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烈士最后时刻的叮咛嘱托
烈士最后时刻的叮咛嘱托
作者:宗新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40
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致我深爱的中国》一书所列的烈士遗书,是共产党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嘱托,是殷殷叮咛,更是高亢宣言,是赤胆和柔情迸发于笔端,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党性与人性相统一的庄严篇章。
2022年5 月28 日下午,“书香南京下午茶”人物访谈节目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二楼廉政书屋举行。《致我深爱的中国》一书作者、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学术宣传委员会主任、党史专家常浩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致我深爱的中国》一书所列的烈士遗书,是共产党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嘱托,是殷殷叮咛,更是高亢宣言,是赤胆和柔情迸发于笔端,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党性与人性相统一的庄严篇章。
刀光剑影,生死离别。常浩如含泪讲道,《致我深爱的中国》一书中的每一封遗书,都是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的宣言。胡秉铎烈士入狱后不为利诱,在牺牲前给父亲的短短几十字的遗书中写道:“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何功伟烈士在给父亲的遗书中写道:“奈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项颈,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不可动,此志万不可移。”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革命者舍生取义的气度风范,令人动容。
烈士遗书映衬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刘伯坚烈士在遗书中写下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豪言壮语;刘愿庵烈士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已经尽了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到了”,表现了其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和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隐蔽战线的先驱冷少农烈士在信中告诉母亲,他的愿望是“想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因此必须“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史砚芬烈土给弟弟妹妹的遗书中说:“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这是先烈们面对家庭误解,面对利益诱惑,面对白色恐饰,在亲情、友情、爱情和国家民族大义之间,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烈士遗书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其中凝聚着浓烈的亲情和革命者的人性之美。该书所选35 封烈士遗书,给妻子、丈夫的有19 封,给父母的有8 封,给兄弟姐妹的有4 封,给儿子、侄子的有2 封,其他的有2 封。每一封遗书都充满着对亲人的醇厚情感。烈士陈觉深情地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烈士赵云霄在短短的遗书中呼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小宝贝”“小宝宝”达12 次之多,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这些烈土遗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行刑的刑场,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烈士遗书背后,是革命烈士刀光剑影的革命经历。阅读烈士们的一封封直指心灵的遗书,可以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品味一个个烈士遗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感悟先辈们深入骨髓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据悉,《致我深爱的中国》广受读者好评,依据该书制作的36 集《致我深爱的中国——烈士遗书的故事》电视片,已在全国多家省电视台播放,即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