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 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作者:刘亚磊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11-28 浏览次数:78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贯穿人民军队90多年的奋斗历程,构成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支撑力量,必须大力传承发扬。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总书记对新四军革命精神进行了最高度、最精辟的概括,明确提出了必须传承发扬的要求。重新激活新四军革命精神,结合时代新人培育的重大课题,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是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活教材”,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是思政课铸魂育人极为珍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建设要以革命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新四军革命精神穿越时空、魅力永恒,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体现。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这一“活教材”,将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及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理论与现实双重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革命文化是红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活化运用,是激发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新四军革命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将其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高校通过提升课堂育人实效和优化育人生态,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铁的信念是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核心所在,要求绝对听党指挥。整部新四军的历史就是一部跟党举旗、听党指挥的瑰丽史诗。思政课教师通过运用新四军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生动事例,讲清“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的重要论断,讲透新四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新四军革命精神之魂,牢固树立坚定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主动投身实践的铁的信念。同时,新四军革命精神蕴含着强烈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其融入思政课,用鲜活的历史案例感染人、说服人,帮助时代新人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总之,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新场域和新图景,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结合高校育人实际,分析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耦合共进,真正破解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现实困难。其对于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进取意识、锤炼担当品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有利于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四军革命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内蕴着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等深刻内涵,在新时代愈发具有生命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以新四军革命精神为生动教材培养人、塑造人。深挖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将其精髓讲深讲透讲活,并有机融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在知信行统一中“活化”新四军革命精神,进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奋斗中创造幸福人生。
深耕新四军革命精神研究,打造革命精神研究的理论高地,丰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拓展新四军革命精神在当代的开发、保护和传承,是准确把握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前提。这就为深入理解新四军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图谱打开了一扇窗口,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进而实现革命文化育人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用好用活新四军革命历史这一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大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深刻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秉承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绵延不绝的青春力量。
(三)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鉴于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高校思政课所承担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任务更加紧迫。当前思政课改革尤其“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突破点在于,将社会资源高质量地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这就加强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衔接,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现实解释力,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厚度和力度,对于优化高校思政课整体生态意义重大。
新四军革命精神内涵深刻,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教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等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有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打造文化育人新机制、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用好用活新四军革命精神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落实。根据思政课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等贯彻到思政课堂,有效融入教学体系,需要坚持以下两点原则。
第一,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一是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转换教学话语、优化教学范式,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载体。二是开辟“第二课堂”,打造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拓建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青年学生的精神获得感。第二,统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考虑青年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关注学生需求,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如创设公众号,同时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网络育人功能,打造数字思政育人新生态。此外,还要重视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建设。
具体地说,将新四军革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从用好课堂主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建立数智赋能机制等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用好课堂主渠道。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增强大学生思想定力、提升大学生自我境界、激励大学生奋斗作为,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精神导向、主体激励和实践引领功能。深入挖掘和阐释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将之转化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讲好政治高度、时代鲜度和道理深度,就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一是深化教学内容供给。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开发新四军革命精神课程,同步编写新四军革命精神教材,建设新四军革命精神案例库。思政课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强化教学设计,用足课堂教学,讲深讲透讲活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做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更为直观、更加深切地领悟新四军革命精神。第一,运用案例教学,综合选取文献、音乐、影视等能反映新四军革命精神的资源,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参与感。第二,开展参与式教学,通过微课、微电影、校园路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用活社会大课堂。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善用社会大课堂”。推动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还要开门办好思政课,善于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实现课内课外联动、理论实践统一,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依托丰富的新四军革命精神资源,高校可举办高质量的革命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组织开展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以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进力量、砥砺奋斗品格。同时,加强新四军革命精神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持续建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
第三,建立数智赋能机制。
当前,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行为、交往和思维方式,必须顺应数字化时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依托现代数字技术赋能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对新四军红色资源和各类文物藏品进行数字化采集、研究和加工,开发以新四军文化为主题的素材库、问题库和案例库,建立集“挖、转、用、评”于一体的大数据服务及应用平台,打造数字智享学术空间和可视化在线实境课堂,用数字格式将饱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革命文化素材呈现在青年学生面前,切实增强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结语
新四军革命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资源“富矿”,用好用活这一资源意义重大。以党的文件中有关时代新人培育的总要求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传承和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讨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深化对革命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规律性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以及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意义重大。推动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需要从用好课堂主渠道、用活社会大课堂、利用数智化赋能等方面着力,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未来,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改进,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刘亚磊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盐城师范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