家人吃饱了肚子,日子才有了盼头。对保卫土地革命成果的游击队员,群众也是打心眼里认同拥护。山里人认为,他们是自己的队伍,于是,就有不少青年人报名参加了游击队。当年我父亲才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敬仰之情。
国民党军队、土匪及土豪劣绅,当然不允许红色的种子扎土生根。西边山作为游击区,战斗十分艰难,枪声时常响起,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部队开始了长征。
中央苏区留下了中央分局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分局由项英任书记,中央办事处由陈毅任主任,领导着留下的武装力量、伤病员以及周边游击队。他们的任务是保卫苏区,坚守阵地,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展游击战,使进入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地统治下去,拖住部分敌人,保障主力部队长征,并准备将来配合主力红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
国民党部队,除尾追主力红军外,又调集重兵勾结地方土匪,成立了铲共义勇团、挨户团,他们迅速地占领了苏区各县城及交通要道,继续加强堡垒封锁政策,将苏区分割成若干小块,企图将留下的红军包围在狭小区域,然后分块清剿,消灭苏区。在政治上整顿保甲制,加强反动统治,限制人民行动,在经济上采取严密封锁政策,强迫移民并村,切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只要是帮助红军的格杀勿论。
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西边山人民,山民们暗地里帮助游击队员,送情报、带路、转移救治伤员,想方设法送吃的。
槽头垅当时被游击队定为游击区的据点。父亲自小山里转,沟里爬,对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为了家人不受牵连,他曾多次瞒着家人,帮助游击队送信带路作向导。1935年底的一天,父亲正在山里劳作,只听有人对他大喊:得胜子,挨户团去你家抓你了,快跑!父亲来不及回家告辞,就拔腿飞跑,寻找游击队去了。这一走就是十几年,直到解放初回家探亲时,父子俩促膝长谈中才知道,父亲跑走后,挨户团找不到人,就将爷爷吊在房梁上,一顿毒打,让他交待得胜子去了哪儿?帮没帮游击队干事?因爷爷确实不知情,见问不出什么名堂,加之天将黑又怕游击队打来,才作罢离去。但爷爷脊椎被打成重伤,无钱医治,加之两个儿子,大儿子生死不明(郑德胜),小儿子(郑国胜)也因参加了游击队,被国民党活捉后,押在水牢惨遭杀害,家中无得力的男丁,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爷爷的肩上。山里人,干农活、挑担全靠两条腿和腰部的力量。爷爷被打伤的腰在负重的情况下,一天天弯曲,再也直不起来了,造成了终生残疾,好在郑良呈叔叔承担家庭的重担,一家人才能勉强度日。
父亲也告诉爷爷,他跑出后,找到了游击队,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他所在的湖南红军游击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行军打仗,过了3 年“山中野人”生活,曾路过离家不远的山头,匆忙中只能远远地看一眼家中老屋,因部队纪律,无法去见家人。真可谓:叶草铺、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跟红军、打胜仗,革命成功拜爹娘。能活下来,全靠一股不怕死的革命劲,和老游击队员言传身教的帮助爱护。
当时,父亲所在的湘南红军游击队,主要在汝城、桂东、永兴、酃县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1937 年10 月,为配合国共达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湘南红军游击队奉命进行了改编,先在桂东桥头镇集中5天,学习党中央指示,统一思想,后到沙田镇,正式改为“抗日义勇军”,由国民党发配枪、弹、衣、粮,共四个连队。1938年2月,部队从沙田出发,来到赣南池江与湘赣和赣南红军游击队会合,前者改编为“抗日义勇军”一营、二营,湘南来的为三营。陈毅在成立大会上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他说:“以前我们专打土豪,打国民党军,现在形势变了,我们面临民族危亡,我们要同日本帝国主义开展殊死搏斗,所有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跟上新形势,投入新战斗,为挽救民族作出最大的贡献。”会后宣布三个营编为“抗日义勇”二团,父亲当时在团部通信排任班长。3月下旬,部队出发,走到浙江金华、皖南歙县岩寺,与傅秋涛率领的一团,正式改编入新四军一支队,陈毅任支队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兼一团团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4月上旬,部队接到党中央到敌后打日军、解放敌占区广大人民的指示,离开岩寺,经黄山、太平、泾县、南陵、宣城,到达江苏句容。
父亲1935 年参加红军,1937 年入党,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其中腹部、双腿在两次战斗过程中被子弹打穿(1949 年后由国家民政部评为二等甲级伤残)。父亲伤愈后,于1938 年初调到新四军军部手枪连任班长,因政治立场坚定,枪法奇准,5 月被选为时任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的警卫员,1941 年3 月在皖南事变中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刘厚总枪杀,正在外寻找口粮的父亲和其他战友听到枪声返回洞口后,发现项英和周子昆已经遇害,另一名警卫员重伤。父亲随即和其他战友掩埋了两位首长遗体后转移,成功突围。突围后被编入新四军第七师,任警卫连排长,这支部队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父亲参加了江阴兴丰车站、泾县突围、苏中、孟良崮、开封、淮海、渡江等大小上百次的战斗,伤痕累累,腹部有两块弹片,因当年医疗条件受限,直至去世仍留在体内。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第一次回到故乡的那一夜,老屋火塘里的火一直烧着,被油松枝熏黑的木板屋内,照明用的松枝换了一根又一根。忽明忽暗的老屋内,爷爷抚摸着父亲被子弹打穿的双腿和那些伤疤,老泪纵横。父亲看着爷爷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残的脊椎和几乎弯成90 度的腰,潸然泪下。父亲提出要带爷爷奶奶出山,以尽孝道,被爷爷婉拒。爷爷说:“你是共产党人,我不能拖累你继续干革命”。自古忠孝难两全,满腹的心里话,说不尽,问不完。雄鸡打鸣了,拂晓的曙光揭去了夜幕的轻纱。
天亮了。
党和人民从未忘记这位大山深处走出的老红军战士。1955 年,父亲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 年晋升上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53年参加了首都国庆阅兵,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88年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历任皖南军区芜湖公安大队大队长,皖南军区警务第四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一七九师五三六团团长。解放后,历任安徽省无为县兵役局局长、人民武装部部长、安徽省安庆军分区副参谋长、芜湖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正师职顾问。
父亲于1992 年8 月1 日因病去世,享年72 岁,安葬于安徽省芜湖市。
从对父亲百年诞辰的追思中,我们家人感悟到革命老父辈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的革命历程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百年奋斗的历史。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位儿女们及后代们代代传承的义务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