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 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历史研究
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历史研究
作者:杨冬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11-29 浏览次数:7878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作出了巨大贡献。盐城,这座历史名城,成为新四军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抗日根据地,见证了这支英雄部队从初创到壮大并赢得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新四军进驻盐城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发生的。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新四军向苏北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1940年10月,南下八路军与东进北上的新四军在盐城会师,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随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移驻盐城,使之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标志着其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通过深入挖掘相关历史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我们得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新四军在保卫盐阜大地、重建民主政权、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光辉历史足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被世世代代的人民所铭记和传颂。
一、新四军在盐城的主要战役
在盐城期间,新四军发动了多次重要战役,以下为其中的关键战斗概述:
收成阻击战。收成阻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首次大扫荡而发动的一次关键战斗。1941年7月,新四军精心策划并执行了此次战斗,面对日军复杂的战术,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在蒋营至收成庄一线进行了坚决的阻击,特别是九连官兵在收成庄激烈巷战和肉搏,付出重大牺牲,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新四军后方机关的安全转移和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此次战斗不仅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在中国抗战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笔。为纪念此战,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当地陆续修建了纪念塔,其中1975年重建的8米高砖混结构纪念塔,已成为九龙镇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集战斗。陈集原为盐阜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日军在此重兵布防,对根据地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943年3月25日,新四军三师精心策划并执行了精兵合围战术。在战斗中,23团迅速歼灭睡梦中的日军,并控制关键区域。随后,旅侦察队和奇袭队发挥关键作用,重创敌军。此役全歼日军89人,缴获全部武器装备。陈集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战斗中打得较出色的一仗,全歼守敌,缴获最多,创造了敌后平原攻击战与歼灭战的光辉战例。张爱萍还写下了“陈集歼敌首奏捷,全面反击战鼓隆”的诗句。
单家港战斗。1943年3月19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于旧黄河大铁闸东面的单家港(今阜宁羊寨境内)反击“清剿大队”之日寇,毙伤敌寇240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而我军亦牺牲副团长童世明等25人。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阜宁县民主政府将单家港命名为“世明港”,阜宁人民自愿集资在旧黄河南岸的高庄修建了公幕式烈士纪念塔。1943年6月1日建成并举行公祭仪式,塔碑上刻着:“野蔓荒烟埋忠骨,斜阳芳草吊英魂”。同年7月5日,阜宁县民主政府再次召开公祭烈士大会,张爱萍及当地军民15000多人参加,黄克诚特地撰写挽联:“单港永留名,典流芳,抚墓碑追怀故旧;黄河长饮恨烽烟尚炽,闻鼙鼓痛失忠良”。这次战斗被称为“杀伤敌人最大”,是盐阜区反“扫荡”战役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鼓舞了抗日军民斗争的士气。
八滩战斗。八滩是阜东沿海重镇,这里盛产鱼虾,又是海盐集散地、棉花重点产区,商业也较发达,是盐阜区北部税收大户之一。根据黄克诚命令,1943年3月29日,8旅24团及特务团一部夜攻守敌,夺取八滩。30日至31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在师参谋长洪学智的指挥下,在阜东(今滨海)地区的东北门户八滩,歼灭日山本中队80多人,俘伪军徐继泰一部200多人,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日伪的“扫荡”和“蚕食”计划,改变了阜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在战斗中我军亦牺牲55人,付出了重大代价。为了纪念八滩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在八滩修建了烈士陵园并立起一座纪念塔,将烈士的名字全部刻在上面,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为解放八滩而献身的烈士。
刘老庄之战。刘老庄之战是是7旅19团4连被迫进行的一次防御战。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的82名英勇指战员,面对日军第17师团逾千名敌人的重重包围,毅然决然地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防御战。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最终全部壮烈殉国,其英勇事迹,气壮山河,令敌人闻风丧胆,82位烈士的英名永垂不朽!
阜宁战役。阜宁战役是新四军在1945年春季发起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在日军南撤、伪军接管苏北据点的背景下,新四军集中11个团兵力,由洪学智指挥,于4月24日午夜展开猛攻。第8旅和第10旅主力迅速包围阜宁县城北部敌军,经激战,至25日中午攻克多处要点,歼灭守敌。面对伪军增援,新四军成功设伏击退。后突入城内巷战,两小时战斗后歼大部分伪军,残余伪军于26日上午投降。此役共歼敌2412人,攻克阜宁及多处据点,摧毁众多碉堡,收复大片国土,解放了众多村镇,并控制重要公路段,扩大了苏北解放区。阜宁战役增强了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展现了新四军的英勇战斗精神,为后续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盐城战役。盐城战役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展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1945年10月至11月。这场战役由新四军苏中军区主力与苏北地方武装联合发起,针对的是抗战胜利后仍拒绝投降的伪军。战役的主要目标是肃清盘踞在江苏省北部的伪军第4军等部队,为新四军的机动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在这次战役中,新四军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和指挥艺术。他们成功歼灭了伪军的2个整师和1个军部,俘虏了超过1万名敌军。此役的胜利清除了盐城伪军,为和平重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此战不仅凸显了新四军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与重大贡献,更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政治智慧和杰出军事才能,在军事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新四军在盐城:抗日根据地建设
(一)统一战线策略,广泛凝聚抗战力量
新四军在盐城驻扎期间,始终坚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广泛团结,才能汇聚成强大的抗日洪流。为此,新四军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并确立了“抗日、反顽、联李”的斗争策略。他们紧密团结人民群众,通过宣传、发动和组织,唤醒了根据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抗战热情。同时,新四军也成功争取到国民党抗日派的支持,通过政治工作和共同目标,吸纳了一部分国民党人士加入抗战。此外,他们还广泛吸纳知识分子,发挥其在抗战宣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为根据地建设注入新活力。这些努力共同构建了有效的统一战线,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新四军还灵活开展了游击战争,有力打击了日伪军,并提升了自身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新四军还通过三三制政权建设,确保了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分子在各级政权中均占有适当比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使得盐城地区的民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二)民主政权建设,巩固抗战基础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新四军深知民主政权建设对于巩固抗战基础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盐城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动民主政权建设。新四军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他们积极推动选举制度的普及与实践,确保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与保障。在基层选举中,新四军注重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理性投票,确保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代表性。通过这些举措,新四军不仅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也提升了民众的政治素养和民主意识。此外,新四军还注重在民主政权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要求党员在各项工作中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这种表率作用不仅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信赖,也为新四军在盐城地区的长期抗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济支撑:自力更生,保障抗战供给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新四军在盐城地区展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智慧。面对日伪军的经济封锁与严酷的军事环境,他们坚持自力更生,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深耕农业生产,通过改良技术、提高耕作效率,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并巧妙地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办起各类工厂、手工业和商业实体,更在实战中锤炼出了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战斗队伍,实现了经济的自给自足,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与此同时,新四军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举也堪称典范。他们创办了江淮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抗币、开展存贷款等金融服务,不仅为新四军提供了稳定且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更促进了盐城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此外,新四军在抗战期间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物资保障体系,确保了军需物资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前线;并加强了对日伪军经济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为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作战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文化繁荣:抗战主题的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迪
随着新四军队伍的壮大,原有的美术、戏剧、文学等宣传力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部队宣传的需求。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华中鲁艺的美术系为新四军及地方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同年5月4日,新四军在盐城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掀起了以抗日为主旋律的新文化运动高潮,盐城也因此被誉为“文化城”。通过文化活动,把苏北地方上的社会名流、开明地主绅士团结到文化统一战线中来。在陈毅的带头倡议并主持下,成立了“湖海艺文社”,盐阜区开明地主绅士、资本家等几乎都参加到“艺文社”之中,积极为抗日献计出力。
新四军的文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苏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苏北根据地开辟初期,就迅速办起了《盐阜报》等一批报刊、杂志,吕振羽、范长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也先后汇聚盐城,贺绿汀的音乐作品《1942年前奏曲》、丘东平的小说《茅山下》等大量抗战文艺作品,都是在盐城根据地时期创作的。蓬勃的文化运动,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并激励了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
(五)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
在盐城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新四军与盐城民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这种情谊成为共同抵御外敌的坚强纽带。面对日伪军的残酷“扫荡”与“清乡”,新四军与民众紧密团结,携手应对。新四军将士英勇无畏,始终冲锋在前,为民众筑起安全屏障;民众则积极支持新四军,提供情报、物资和人力支援。在反“清乡”斗争中,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摧毁敌人据点,打破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新四军与盐城民众相互扶持、亲如一家。新四军将士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助力民众进行生产劳动;而民众也自发地为新四军送去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为他们缝补衣物、照顾伤员,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新四军的深厚感激与无尽敬意。1941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支持下,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动员民工修筑了拦海大堤,有效抵御了海潮的侵袭,守护了民众安全。民众感念宋乃德的卓越贡献,将大堤称为“宋公堤”,并刻石立碑纪念。这种军民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成为新四军在盐城抗战的宝贵力量源泉。
三、新四军在盐城抗战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历程,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段光辉而壮丽的篇章。它见证了新四军由弱至强的蜕变,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击外敌、捍卫民族尊严时的英勇与坚韧。这段历史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对当下具有深远的现实启示。
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深刻揭示了“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的真理。面对日伪军的残酷“扫荡”与“清乡”,新四军与盐城民众紧密团结,携手应对。他们共同摧毁敌人据点,打破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军民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成为新四军在盐城抗战的宝贵力量源泉,也彰显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同时,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中,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策略,根据敌情、地形和民情,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战斗。他们不仅成功打击了日伪军,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为抗战的战略战术提供了重要补充。此外,新四军在盐城期间,还积极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他们重建了民主政权、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振兴了地方经济文化,巩固和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从现实的角度看,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历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这段历程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锻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必须传承并弘扬这一精神,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无畏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自力更生的品质,融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其次,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实践中,军民融合、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持续强化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综上所述,新四军在盐城的抗战历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启示。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铁军精神,不断发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同时,我们还要将这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