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 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盐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盐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刘洋 孙永龙 郭劲东 戚华屏 程竹鑫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5-02-24 浏览次数:110
盐城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基地,蕴藏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本文深入剖析了新四军在革命烽火中展现出的非凡英勇与崇高品质,细致挖掘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核心价值所在。从社会、学校及家庭三个层面切入,紧密依托盐城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将新四军革命精神有效融入盐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四军革命精神与盐城红色底蕴
(一)新四军革命精神内涵解析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军队,成立于1937-1938年,由多支革命武装组成。在革命斗争中,新四军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他们开展游击战争和建设根据地,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用一腔爱国赤诚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展现了坚定的抗日立场和革命性。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之地,是华中抗日指挥中心,也是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在这片被革命热血滋养的大地上,新四军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与崇高的革命愿景,铸就了永恒的革命精神丰碑。自阜宁战役中,新四军将士以寡御众、奋勇抗敌的壮举,至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领在盐城留存的光辉事迹…,时至今日这些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依然如同璀璨星辰,激励着青少年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砥砺前行。
(二)盐城红色资源梳理
1. 繁多的革命遗址遗迹
盐城地区遍布着新四军的革命遗址遗迹,如盐城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阜宁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广场上的“陆秀夫与史可法”雕塑等。据统计,共有248处红色遗址。每一处遗址遗迹都见证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辉煌战绩。
2. 典型的红色纪念馆
盐城拥有多座特色鲜明的红色纪念馆,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建湖县新四军纪念馆、滨海县新四军文化园等,这些纪念馆各具特色,有丰富的展品、文物、史料和藏品,如陈毅使用过的方桌、《江淮日报》等。包括纪念馆在内,盐城共有98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地方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以沉浸式的体验,唤醒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荣誉感。
3. 闪亮的革命人物故事
红色土地蕴藏着红色富矿,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盐城的红色资源中,革命人物的事迹尤为动人。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盐城地区领导新四军进行抗日斗争,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还有李小龙在邵伯镇的白刃战、王高年在茅山支队的抗战经历,都是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事迹,是青少年学习新四军革命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不断激发他们对国家、对英雄的热爱与崇敬。
二、青少年接受新四军革命教育的现状审视
为了获取更加真实有效的青少年新四军爱国主义教育情况,采取线上APP问卷星和线下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盐城市50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如表):
调查问题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1. 是否听说过新四军及其革命历史并了解其大致内容? |
非常熟悉。能详细讲述 |
158 |
32.2% |
略有了解。知道一些 |
213 |
43.4% |
|
仅听说过。但具体不 |
102 |
20.8% |
|
完全不了解 |
18 |
3.7% |
|
2. 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新四军革命历史? |
学校课学 |
394 |
80.2% |
红色教育基地 |
231 |
47.0% |
|
书籍、影视 |
276 |
56.2% |
|
互联网 |
345 |
70.0% |
|
3. 认为新四军革命精神对你有哪些积极影响? (多选) |
增强爱国情怀 |
452 |
92.1% |
激励奋斗精神 |
387 |
78.8% |
|
传承红色文化 |
369 |
75.2% |
|
无明显影响 |
23 |
4.7% |
|
4. 是否参加过与新四军革命历史相关的活动? |
经常参加 |
94 |
19.1% |
偶尔参加 |
251 |
51.1% |
|
从未参加 |
146 |
29.7% |
|
5. 对当前学校和社会,关于新四军革命精神的 |
满意。但仍有提升空间 |
270 |
55.0% |
非常满意。内容丰富 |
162 |
33.0% |
|
一般。部分内容重复 |
48 |
9.8% |
|
不满意。教育方式单 |
11 |
2.2% |
|
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1份,调查对象为盐城市内的青少年学生。 |
总体来看,盐城市的青少年对新四军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认可其在帮助理解革命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对新四军革命文化的利用、学校教育方式的创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一调查结果为加强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新四军革命精神,有效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而不懈努力。
(一)社会上新四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盐城新四军革命文化的传播途径愈发多元,从杂志、报刊、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介,到频繁推出的专题报道、纪录片及影视作品,无不深刻揭示着新四军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精髓。还有微博、抖音、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在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方面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使青少年能更为便捷地领悟新四军革命精神之内涵,深刻筑牢爱国主义情怀。
然而,上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也存有不足之处。如部分传播内容与青少年的志趣、认知水准并不十分契合,使教育成效受限;再者,宣传素材欠缺深度与系统性,难以使青少年把握了解新四军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校园中新四军红色精神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范畴,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当下众多学校在课程里注入红色文化元素,如历史课中述说新四军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语文课上品鉴红色经典文学的深邃魅力。一些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红色文化专题课,全面阐释新四军革命精神和盐城的红色脉络。此外,还有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均增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
但部分学校在推进新四军精神的主题教育时,尚显单一化之弊。教育手段局限在简单的历史叙述或图片展览,忽略了互动性、体验感的融入,因而教育效果未能充分展现其应有的深度与广度。还有的学校未将新四军红色精神的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导致教育效果受限。学校教育在新四军红色精神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上,也容易忽视了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这也降低了教育的时效性。
(三)家庭中新四军红色家风的传承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首要环境,在传承新四军红色家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众多家庭通过讲述先辈投身新四军英勇斗争的英勇表现,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愫;一些家庭还鼓励子女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行动,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涵养其社会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诚然,随着年龄、阅历、价值观念的分殊以及时代背景的交替,代际间的沟通可能会遇到障碍。年轻一代对于历史事件的感知日渐模糊,进而可能导致红色精神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有所削弱,影响了红色家风传承的成效。
三、新四军革命精神引领青少年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全域融合:共筑社会新四军红色教育阵地
盐阜大地,革命历史底蕴深厚,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为传承红色基因,多方渠道应紧密协作,深挖红色资源,全力构建青少年新四军红色教育的坚实阵地,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1. 线下线上联动协同
线下开展好“青讲青听”青年宣讲工程,以青年人讲给青年人听的方式,通过组建盐城市青年讲师团,持续推进理论工作者和青年宣讲员“双向赋能”工程,推动理论宣讲工作走“青年路”、说“青年话”、有“青年味”。还可通过举办以“新四军革命精神为主题”的马拉松、摄影大赛、主题歌咏比赛、夏令营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让他们在多元体验中,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
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优势,全力打造专门的新四军红色教育网站与学习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传播体系。通过传统媒体,定期发布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专题报道、纪录片等,形成持续的教育影响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推出系列化、碎片化的红色教育内容,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与参与。如推出图文并茂的红色故事、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以及互动性强的学习课程。青少年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自主学习革命历史;同时设置红色知识线上竞赛,激发青少年学习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热情。
2. 深度开发红色教育基地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深入挖掘新四军战斗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设计具有地域特色、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线路,在保持原有历史韵味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导览、虚拟体验、英雄人物互动等现代科技元素,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集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把“红色地标”变成“红色课堂”,提升教育效果。
聚焦数字化,打造立体式的红色教育“云”基地。以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云讲解”“云直播”“云看展”等“云互动”形式,打造高品质的“云端”教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更大限度的开放共享,切实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在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深化红色教育实效上的重要作用。
3. 联合社区与志愿者合作
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新四军主题讲座、老战士讲革命故事、红色文艺演出、新四军文化主题手工制作活动等,为青少年带来精神盛宴。
此外,应广泛吸收新鲜血液,扩大新四军教育的志愿者力量,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乡村振兴实践团”等志愿者团队,吸纳更多有志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力量加入,以理论宣讲为抓手,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法,利用寒暑假,通过“小板凳”社区、“小喇叭”进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的形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红色教育新格局。
(二)模式创新:打造学校新四军红色教育品牌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校新四军红色教育质量,让青少年在校园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深刻洗礼。
1. 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新方法
积极开发跨学科、跨领域的红色教育课程,将新四军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与思想品德、历史、语文、艺术、科技等课程相结合,培育红色基因。同时,编写融入盐阜本土特色的校本教材,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新四军在盐阜的战斗事迹、革命遗址等,让学生更亲近那段峥嵘岁月。
课堂可以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创设“新四军革命主题”的情境,打造沉浸式的红色课堂,让青少年在真实情境中感悟革命魅力。如历史课以“新四军在盐阜地区的抗战历程”为主题,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新四军的历史贡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等。除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创办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举行“新四军铁军精神”主题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汇演、微电影制作大赛等活动。启发学生用自己的钟爱的方式,诠释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理解,借新的艺术形式,抒发对革命先辈的尊崇之情。
2. 不断完善课外实践教学
学校可与爱国主义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创建红色教学基地,让红色基地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学缺乏说服力的缺点。让青少年在历史遗迹、文物前真实体会革命英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出去”。对红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撰写心得体会。通过青少年对红色基地的实地调查,身临其境的接受红色教育,继承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构建一支兼备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与卓越教学才能的教师团队,是提升学校新四军红色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学术沙龙、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化教师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体悟,为红色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邀请知名学者、革命英雄家属莅临校园,与教师及学子展开讲座、对话,可以拓宽师生的知识视野,启迪思想火花。同时教师也要树立国际化的视域,加强学校与国际红色教育机构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青少年成长绘制坚实的精神底色。
(三)文化浸润:培育家庭新四军红色教育生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作为“国”的一个个基本细胞,更应该关注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新四军革命精神与家庭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家族特色的红色文化。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兴趣点,举行有创意的家庭红色活动。
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是青少年精神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情感的培育者,家长的红色情怀与家庭教育理念要相融合,这意味着家长不仅要在言语上传授红色精神,更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如家长可以阅读一些新四军革命的书籍、电影,传颂红色歌曲或参观红色景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更真实、更生动地将这些精神内涵传递给孩子。再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奉献与牺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可借助家庭聚会、亲子共读等时机,鼓励青少年发表自己对革命精神的认识,涵养爱国情怀。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传承新四军战士们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勤俭节约;面对困难勇敢坚强,传承革命先辈们的坚韧品质。通过良好的家训、家风,将红色基因深深地刻在家庭的文化传承中。
2. 优化家庭教育资源的配置
家长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书籍、纪录片、在线课程等,还可设置一个与新四军相关的资料角。在重要革命纪念日为革命烈士扫墓,参观革命基地,深化青少年对历史的认识,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在无形中传递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在家庭布置和装饰中,巧妙融入新四军红色文化元素。如悬挂新四军战士的画像、张贴新四军战斗场景的海报或革命圣地的风景画,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3. 家校协同凝聚品格
家庭与学校应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支持青少年的新四军红色文化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及影响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关注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表现,共同制定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双方定期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新四军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青少年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结论与展望
在对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多层次的融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融合策略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广泛参与,与纪念馆等社会组织等建立的深度合作机制,这些合作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让他们深入体会到新四军精神的实践意义。在学校层面,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改革,创新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新方式,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家庭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家校配合,携手引导学生铸就正确的生命哲学与价值信仰,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协作共育,我们坚信,在盐阜这片充满革命历史底蕴的热土上,我们定能将新四军革命精神更好地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红色传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