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缅怀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
缅怀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
作者:史乃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14 浏览次数:6894
粟裕大将是我们敬爱的老校长、老首长。粟裕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雄才大略,功勋卓著,品德崇高,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今年是粟裕诞辰105周年,笔者谨就其一生善军事、讲政治、重教育、修品行四个主要特色方面略述如下,以表缅怀之情。
善军事 会打仗
粟裕将军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他在我党领导的22年革命战争中,由普通一兵成长为战略区指挥员。他具有杰出的战略思想及洞察和驾驭战略全局的能力,能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稳定和扭转战局;他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灵活用兵,不拘一格,能把握战场形势,关照各战役之间的关系,做到知己知彼,运筹帷幄;他具有非凡的革命胆略,果断决策,善打大仗、恶仗、巧仗,敢斗强敌;他具有卓越的带兵才能,对部队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知人善任。
粟裕属于我党我军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者、实践者,又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一个军事理论大国,粟裕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军事理论宝库。粟裕指挥和参与指挥的诸多战役,曾得到世界上许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赞叹,有的战役作为战役指挥范例列入世界著名军校的军事教材。这都将永垂我党我军的史册。粟裕孜孜不倦探索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仍将想法和建议提出。如1979年底他所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冲破军事领域长期形成的禁锢,振聋发聩,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国际军事专家称粟裕为“中国主要的战略发言人”。
粟裕曾战斗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一带,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六次负伤,书写了一部扣人心弦、富有传奇的历史,以至国外某些研究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历史的学者们不禁喟然长叹,惊呼两个不理解: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他几个地区坚持下来可以理解,唯独浙南地区能够坚持下来不能理解,因为那里是蒋介石的老窝,蒋集中了那么多兵力,交通又方便,游击队何以能立足?二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在若干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可以理解,唯独苏中(含苏南茅山)建立根据地不能理解,因为那里紧靠南京、上海——当时侵华日军大本营,平原水网,交通便捷,新四军何以能生存?而这两个地区的武装斗争正是粟裕领导的。在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作为华东战场主将,率部南征北战,他的军事思想、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和战友们一起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多个“第一”。
讲政治 顾大局
粟裕同志是个文武兼备,讲政治、顾大局的典范。他铭记我军是完成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认为战争是交战双方实力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全面竞赛,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同敌人进行全面较量,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在战争指导上,他总是把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结合起来,使人民战争“成为一场军事、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总体斗争”,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抗日战争中,面对蒋介石借刀杀人的阴谋,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他坚决执行党的独立自主、针锋相对、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初到江南,针对日伪为患、兵匪作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响亮提出,“本军不拉夫,不派款”,用实际行动宣传“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的道理,从而让“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民谣随之而出。韦岗告捷后,在粟裕率领下,新四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处处为人民撑腰壮胆,从而争取了群众,孤立了敌人,树立起抗战救国的旗帜,很快打开了局面。新四军东进北上后,粟裕在苏中,集党政军领导于一身,号召为人民翻身解放而战。他对战区非常熟悉,重视根据地建设,主力部队帮助地方武装建设,部队指战员也都是苏中人民子弟兵,部队与当地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鱼水相依,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创造了进行人民战争的有利条件。
粟裕重视政治工作,支持政治干部工作。他很关注基层政治干部培养,强调要把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结合起来。淮海战役中我军共歼敌55.5万人,其中敌被俘、起义、投诚三项占歼敌总数的2/3。粟裕说:“平均每天歼敌四五万人,如果没有政治攻势,最后解决敌人不会这样快,我军伤亡一定要大些,证明‘攻心为上’是正确的,即俘即补即战办法是有效的。”他还强调政治干部要学习军事,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他重才识才,非常器重知识分子。他自己早年就读湖南第二师范学校,有较高的学识。他深知军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文化知识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至关重要。他充分利用宁沪杭地区文化发达的有利条件招贤纳才,对人才关心保护,委以重任,从而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投奔新四军。他统领的新四军第一师,营以下干部大都是25岁左右的知识青年干部;师团职干部中有不少是留苏、留日或在清华、北大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过的。由于粟裕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新四军和后来的华东部队是非常活跃的部队,培养出了大批知识分子出身的优秀干部。
粟裕不仅用兵如神,而且治军有方,其特色就是寓治于科学,寓治于理智,寓治于爱的带兵风范。他认为没有严格的军规军纪和统一的行动,军队就不成其为军队。抗战末期,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由于地处山区,粮食供应困难,他提出不准与民争食,军队供应除部分由苏南运来外,主要靠降低部队粮食标准和生产自救解决。他带头降低口粮标准,自己开荒种地,同时指示政治部门拟定下发保护群众青苗的通知。当连续发生军马啃青苗的事件时,他相当重视,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自我批评管理不严,并要求部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1949年7月,粟裕兼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长时,为了工作方便,组织决定给他做一套毛料便服,他不赞成,说:“为什么要毛料的呢?做布料的不行吗?刚进城讲究穿着不好,要脱离群众,人民群众不是看我这市长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为他们服务。”后来,他穿了一套布料中山装同南京人民见面,到工厂、学校、商店搞调研,人民群众反映很好。
爱干部 重培训
粟裕一生征战沙场,在战斗频繁戎马倥偬中,总不忘关注干部培训、言传身教。他所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在国共合作初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时,为了加强抗战力量,吸收温州、上海等地城市知识青年,除了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外,还开办了抗日救亡干部学校,他兼校长,亲自讲授游击战争问题。江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办过多期教导队,粟裕均兼队长。
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并任苏中区党委书记时,在军务党务繁忙和战斗紧张的岁月里,他总是把培训干部的工作放在重要日程上。1942年4月,他兼任抗大九分校校长,在百忙中去分校驻地视察听课,发现一位教员讲战术课时用的是抗大总校的教材,讲得太宽太空。课后他对这位教员说:“一定要分清团营干部和连排干部的区别,不能照搬教材,要有所取舍,要使学员听得懂用得上,求精求实求用。”他还指示学校要整顿学风,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该校共培养了3000多名干部,这些干部在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4年2月,苏中以抗大九分校为基础,创办苏中公学,粟裕兼校长。6月1日,苏中公学隆重开学,粟裕亲临讲话,重点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教学宗旨和端正入学动机;二是国际国内形势;三是学什么,怎么学。他说,办学的目的在于吸收广大知识青年,培养大批的军政干部;我们处在敌后复杂尖锐的环境中,要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造成为合格的优秀军政干部。1945年初,粟裕同志率苏中主力到达苏浙皖边后,立即派得力干部筹办苏浙公学。当时,我由苏中公学分配到苏浙公学机关工作,看到各地青年报考入学极为踊跃,仅两周即达600余人。2月,苏浙公学在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台基村开学。毕业时,粟裕校长到校看望毕业学员,鼓励他们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抗战胜利、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几年后,学员们回忆起苏浙公学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深感建立新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自己终身受益。两所公学在粟裕领导关怀下,共培养了6000余名军政干部。多年后校友们仍一直怀念着母校,母校是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者,每次校友集会,谈及开学典礼上粟校长的讲话,其音容笑貌大家仍记忆犹新。
强党性 修品行
粟裕将军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显赫的战功和军事遗产,还有光辉的人生和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一是信念坚定,毫不动摇,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他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置生死于度外,遇沉浮而自若。二是学而不厌,善于思索,勤于钻研,富于创新。他没有上过正规军事院校,但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从而使自己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指挥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三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坚持原则,坚忍不拔。“文革”期间,在“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政治气氛下,他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以确凿的事实据理力争,从“四人帮”魔爪下营救了一批党的好干部。四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在处理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上,他总是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全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他人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两让司令”的故事,是他坦荡如砥的宽阔胸怀的生动体现。毛泽东曾感叹道:“难得粟裕,壮哉粟裕。”五是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心清可鉴,正气凛然。六是居功不傲,位显不亢,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从不以功自居,而是以“沧海一粟”、普通一兵自律。陈丕显在《一代名将》一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历史是无情的,又是多情的,她会很快地忘却一些人,也会永远记着一些人,粟裕同志被历史记着,并且是用金字刻在史册上的人。”粟裕具有堪称世人楷模的高风亮节,立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显赫功勋。粟裕将军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