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灵璧人民怀念江祥斋
灵璧人民怀念江祥斋
作者:胡兴臣 责任编辑:徐银山 来源:《铁军》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1-06 浏览次数:6972
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江祥斋,1939年6月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来到灵璧,到1946年11月壮烈牺牲,在灵璧工作七年多,在对敌人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当时灵北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歌谣:“说老江唱老江,一天不见想得慌。领导咱们闹翻身,抗日抗丁又抗粮。”这首歌由衷地表达了对江祥斋同志的赞颂之情。
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江祥斋,1939年6月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来到灵璧,到1946年11月壮烈牺牲,在灵璧工作七年多,在对敌人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当时灵北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歌谣:“说老江唱老江,一天不见想得慌。领导咱们闹翻身,抗日抗丁又抗粮。”这首歌由衷地表达了对江祥斋同志的赞颂之情。
弃教从军
江祥斋1902年出生于江苏省丰县和集乡江庄村,10岁父母双亡,全靠祖父母和叔父抚养;1920年入小学读书,1932年初师毕业后,相继任小学教员、校长。随着知识的增长、教书生涯的磨练和时局变化的影响,江祥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日渐强烈。他把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事迹编成故事,经常讲给学生们听,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坚定学生为国献力之志。日本占领我国东三省,继而把魔爪伸向华北。对此江祥斋怒不可遏,组织学生罢课,张贴标语,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江祥斋组织学生召开追悼会,悼念抗日阵亡将士,激励学生的爱国之志。
1936年,经中共徐西北区委书记王文彬介绍,江祥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自觉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江祥斋组织大批青年参加抗日训练班,积极宣传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加抗日。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丰县土地,江祥斋目睹侵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凶残行径,毅然弃教从军,拿起枪杆子保卫家乡。7月,江祥斋创建了丰县抗日游击队,到年底队伍扩大到200多人。1939年春,丰县抗日游击队被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十一连,江祥斋任政治指导员,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化敌为友
1939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先后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出山东、入徐海,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江祥斋6月间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来到灵璧。支队决定他留在灵北,任务是秘密发展抗日武装,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尽快开辟敌后根据地。灵北当时环境十分险恶,日军占领了交通要道,在中心区设立据点30多处。江祥斋只身留在灵北,困难是很多的。
面对险恶环境,江祥斋秘密活动于渔沟、尤集一带的村庄,明察暗访,了解社情,宣传抗日,为创建抗日武装创造条件。江祥斋积极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坚持化敌为友,变阻力为助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以隐蔽身份主动与当地实力派人物建立关系,特别注意争取有爱国之心的地方绅士参加抗日活动。
浍沟北中凌子村程兴福是地方帮派势力头子,虽有剥削劳动人民的一面,但他为人正直,性情豪爽,痛恨日本人,在地方上颇有影响。江祥斋有意拜程为师,白天在程家干活,夜间外出进行抗日活动,既广泛发动了群众,又使程兴福受到感化,主动把自家部分土地财物分给穷苦百姓,并出枪支持江祥斋创建抗日武装。江祥斋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起200多人并有80多支枪的抗日游击队。
1939年底,上级把这支游击队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江祥斋继续只身在灵北,开展抗日统战工作,组建新的抗日武装,巩固发展已创建的根据地。朝阳集北门外,有个叫杨福兴的民主人士,与敌伪均有联系,也常与我方接触。江祥斋诚恳地与他交朋友,启发他以抗日大局为重,为开展抗日活动作贡献。以后,当我们的人被抓,杨福兴都尽力周旋帮助解救,并不断为我抗日武装力量解决粮草、布匹、子弹匮乏等难题。王丙章原是土匪头子,经江祥斋反复做工作,使其去恶扬善、积极抗日,后来成了我嶂渠乡乡长。白秀俊原是国民党第三十三师的一名副官,江祥斋了解到此人不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作风,而且抗日思想坚定,遂对其启发引导,结果白向我设诚,成了一名抗日勇士,后来为革命壮烈牺牲。
江祥斋由于统战工作做得好,地方上各方面人士都经常向他报告敌情。一次,尤集伪军头目带500多人赶往渔沟东杏山村建立据点。江祥斋得到情报后,立即带领区队配合县独立团抓住时机迎战,敌人未到目的地即被全歼。
后来,江祥斋又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武装,定名为灵璧大队。这支队伍在江祥斋的领导下,随县委、县政府活动于尤集、王集、朝阳集和九顶山区等地,创建了九顶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夏季,组织决定将灵璧大队部分人员编入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江祥斋又把余下的人员编为灵睢大队,继续坚持在九顶山区开展活动,后撤往海郑公路以北,被编为邳睢铜灵联防办事处警卫连,继续为抗日根据地建设作贡献。
多谋善战
1942年3月,新四军第九旅长途奔袭灵璧县小圩,活捉国民党顽固派灵璧县县长赵觉民和国民党第十七纵队司令许志远,使灵北边区的局面开始好转。淮北区党委和第四师司令部决定重新开辟灵北地区,江祥斋带领队伍打回灵北边区。4月,萧铜县恢复灵五区,任命江祥斋为区长,江祥斋的队伍充实到灵五区区队。随后,江祥斋便率队转战于濉河以北,尤集、渔沟以南地区,开始了重建根据地的战斗。
当时,这一带敌人据点很多,战斗异常频繁。江祥斋与区队长张维献一起采用声东击西、虚虚实实、穿插迂回、出其不意的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建立了部分乡级政权。1942年5月,灵北县建立,灵五区划归灵北县领导。8月的一天,江祥斋得知消息,驻渔沟之敌要到马楼抢粮。因敌强我弱,江祥斋果断指挥区队首先占领申村北侧山口,同时让区队把树枝拴在马尾巴上,派人骑马在山下边的土路上来回奔跑,造成大队人马行军尘土飞扬的假象。抢粮之敌果真以为是新四军的大部队来了,吓得半道退回。
1944年4月间,驻时村日伪军进犯白马山抢粮,后又向周寨运动。江祥斋立即指挥区队和民兵抢占有利地形,并在白马山顶插上数面红旗,以民兵诱敌至白马山脚下,我伏击战士先敌开火。敌人突遭打击,晕头转向,又见山上红旗飘扬,吓得丢下粮食慌忙逃窜,途中又遭伏击,死伤十余人。
勇往直前
经过两年多的东征西战,灵五区范围扩大到大路一带。1944年6月,灵北县委决定由江祥斋任大路区区长。靠近大路的高楼驻有国民党军段海洲第三十三师,渔沟驻有国民党第十四纵队苗秀霖部。江祥斋率大路区武装积极抗敌,并紧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使大路区成为灵北抗日根据地的北部屏障。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师长率四师主力从灵北西进津浦路西收复失地。江祥斋指挥大路区军民严守北部阵地,抗击来犯之敌,确保南部运兵线的畅通。9月上旬,段海洲、苗秀霖部为配合津浦路西顽军西进,妄图合击我挺进津浦路西的四师部队。为粉碎敌人阴谋,我四师路东部队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于灵北发起阻击段、苗西进战斗。江祥斋则及时组织武装,分抵高楼和渔沟两地,乘机进占段、苗两敌巢穴。渔沟据点被江祥斋武装占领,灵北县委决定建立渔沟区,江祥斋奉命出任渔沟区区长。
1945年2月,尤集敌据点被我里应外合一举拔除,驻守高楼的顽军第三十三师也被我分区部队和民兵围困。灵北县委决定建立九顶区,江祥斋又一次奉命担当起开辟新区的重任,走马上任九顶区区长之职。他因时因地因势制宜,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经过月余战斗,使敌人地盘逐日缩小。5月,组织上提拔江祥斋为灵北县副县长。7月间,江祥斋指挥九顶、渔沟、大路等区的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向灵北境内最后一个敌人据点张庄发起围攻,灵北全境获得解放。
抗战胜利后,灵北县委、县政府迁入灵城,灵北县改称灵璧县,江祥斋继任副县长。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灵璧县委、县政府和地方武装,分散撤至边区活动。江祥斋和县长农超谋一道率县总队部分力量坚持打游击,先后袭击了冯庙、大李集等五六处敌人据点。敌人增兵清剿,为保存革命力量,江祥斋协助县长带领党政干部及武装人员逐步东移,继续战斗。11月下旬,江祥斋在洪泽湖畔金锁镇遭国民党军围困。江祥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主动承担带领少数战士掩护大家突围的任务。11月25日,激烈的战斗开始,江祥斋指挥战士用机枪集中火力杀开一条血路。就在此时,他被敌人罪恶的子弹打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