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根植心田的歌
作者:沙舟仁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24-12-26 浏览次数:8122
走访新四军老兵,发现一个现象很普遍:耄耋老人,即使语言交流已很费劲,可只要一说到《新四军军歌》,他们的脸上立刻会泛起兴奋的表情,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尤其吟唱到后面连续三个“东进”高潮的地方,没有一个不露出自豪的微笑。
那一年采访楚青,老人已无法语言,但还能写字、哼歌,《新四军军歌》可以哼出旋律来。在钱正英家,这位水利部长出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见了面笑道:“我是新四军女兵。”“光荣北伐,武昌城下”,75 年前的歌,老人没忘记。在上海华东医院病房,新四军音乐家孟波,老人精神矍铄,当年新四军的歌,边唱,边用手势打着节拍,眼里闪起了泪花。
经典的歌,是经久不衰的。抗战年代,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在烽火硝烟里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部队作战、生活和军民团结的优秀作品,同时在部队和抗日根据地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歌咏热潮,对于鼓舞军民斗志、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时光过去久远,红歌依旧激荡人心。
一首歌,真正被大众酷爱,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歌词要好,反映人们心声;其二,旋律要美,只要音乐一响起,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血雨腥风的岁月,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任光等人民的音乐家,把思想和情感同时代、同人民融为一体,写出了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永载史册的不朽力作。
新的时代,意识形态战线的人们要守住初心,不沾染铜臭气,不迎合低俗和媚俗,以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来说话。实践证明,一首新歌,词美,满满正能量,旋律动听,就会火,瞬间唱红神州大地。这样的歌,一定根植心田,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