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吴苏雯改“三缸”
吴苏雯改“三缸”
作者:裴义红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2-06 浏览次数:7857
紧邻县城的射阳县经济开发区张网村,过去环境脏、乱、差,行人几乎都是掩鼻过。县委、县政府根据江苏省和盐城市的号召,在全县开展环境大整治。张网村党总支书记吴苏雯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在落实上使力气,在细节上下功夫,带领全村村民改“三缸”(“水缸”、“鱼缸”、“粪缸”),被传为佳话。如今的张网村,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乡村画卷。前不久,被开发区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改“水缸”:清凌凌的河水绕小村
张网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村,村内有59 条河流,水的用处大,人人皆知,人们形容这些河流是村里的“水缸”。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缺少管理,很多居民随意往河里倾倒污水和垃圾,致使河水富营养化,水花生疯长,清水河变成了污水河。环境整治中,村里尽管声势很大,轰轰烈烈,但流于形式的居多。全村50 多条河,宣布了近10 个河长。九龙治水治不得了水,有的推诿责任,说自己负责的河面原来是干净的,是别的河道污水流入的结果。这引起了吴苏雯的深思:落实上级指示和要求,不能大而化之,一定要在过细上下功夫。她主动担起了“河长”的重担,通过招投标,将全村的河道清理和管理交由一人全权负责。
吴苏雯当“河长”,治“水缸”,不是挂名当甩手掌柜,而是经常检查督促,帮助管水者解决遇到的难题。张网村5 组,有兄弟两人,常年在住地临河里养鹅鸭,多时达五六十只,粪便不仅污染河水,发洪水时围网还影响泄洪。对此村民很有意见。河道管理者也曾上门劝告,却被兄弟俩轰了出来:“我们养了多年鹅鸭,不养吃什么?再来啰嗦,就把你的腿往断里打!”面对这个“钉子户”,吴苏雯迎难而上,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做工作,讲污水的危害,讲河清的好处,讲“水缸”的重要。道理讲清了,还要解决兄弟俩的生计问题。她到县城联系相关单位,让兄弟俩在农忙之余前往打工,有了固定收入,兄弟俩很快将鹅鸭处理掉,从而保证了家门前河水的清洁。
对河清感受最深的当数种田大户周进伟,他承包了张网村流转的1000 余亩土地,种植水稻,过去由于河水污染,水稻产量不高,收益也上不去。如今河水变清了,灌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今年亩产增加300 多斤。他高兴地说:“还是环境整治好啊,张网村的水成了咱的幸福水!”
改“鱼缸”:水清鱼跃好“张网”
解放初期,张网这地方水多鱼多,水清鱼跃,“水缸”成了“鱼缸”,村里渔民较多,他们只要张开网就能捕到鱼,所以村名干脆就叫“张网”。
自打环境整治,村里的河水变清了,可鱼儿却少了。有不少城里人节假日兴致勃勃地来张网垂钓,钓了半天,却不见鱼儿上钩,原来是鱼少了,甚至没了。那情景真像一首古诗中说的,“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按说水清应该鱼跃,鱼儿哪去了呢?吴苏雯在调查中发现,鱼虾都被人取走了。一是摸,村里有不少摸鱼专业户,他们是徒手摸鱼的行家里手。二是电,村里有人用电器麻鱼,这玩艺儿厉害,一通电大鱼小虾一齐昏沉沉地浮了上来,翻着白肚儿,让取鱼人取个干净,这简直是让鱼虾断子绝孙。三是用地笼捕。鱼虾进了地笼,休想出来。学过水产的吴苏雯知道,鱼虾对水质有净化作用,没了鱼虾,河清也不能长久保持。在她的坚持下,村两委做出决定:一律取消电麻和地笼取鱼,不准摸鱼和垂钓,村里还派出专人巡查,一经发现,立即禁止。
村里有个姓袁的老汉,已经60 多岁,靠地笼捕鱼为生,至今已有30 多年。他说不让地笼捕鱼,不是断了我的生计吗?吴苏雯想想也是,对捕鱼户不能一禁了之,还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在她的协调下,袁老汉将地笼卖给村里的养鱼专业户,获得了数千元的收益,减少了损失。根据其有捕鱼的一技之长,每当养鱼户需取鱼的时候,介绍其当帮手,增加收入。此外,村里村外有零工可做时,吴苏雯在袁老汉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介绍其打零工。有了收入,袁老汉不再捕鱼了,还动员其他捕鱼者放弃旧业,配合村里的环境治理。经过休渔,夏季张网村水清鱼跃的情景重现,“水缸”又成了“鱼缸”,不少人感叹:如今只要张开网就能捕到鱼,张网村名副其实了!
改“粪缸”:有钱花在刀刃上
“粪缸”又臭又脏,许多人避之不及,尤其是女孩子。可女支书吴苏雯却对村里的“粪缸”倾注心力,及时解决问题。
以往,张网村和其他村一样,农民使用的是旱厕,即露天粪池,臭气熏天,夏天如厕,还要带上蚊香或驱蚊剂,很不方便。“厕所革命”的风暴席卷农村,县里巨额投资,让全县的旱厕改为水冲厕。
水冲厕好是好,可吴苏雯却发现,村里的水厕使用率不高,一半还不到,这是为啥?原来村里的自来水管网因使用时间较长,老化严重,致使水流失。村民连生活用水都困难,更谈不上用自来水冲厕了。有的上完厕所舀河水冲厕,时间一长,嫌舀河水冲厕麻烦,再加担心用自来水花费大,于是干脆不用水厕,在厕所旁用木头制一个小小的坐便凳,恢复了老样子。
吴苏雯深知,小厕所整改,是惠民大事情,所以要花“大心思”。她主持召开村两委会,最终形成了3个决定:一是更新坐便器,村里拿出多年的积累,给每户安装了一台节水坐便器;二是更换全村自来水管网。吴苏雯上门与县水务公司联系,且舍得投入,将自来水管网全部换上新产品,并安装到每户厕所,保证流水畅通,方便冲厕。三是建立一支专职保洁队伍,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投入20 多万元,买了一辆保洁运输车,定期清理垃圾和粪污,尤其是粪污,专程运到县粪污处理中心,变废为宝。三管齐下,全村改厕使用率达百分之百。虽然投入较大,但吴苏雯却一点不心疼。她说:“钱要用在刀刃上,惠民不能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