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秘工女兵赵兰英
秘工女兵赵兰英
作者:陈进官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5-22 浏览次数:36
新中国成立前的靖江县靖城团结路98 号,是几间小平房。就是在这几间普通的小平房里,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时间从1942 年至1949 年,故事的主人翁是秘工战线泰兴籍女兵赵兰英。
赵兰英,泰兴黄桥镇人,1908年出生。因家境贫困,14 岁时便被家人以10 个银元卖到了上海大康纱厂做包身工。这一去,就是15 年。
少小离家的赵兰英,在纱厂做苦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恶劣,长期的纺丝工作,使得赵兰英得了眼疾,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和休息,瞎了一只眼。后来遇上了泰兴籍同乡小妹杨桂芳,两个苦命的女孩有了共同的语言。也因之受到了陈玉生等革命同志进步思想的影响,赵兰英走上了革命道路,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她积极参加了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工人的罢工游行队伍中少不了她的身影。
陈玉生在泰兴率先组织了抗日救亡大队,并于1940 年6 月郭村保卫战期间起义加入了新四军。陈玉生的部队参加新四军后,赵兰英就回苏北做起了地下工作。1942 年赵兰英受苏中三分区党组织的委派,带着3 个孩子来到了靖江县靖城团结路98 号落住。作为中共的地下联络站,赵兰英开始了她的秘工生涯。
抗日战争期间,赵兰英利用她在上海10 多年人熟地熟的关系,先后多次去上海、无锡想方设法采购西药、医疗手术器械以及布匹、毛巾、袜子、纸张等,为苏中三分区解决相关紧缺物资,提供了后勤保障。遇有敌伪设置的重要关卡,赵兰英凭着机敏,总能逢凶化吉,巧妙地避开岗哨,使相关物资及时转运到指定地点。
最为艰难惊险的一次是苏中三分区在上海购置了10 台无线电发报机,被伪靖江县政府查获转危为安的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为了确保苏中三分区上下级通讯畅通,三分区领导派人到上海采购了10 台无线电发报机,货物运至靖江新港口,还未搬运上岸,即被港口哨卡查扣,三分区采购员面对危情,立即向分区领导汇报。三分区旋即指派李登五和赵兰英出面周旋,同时安排部队做好埋伏,并命令他们务必将这10 台发报机完好无损地取回来。接到命令后,李、赵二人分头活动,由与伪政府有联系的李登五直接出面找当时靖江县伪政府负责人陶明德,义正词严与之交涉,声明:如不及时归还物资,新四军将包围靖城。负责秘工工作的赵兰英,则冒险登门,找到陶明德的老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申明大义。经反复交涉,最后交纳了一些赎金,不费一枪一弹,成功地将这10 台发报机赎了回来。通过李登五、赵兰英外线、内线的共同努力,这批军用器械成功回归,确保了苏中三分区通讯设备的更新。汪伪政权为掩人耳目,在当时的《靖江报》上刊登了一则声明,说某月某日在新港港口没收的机器,误以为是新四军的无线电台,经查明是泰州商人采购回来的织袜机。
1949 年4 月,百万大军渡江前夕,赵兰英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联络员,很受靖江县委书记汪青民和县长薛先洛的器重。4 月20 日,大军渡江前一天,汪青民和薛先洛两位领导亲自登门,动员赵兰英离家去江阴要塞送、接情报,进一步摸清敌人的江防布置,联络好江阴要塞秘工内线信号。赵兰英坚决执行命令,县政府遂派张老三为赵兰英看家和照看3个孩子。县政府又为赵兰英出具了证明文书,指派一名侦察员与赵兰英化装成母子,连夜前往江阴。在规定时间内,赵兰英顺利与江阴要塞的内线接上了头,完成了任务,为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东集团军渡江提供了一线情报。全国解放后,赵兰英未随大军南下,留在了靖城做了一名普通市民。
赵兰英在世时,一直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过着平静的生活,从不居功自傲,靖江县政府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经常派员登门看望,并按政策照顾好赵兰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