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巾帼撑起一片天
巾帼撑起一片天
作者:韩迪生 责任编辑:赵建峰 来源:《铁军》2013年第10期 日期:2013-12-18 浏览次数:7085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在江苏省大丰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组织的“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带”活动中,大丰市西团镇龙窑村杨璐兰、陈晔、季明芳三位女能人上演了带民同奔富裕路的连台好戏,撑起了“盐城养殖第一村”的一片天。
托起村民致富梦的女强人
说话做事干脆利落,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泼辣的性格中透着一丝锐气。作为白手起家带富家乡的创业精英,龙窑村会员小组副组长、村妇女主任杨璐兰有着别样的人生故事。
和许多普通女性一样,45岁的杨璐兰在平凡的生活中扮演着妻子、母亲的角色,演奏着柴米油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缠的事。命运女神并不对她垂顾。因大女儿智障,杨璐兰生了二胎,做木工的爱人从四楼坠伤,家里日子过得结结巴巴,捉襟见肘。然而倔强的杨璐兰硬是坚信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谁说女子不如男?2009年春天,村里有40亩鱼塘发包,杨璐兰当机筹资10万元,一次性买断塘面30年经营权。从此,在做好村组工作的同时,杨璐兰没日没夜地扑在水产养殖上。
杨璐兰(右)为水产养殖户作现场指导
她到兴化大营养殖区拜师学艺取真经,请来养殖高手现场指导当师傅,边干边学苦攻科学养殖关。一番摸爬滚打下来,杨璐兰竟然成了得心应手的水产养殖行家。2009年小试锋芒,杨璐兰掘了第一桶金,当年赚回了投资成本还有盈余。村民看到杨璐兰搞水产养殖生财有道,心里都热了。杨璐兰走家串户,热情地为大家提供市场行情和科学养殖的经验。2010年,她带动23户村民,发展养殖水面1570亩。杨璐兰趁热打铁,自家投入110万元,又扩大养殖水面120亩,三年内实现了由淡水鱼纯养到鱼蟹混养再到鱼虾蟹混养的“三级跳”。2012年,杨璐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一举获利80万元,普通农家女惹得城里人把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作为村会员小组副组长,杨璐兰的梦想很具体,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龙窑村,杨璐兰热心帮带村民致富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她是乡亲们有口皆碑的“好大姐”。全村现有水产养殖户51个,养殖水面达2670亩。养殖户们提起杨璐兰,没有不把她当成家里人的。不管谁家养殖上需要帮一把,杨璐兰二话不说,总是不折不扣去尽力。村民邵荣发曾因经营不善负债数十万元。在他举步维艰、一筹莫展的时候,杨璐兰主动登门做工作,帮助他筹措资金,2010年发展养猪100多头,开发10亩鱼塘养虾。邵荣发养殖过程中遇到难处,杨璐兰总是不请自到,比自家的事还要上心。说来真是奇迹,短短三年,邵荣发还清巨债一身轻。他逢人便说:“不是杨璐兰,我一辈子也跳不出债圈,过不上舒心的好日子。”
女大学生当起现代“养猪王”
文文静静,说话轻声慢语,似乎仍未褪去文质彬彬的大学生气质,这是笔者对陈晔的第一印象。第一眼看去,她与笔者想象中的华泰生猪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她就是一位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女大学生创业新星,是一个年饲养生猪3万多头,带动全村208户农户走上规模养殖之路的现代“养猪王”。
2011年初,毕业于淮海工学院环境艺术系的陈晔,在人生的坐标图上,为自己画上了关键的一点。她放弃生活待遇优厚的白领岗位,放弃富二代的优裕生活,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陈晔说,并不是一时心热冲动,农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创业照样大有可为。经过反复调查和深思熟虑,陈晔在父亲的帮助和市镇领导支持下,与省农科院和大丰市农委、市畜牧兽医站的专家们“攀亲结缘”,在龙窑村创建了华泰万头生猪养殖场。
一切都从零开始。小陈正是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责任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她的现代“养猪梦”。从千方百计筹资1000多万元,几经周折在龙窑村征地110亩,到终于打下施工第一桩。2011年7月,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养猪场破土而出。13幢高标准猪舍、化验室、兽医室、消毒室、仓储以及办公设施等一应俱全。创业难,女子创业更不易。在筹建猪场的160个日日夜夜里,在苦攻科学养殖技术关的艰辛跋涉日子里,陈晔几乎没有吃过一顿舒心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人累瘦了,脸晒黑了,这个执着的女孩为了她的创业梦,简直是在拼命。
陈晔精心护理培育的“巴本”仔猪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的根本出路。在养殖专家精心指导下,陈晔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建成了从良种培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到生态化养殖的产业链。她带领技术人员潜心攻关,在省内独创培育出杂交新品“巴本精品黑猪”,因肉品好、生长快,在市场上十分抢手。2011年下半年所进的150头种猪,当年产崽猪近2000头,选育二元母猪600头。
陈晔十分注重应用现代科技放大生态养殖优势,不断提升万头猪场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当问及占地110亩的猪场竟没有一点腥臭味的秘诀时,陈晔说,这是实施“零排放”,猪、沼、鱼、粮(蔬、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结果。为培育精品瘦肉型黑猪,陈晔想出了开辟牧草园的创意,让成群结队的小猪在草坪上奔跑戏耍,欢快生长。这种生态猪出栏时价格高出市场三成,仍然供不应求。“猪—沼—鱼—粮”生态养殖体系,促使“繁育优质品种—高效生态养殖—绿色食品”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不断趋于完善,推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合作社被江苏省农委评定为江苏省畜禽养殖六项创建示范试验场。
目前,华泰生猪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由当初的56户增加到208户,饲养量达3万多头。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250亩,水稻种植400亩,带动水面养殖1000亩,饲养鸡鸭1万多羽、山羊1000多只。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经营服务,把生猪养殖培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2年,合作社208户参股者年纯利5万~10万元。仅此一项,使“盐城养殖第一村”龙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创业两年不寻常,惊人一跃咋实现?陈晔深知这一切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生她养她的这片老区热土。因此,如何带领周边群众致富成为她的强烈愿望。为带领合作社成员和全村养殖户搞好科学养殖,陈晔坚持每个季度都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她精心编印了《生猪饲料配比》《生猪疾病防控》《精品良种培育》以及《生态循环养殖》等资料,人手一册,分发给大家。为养殖户提供良种苗猪、垫资供应饲料,陈晔出手大方,每批次垫资都在数十万元。为村里养殖户无私提供技术服务,陈晔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2013年2月的一天傍晚,陈晔连续接到了三位养殖户打来的求助电话。她立即带领技术人员逐一上门帮助解难,一直忙到凌晨4点才返回。陈晔说:每当看见养殖户们纯真的笑脸,就感到这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鸡场圆她青春梦
马尾短辫,笑容亲切,脸上写满了70后的神采飞扬,言谈中又添了几分成熟淡定。在很多人眼里,女大学生季明芳的选择并不明智——2005年放弃盐城市轻纺局机关工作岗位,回到西团家乡当起“鸡倌”。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是傻到家的举动。然而,今年35岁的季明芳却觉得实现人生抱负的抉择“很对”。既能自主创业,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又能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2005年初,季明芳主动辞去了同龄人羡慕眼红的“金饭碗”,确定了回乡养鸡的创业方向。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和有着多年蛋鸡养殖经验的父母一拍即合。当年4月,季明芳建起饲养蛋鸡1.3万羽的规模养殖场。她苦学苦钻加苦干,很快把自己练就成名副其实的养鸡“百事通”,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大学生“鸡倌”。
季明芳在捡拾鸡蛋
尝到创业甜头的季明芳没有小富即满,再次点燃了创业富民的梦想。2009年4月,季明芳投资250万元在龙窑村征地12.75亩,办起了3万羽蛋鸡养殖场。2011年开春又投资150万元,新建了1.5万羽育雏车间,并将蛋鸡养殖规模扩大至5万羽。季明芳始终站在科技养殖的前沿,鸡舍全部安装了自动上料机、自动饮水机、自动清粪机以及通风控温设备。2012年,季明芳养鸡纯收入达160万元。今年上半年,面对禽流感的严重冲击,季明芳十分淡定沉着,她坚持科学养殖,完善经营管理和降低养殖成本,没有少养一栏鸡。依靠船大压风浪的规模优势,养殖场仍旧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现创业梦想,找到人生价值,季明芳时时惦念着带动村民致富。2010年,她创办了畜禽养殖技术服务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养殖户,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季明芳将科学养禽资料汇编成册,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带动大家同走科学养殖致富路。2010年,得知村民蔡玉风有发展蛋鸡养殖的愿望,季明芳主动登门热情相帮,从选址建鸡舍、选良种、饲料配比到育雏防疫,季明芳手把手地指导。蔡玉风从8000羽蛋鸡起家,2012年增扩到1.6万羽,季明芳为她包下了全部产品销售。2012年,蔡玉风养蛋鸡获利50万元,在她的鸡场打工的6个闲散劳力,人均年薪在3万至4万元。季明芳说,看到这些,自己觉得特有成就感,脚下的这片老区热土正是她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