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盐城军部——新四军发展的里程碑
盐城军部——新四军发展的里程碑
作者:刘顺发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20 浏览次数:7071
盐城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后,为了反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坚持抗日斗争,中共中央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又针锋相对,强烈还击,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盐城军部的建立,是新四军发展中的重大里程碑。
盐城新军部的建立,开启了把新四军建成正规化党军的历程
1941年4月,即在新军部成立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5月20日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以刘少奇为书记,饶漱石为副书记,陈毅、曾山为委员。不久又组成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以刘少奇为书记,以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6月上旬,华中军分会召开扩大会议,号召华中全党全军为把新四军建成正规化的党军而奋斗。要求: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高度的军事素质和坚强的战斗力;有模范的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有统一的编制、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分工;有充满革命热情、富有朝气的工作作风和先声夺人的革命气概。
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正规化党军的灵魂。新四军组建初期,国民党当局不允许设立政治工作机构,不允许设置政治委员。重建军部后,新四军在团以上各级都正式任命了政治委员,要求各级政治机关的工作,必须保证党的路线、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贯彻执行,保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团结友军、瓦解敌军,保证部队的巩固和战斗的胜利。新军部成立后,党员和党支部即在连队公开,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强调发挥党支部的领导和保证作用,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新军部、华中局在师、旅、团、营各级都建立了党的委员会,保证了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党的路线、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贯彻执行。
新军部成立后,一方面着手健全司令部机关组织机构,一方面迅即抓紧部队统一整编,统一整编是正规化部队军事建设的关键。新军部将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先后统一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一师由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旅和联合抗日司令部(联抗)。第二师由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下辖第四、第五、第六旅和津浦路东、津浦路西两个联防司令部。第三师由原八路军第五纵队编成,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旅和淮海军区及9月成立的盐阜军区。第四师由原八路军第四纵队编成,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旅和萧县独立旅。第五师由原豫鄂挺进纵队编成,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和第一、第二游击纵队,及鄂豫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和9月组成的第三游击纵队。第六师由原江南第二支队所属部队和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编成,下辖第十六、第十八旅和江南保安司令部。第七师由原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及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合编而成,下辖第十九旅和挺进团。独立旅由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编成。这与原先国民党当局承认的四个支队相比,不仅力量发展壮大了,而且全军的领导和指挥更加统一,更加坚强。
盐城新军部的建立,标志着新四军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新军部成立后,中共中央针对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国共合作尚不会全面破裂的形势,指出:华中敌后将是敌顽我之间长期的三角斗争。要求新四军将战略指导重心放在巩固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基本根据地,粉碎日伪扫荡,击退顽军进攻,聚集力量,以此为基地,大力经营苏南,坚持皖南,发展皖中和鄂豫边区,准备于条件成熟时向西、向南发展。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军部在对部队进行整编的同时,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新四军今后的任务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准备与日伪军进行长期斗争,迅速加强根据地建设。新军部由此规定了各师的战略区和具体任务,形成了华中新的战略布局。第一师活动于东濒黄海,西抵运河,南临长江,北到淮安、大岗、斗龙港一线以南的苏中抗日根据地。由于紧靠日军和汪伪政府政治、经济中心的南京、上海,故而担负着坚持苏中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第二师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汪伪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隔江对峙,长期担负着坚持淮南抗日游击战争和对西防御桂军东犯的任务。第三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西至运河,东濒黄海,南抵淮安、大岗、斗龙港一线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地处日本侵略军华北、华中派遣军的接合部,是联系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担负着坚持苏北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第四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新黄河以东,津浦路两侧的淮北抗日根据地。该地区扼华中交通枢纽,是连接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又是向东挺进苏北,向西发展中原的前进阵地。故第四师担负着坚持淮北抗日游击战争,对西防御国民党顽固派军东犯,进而向河南敌后发展的任务。第五师活动于武汉四周,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区,处于日蒋重兵对峙的险恶环境中,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担负着独立坚持鄂豫边区抗日斗争的任务。第六师活动于西起南京、芜湖,东至淞沪,北濒长江,南抵天目山麓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战斗在日伪军的心腹地带,担负着坚持苏南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第七师活动于东起江浦,西到岳西、宿松,南至太平、旌德,北邻合肥,长江横贯于中的皖江抗日根据地。该地区是南京的门户,长江的咽喉,向东可打通与第二、第六师的联系,向西可与第五师连接。第七师担负着坚持皖南和发展皖中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显而易见,以上战略区的划分和具体任务的部署,表明新军部成立后,新四军已自觉地、独立自主地肩负起了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新四军无愧于“华中人民的长城”。
盐城新军部建立,新四军随即深入开展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苏皖敌后,即在茅山、皖中、皖东、豫皖苏和鄂豫边区等地创建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从1940年1月起,相继发出过关于华中应集中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关于军队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各根据地积极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注意组织财政经济工作,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为巩固华中抗日阵地,中共中央于1940年11月1日又发出了《关于建立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新军部建立后,在中原局、华中局领导下,积极开展斗争,不断发展与巩固各个抗日根据地,在各战略区分别建立了中共区委、行政公署和军区。是否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核心工作和重要标志。在各战略区,是否建立行政公署,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的标志。
在苏中区,1941年3月原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改为苏中行政委员会,设行政公署为办事机构。在鄂豫边区,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在淮北区,1941年10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成立。在苏北区1941年9月成立盐阜行政公署,1942年3月成立淮海行政公署,1944年10月淮海、盐阜两行署合并,成立苏北行政公署。在皖江区,1942年5月成立皖中行政公署,1943年3月皖中区改称皖江区,皖中行政公署改称皖江行政公署。在淮南区,1943年2月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在苏南区,1938年底即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12月成立中共苏皖区委,1943年3月成立苏南行政公署。在浙东区,1942年7月成立中共浙东区委,1945年1月成立浙东行政公署。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华中抗日根据地共建有县级以上政权机构1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