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 浅谈如何在大中小学各类学生群体中强化革命类纪念馆的宣教感染力——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例
浅谈如何在大中小学各类学生群体中强化革命类纪念馆的宣教感染力——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例
作者:王超 沈丹丹 徐刚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12-19 浏览次数:27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传播的重要基地,新形势下如何在各类学生群体中强化新四军纪念馆的宣教感染力?如何更好地针对大中小学生各自的特点分类施策做好宣教工作?这些都是纪念馆工作人员以及各学龄段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日益出圈,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分支,革命类纪念馆是专门展示和纪念革命历史、革命人物及革命精神的博物馆。这类博物馆通过丰富的革命文物、史料和展览,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大中小学各类学生群体传播革命知识,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江苏省委批复建设。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重建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总占地近120亩,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书画作品等近18000余件(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传播的重要基地,新形势下如何在各类学生群体中强化新四军纪念馆的宣教感染力?如何更好地针对大中小学生各自的特点分类施策做好宣教工作?这些都是纪念馆工作人员以及各学龄段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一、当前革命类纪念馆针对大中小学生宣教过程中存在的挑战
当前多数革命类纪念馆在针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宣教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既包括宣教内容的吸引力、教育方式的创新,还涉及如何满足不同学龄段学生的需求、提升群体的参与度和兴趣等方面。
(一) 内容适应性与深度把握困难
一是内容适应性。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群体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兴趣点存在差异。如何让宣教内容既符合历史事实,又能贴近各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是一个重要挑战。
二是内容深度。在保持宣教内容准确性的前提下,如何深层挖掘革命历史的内涵,深入浅出地展现其精神价值,使宣教内容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是另一个挑战。
(二) 宣教方式创新性不强
一是传统宣教方式存在局限。若仅采用传统的展板展示、讲解员现场讲解等宣教方式,学生可能会觉得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部分低学龄段学生反馈,在面对大量的文字展板和长时间的讲解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兴趣降低的情况,导致宣教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新媒体运用仍有不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对新媒体形式更为熟悉和喜爱。但纪念馆可能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方面存在滞后,如线上展览、互动式体验项目开发不足,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动画等宣教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们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和体验的需求。
(三)受众多样性需求未能充分满足
一是个性化需求。不同性别、生源等各类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宣教内容和活动,是客观存在挑战。
二是年龄差异。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存在显著差异。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适合的宣教方案,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受众参与度有待提升
一是互动与反馈。高质量的参观纪念馆,不是单纯地“要我研学”,而是建立互动机制的“我要研学”。如何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宣教活动,并及时给予参观感受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宣教工作,这是强化宣教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是情感共鸣。革命纪念馆是面向学生群体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场所,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对革命历史产生深厚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是提升宣教效果的关键。
(五)宣教资源整合与利用存在短板
一是资源整合。革命纪念馆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但如何绘声绘色地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形成系统的宣教体系,是需要克服的挑战。
二是外部资源合作。宣教不只是局限于纪念馆内,如何与学校、社区、媒体等外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宣教活动,扩大宣教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六)宣教队伍建设尚需探索
一是专业素质。宣教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宣教效果。当前,各类革命类纪念馆宣教人员针对成年人的宣教专业水平较高,但特别针对低学龄段的学生宣教内容未能有效适配。如何提升宣教人员适配多年龄段人员的讲解技巧,是一个持续性的挑战。
二是培训与发展。如何开发低年龄段宣教内容、建立低年龄段宣教队伍?如何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发展路径?为宣教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是保持宣教工作活力和创新性的关键。
二、各学龄段学生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自身学习兴趣特征
通过调研发现,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不同学龄段学生群体自身的学习兴趣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纪念馆及学校更好地开展宣教工作,满足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一)小学生群体
革命历史事件和战斗故事往往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深度,小学生可能因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和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完全理解这些内容。如一些战役的战略布局、敌我双方的态势等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深奥,导致他们难以产生深刻认知,影响宣教效果。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征如下:
一是直观感知为主。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信息。因此,在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大段的文字内容很难吸引他们长时间的关注,他们往往对鲜艳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视频、各类的模型等直观展示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是好奇心强,热爱互动。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热爱通过动手操作和互动体验来加深理解。纪念馆中的互动环节,如路线打卡、战斗模拟、角色扮演等,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励他们在参与中主动学习。
三是情感共鸣显著。小学生的情感丰富且易于被激发,在观看革命历史展览时,伴随着宣教人员通过小故事等形式的正向引导,他们很容易被革命先烈的事迹所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
(二)中学生群体
中学生群体处于思维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但仍可能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存在片面性。比如,可能只知道历史背景框架和一些著名战役、英雄人物,而对革命抗战的整体经过脉络、战略历史意义等方面认识不足,这需要在宣教中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征如下:
一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具备比较完善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他们更倾向于在宣讲员的引导下,主动通过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来理解革命历史。
二是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更强。他们会在参观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并乐于参与互动和交流。这种主动学习意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革命历史及其背后的意义。
三是开始关注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部分中学生开始意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他们在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会关注革命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关注有助于他们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三)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仍可能因性别差异、生源地不同、接触的信息多元化等原因,对革命历史的关注度和兴趣点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更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社会影响等,这就要求宣教内容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和独特视角,以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高校学生群体学习兴趣特征如下:
一是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学术素养。大学生已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学术素养,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从学术角度出发,通过查资料等形式进行再学习,探讨革命历史的深层次问题。
二是关注现实意义和价值导向。大学生群体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参观革命类纪念馆时,会关注革命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希望通过学习革命精神,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强化革命类纪念馆宣教感染力的创新路径
针对在大中小学学生群宣教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挑战以及各类群体的自身学习特征,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强化革命类纪念馆的宣教感染力:
(一)分龄化设计与内容定制
1.小学生:
1.1趣味故事与互动游戏。
一是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新四军历史故事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图,吸引小学生了解新四军的历史。二是设计新四军历史互动游戏,如拼图、寻宝游戏等,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1.2手工制作与艺术创作。
一是组织小学生开展新四军主题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新四军军旗、军帽、草鞋等,让小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和勇敢。二是举办新四军历史主题绘画、书法比赛等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新四军历史的印象。
1.3亲子参观与家庭活动。
一是鼓励家长带领小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如共同认识军事武器、寻找历史文物、回答革命问题等,增进亲子关系,让小学生在家庭氛围中接受革命历史教育。二是组织家庭新四军历史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自己了解的新四军历史故事,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
2.中学生:
2.1生动课堂与主题活动。
一是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开展新四军历史主题课堂教学。通过生动的图文、视频等资料,让中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四军的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二是组织中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如重温入团、入队誓词等,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角色扮演与情景体验。
一是设置新四军历史情景体验区,让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新四军战士的战斗生活。例如,模拟战斗场景、制作简易武器等,让中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二是举办新四军历史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新四军的精神内涵。
2.3竞赛激励与榜样引领。
一是开展新四军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中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二是邀请新四军老战士或革命后代、退役军人等走进校园,为中学生讲述亲身经历和革命故事,树立榜样,激励中学生传承革命精神。
3.大学生:
3.1深度研学与学术探讨
一是与高校合作开展专题研学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研究新四军历史。例如,举办新四军历史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邀请专家学者与大学生共同探讨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二是设立大学生实践研究项目,鼓励大学生对新四军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2志愿讲解与实践活动
一是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纪念馆讲解员,通过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新四军历史,在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表达能力。二是组织大学生参与纪念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文物保护、展览布置等,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责任。
3.3创新宣教手段
一是数字化展示。利用VR/AR技术、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受新四军的英勇抗敌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二是互动参与。设计并推动互动展览项目,如电子翻书、互动问答、路线打卡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三是社交媒体传播。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纪念馆的宣教活动和展览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定期在网络举办征文、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同时,可以邀请正能量网红、博主等进行直播或打卡,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
3.4深化馆校合作
一是共建课程体系。与学校合作开发革命历史教育课程,将新四军纪念馆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同时,鼓励将纪念馆的宣教内容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形成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是教师培训与交流。各学龄学校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传播者与重要参与者,给他们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让他们真正了解纪念馆的宣教资源和教育意义。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革命历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3.5强化情感共鸣
一是丰富宣讲队伍。持续举办“小铁钉”志愿讲解员等特色活动,发展大中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队伍,通过“同龄人”给“同龄人”宣教,增强亲近感和认同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促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成长,强化落实青少年群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故事化讲述。通过宣讲员讲述新四军的英雄故事和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纪念馆的文物、图片、影像等资料,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