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我与铁军 > 我的爷爷常玉清
我的爷爷常玉清
作者:常坤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11-17 浏览次数:10
从记事起,爷爷常玉清就以一个戎马一生、和蔼可亲、勤劳能干的布衣将军形象呈现在我的眼前。
爷爷1905 年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汪岗乡一个家徒四壁的农家。1928 年,爷爷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明白了穷人想翻身只有斗争到底才有出路。1929年,已成为共产党员的爷爷秘密组织农民暴动,国民党闻讯前来抓捕。机灵的爷爷匍匐在稻田里隐蔽了三天三夜,出来后却得知自己的父亲因惨遭敌人毒打不治身亡,满怀悲愤的爷爷毅然带领游击队加入了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骁勇善战的爷爷先后担任了红军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直罗镇等大小百余场战役战斗。1955 年,爷爷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八一”“独立自由”“解放”3 枚一级勋章。
放牛娃有悟性
爷爷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上级指示却领悟深刻。抗日战争时期,爷爷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委,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等战役。后来,爷爷南下华中,担任新四军三师八旅副旅长、苏北民兵指挥部总指挥等职。
爷爷是个神枪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曾7 次负伤,是二等甲级伤残。1940 年,毛泽东要求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支援新四军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爷爷所在的部队奉命南下,途经安徽萧县时,突遭日军机械化部队袭击。在敌众我寡、背后是河、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爷爷亲自率领平时训练有素的警卫队击毙日军百余名,使黄克诚等首长安全突围。爷爷不仅指挥战斗机智勇敢,战绩不凡,群众工作也做得相当出色。1940 年,爷爷所在的八路军二纵队南下皖东北地区后,刘少奇对爷爷说:“你暂留在这里,要兼行政区司令。”爷爷就奉命组建了淮北游击队和湖北游击队,后来又带着这两支游击队编入了新四军第九旅。
七战七捷挑重担
解放战争初期,爷爷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副司令。在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爷爷勇挑重担,粟裕给了爷爷很高的评价:“我守卫邵伯的部队是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成的第十纵队的3 个团和两个分区的地方团,虽然训练不多,但士气旺盛。当时我们指定常玉清同志指挥。同志们知道,元末明初朱洪武有个大将叫常遇春,打过采石矶。我们在邵伯指挥作战的是十纵队的副司令常玉清,名字差不多。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多次白刃肉搏战,经4 昼夜的连续激战,敌人终于被我击退。”之后,爷爷又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的爷爷,为部队和民兵海防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离职之后保本色
三年困难时期,爷爷家里有叔叔、姑姑共9 个孩子。9 个孩子正在长身体,粮食不够吃。省军区后勤部门想给爷爷家补助一些农副产品,被爷爷婉言拒绝。他说:“还有比我家更困难的。”为了让家人能填饱肚子,爷爷带着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利用院子外的犄角旮旯开荒种地。
1965 年,爷爷离开工作岗位,在镇江过起了退休生活。爷爷除了关心国家大事,做得最多的就是给少先队、共青团讲传统,每次去上课总是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崭新军装。爷爷86 岁离世,至今已经几十年,他的精神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如今,爷爷的重孙大学本科快毕业了,正准备考研,争取入党,他说,一定要弘扬良好家风,赓续红色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