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愿为发展医学事业而献身——忆老战友汤颖川
愿为发展医学事业而献身——忆老战友汤颖川
作者:徐铭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18 浏览次数:6929
许多市民用鲜花缅怀遗体捐献者
我的老战友——原福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汤颖川,驾鹤西去已经一年多了,我时常想起他。可能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旧吧,我和汤颖川相交的往事时时浮上心头。
我和汤颖川相识在70多年前。在那硝烟弥漫、浴血抗战的1941年,时任新四军一师三旅八团医务员的我,在一次旅卫生部召开的卫生防疫工作会议上,认识了九团医务员汤颖川。他是江苏泗阳县人,我是江苏南通人,交谈中我俩都感到彼此很投缘。会间休息时,我们抓紧时间作了交流。会议结束后,我与他挥手告别。当时我们团驻扎在海门、启东一带,他们团驻扎在泰兴、如皋一带,两团分别在各自区域内开展敌后游击战。虽然那时牺牲的事经常发生,但我们在心中期待着能有再次相逢的那一天。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一师三旅编入华东野战军。1945年9月,我被调派到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医训队学习。在报到的学员中,我发现了汤颖川的身影。一别数年,不仅我俩都幸运地活着,今后还能在一起学习,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在医训队里,汤颖川年龄比其他同学稍长几岁,平时他总是以兄长的姿态关心着队里的每一位同学。农忙时节,队里组织学员帮助驻地农民收割庄稼,汤颖川总是抢重活、干累活,给同志们以榜样的力量。在业务上,他不仅自己刻苦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还能发挥老同志的带头作用,言传身教,激励大家。就拿学习静脉穿刺技术来说吧,有些学员是刚从战斗部队调来学医的,拿枪杆的手从没拿过针筒,初学起来紧张手抖,更不敢在自己身上练习。为此,这些学员在静脉穿刺中总是找不准血管。汤颖川发现后,一边伸出自己满是针眼的手臂让同学练习,一边对同学们说:“你们在自己身上练习打针都害怕,今后在战场上,怎么敢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不练好练精医疗技术,战场上就可能延误抢救战友的生命啊!”朴朴实实的一番话,令先前紧张害怕的同学为自己的举动感到羞愧,纷纷伸出手臂,相互练习起来。后来,每个学员的静脉穿刺都很快达到了“一针见血”的要求。
我们在医训队一学就是两年,1947年10月间,华东野战军即将南下,卫生部领导决定让我们提前结业,全部学员分到野战部队,以增强一线部队的战场救护实力。我和汤颖川等七位同学分配到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当时十兵团正在苏、皖两省长江以北一线进行渡江战役准备工作。领导指定汤颖川为组长,带领我们从医训队驻地濮阳,步行南下到十兵团政治部报到。我们一路行军,沿途有时还抽空帮助农民抢收庄稼。有的老乡看我们干得辛苦,走前会送一点瓜果或塞点小钱给带队的汤颖川,说是路上给同志们解渴和买茶水喝,我们自然是坚决不收。汤颖川带领我们,以实际行动一路实践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
那天我们走到淮阴县城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找到当地村干部帮助安排休息场地。村干部将我们带到一个存放棉花的仓库,让我们在库房里休息,并指派附近一家农户为我们准备晚饭。经过一天的行军,大家都已十分疲劳,饭后各自解开背包就在棉花包上打铺准备休息。这时天色已晚,一位同志拿出火柴点油灯,不慎将点着的火柴掉落在了棉花包上,一下子就点着了棉花。正值秋高气爽,气候干燥,火势迅速蔓延,大家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只见汤颖川迅速扑向了着火的棉花包,在上面打起滚来。大家回过神来赶忙一起灭火。火势很快就被扑灭了,汤颖川身上多处被烧得起了大水泡。
经过了几天艰辛又快乐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十兵团政治部立即给大家分配了工作,我被分到兵团政治部机关直属卫生队当队长,汤颖川分到二十三医院分院任院长。要分手了,我对兄长一样的汤颖川依依不舍。从此,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只在渡江战役前,在兵团卫生部召开的布置战船伤员救治任务的会议上,我与汤颖川得以匆匆一见。十兵团很快就奉命南下,百万雄狮过大江,我们一路向福建进军。再一次见到汤颖川已是在解放后的福州城了。那时二十三医院驻在福州黄山地区,汤颖川任医院副院长,我已调任兵团卫生部机关,与汤颖川经常有工作上的来往。
1954年,我和汤颖川同时作为调干生,分别被组织选派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医学院学习。虽然我俩一个在部队军医大学,一个在地方医学院,但同在上海市,学习任务再紧张,我们还是能找到机会见面,战争年代结下的战友情谊更是一种割不断的联系。有件事我印象特别深,那是1958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上海医学院里的一些人说要“炼钢”支援国防建设,不仅搜走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切铁制品,连教学楼的铁门、铁窗框、楼梯铁护栏等都不放过,又砸又拆,搞得整个学校乱七八糟。汤颖川见到这类行为很心痛,他竭力劝说阻止这些损坏公物的行为,被学校的“积极分子”们视为破坏“大跃进”运动,被抓去批斗。很多同学都劝汤颖川“管不了的事情就不要管了”,但汤颖川说他不怕挨批斗,只希望他的劝阻能让那些人的行为收敛些,自己始终与党同心同德,问心无愧!
大学毕业后,我和汤颖川同在福州军区卫生战线工作,为提高部队医疗卫生保障质量和水平,保证部队战斗力,贡献着我们的力量。
光阴似箭,转眼我和汤颖川都离休了,一起进了福建省军区第三干休所颐养天年。一年多前,汤颖川患重病不治,临终前,他给家人留下遗言:“将遗体捐给红十字会,用于医学解剖事业。我愿为发展医学事业而献身!”
愿为发展医学事业而献身!汤颖川生前最喜爱的这句话,如今已经铭刻在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纪念碑上。汤颖川的一生很平凡,但他留下了不平凡的故事,诠释了他的崇高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