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无名丰碑
作者:徐振理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4-14 浏览次数:6984
2005年春节过后,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天沟村一位大学生,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省长梁保华反映,天场乡天沟村无名烈士合葬墓无碑、无名、无人看护,有人竟将父亲骨灰安葬在烈士合葬坟头上。这一情况引起梁省长的重视,当即作出批示。县乡领导接到指示后,迅即派民政助理徐旭、民政会计徐振理到该村核查。确认反映情况属实。乡里决定:移走葬在烈士坟头上的骨灰盒;重修烈士墓,树立纪念碑。
2005年春节过后,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天沟村一位大学生,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省长梁保华反映,天场乡天沟村无名烈士合葬墓无碑、无名、无人看护,有人竟将父亲骨灰安葬在烈士合葬坟头上。这一情况引起梁省长的重视,当即作出批示。县乡领导接到指示后,迅即派民政助理徐旭、民政会计徐振理到该村核查。确认反映情况属实。乡里决定:移走葬在烈士坟头上的骨灰盒;重修烈士墓,树立纪念碑。
立碑,就得有名。受乡政府委托,我们首先到葬墓附近的天沟村、绿杨村走访。
新四军老战士张克达(绿杨村七级伤残军人)回忆,1945年春,发动阜宁战役时他在沟墩一带参战,埋葬在天沟烈士合葬墓里的应是在阜城北方向牺牲的同志。
当年参加抬担架的天沟村民兵分队长洪乃必回忆,他在民兵中队长管柏超的带领下,和村里的民兵带着担架守在窑桥圩沟旁,等候北门战斗撤下来的伤员。阜城北门保存有当时最为完好最为坚固的城墙,新四军三师指战员在久攻不下之后,参战人员用水浸湿棉被,在机枪掩护下,登着竹梯强行突破入城。激战过后牺牲的烈士由民兵直接抬到天场乡天沟耶酥堂,共有29位烈士停灵在这里,后来集中安葬在天沟村西大沙田里。安葬时29具棺材叠垒在一个墓穴中,每具棺材前安放一块木板,写有烈士的单位、职务、姓名。
据绿杨村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王本足回忆,当年秋天一位淮阴籍烈士的亲属来西天沟认领遗体,受地方政府指派,他和本村王文余、高运才、沈长如四人抬送烈士棺材到响水黄圩,后由黄圩地方政府安排专人抬送到淮阴,这样,天沟烈士墓中就剩下现有的28位。到2005年除王本足外,其余三个抬送烈士棺材的人都去世了。
调查至此,我们知道天沟烈士墓的烈士是1945年春阜宁战役中牺牲的新四军战士。阜宁战役是新四军三师发起的,这些烈士来自哪个团、营、连,姓名、职务是什么等等一无所知。为了对死难烈士负责,乡里指派我于2005年5月中旬到阜宁县民政局、县志办、烈士陵园,查阅了《阜宁县志》《阜宁县大事志》《新四军》等大量史料。据《阜宁县革命史料》记述:1945年4月24日至26日,三师为扩大根据地,解放受苦受难的阜宁同胞,决定发起阜宁战役。参战部队有三师八旅(欠一个营)、十旅、师特务团、盐阜军分区所辖之阜宁、阜东、建阳、盐东、涟东五个县独立团,共有11个团兵力,总指挥是三师参谋长洪学智。
24日夜,我军对头灶、七灶、大顾庄等敌据点发起进攻。当大顾庄之敌向我投降时,伪五军军长王清瀚率部分三路增援大顾庄。敌先头部队行至小顾庄附近,遭我军迎头痛击。我二十三团二连从邵庄直插东南,断敌退路。敌见大势已去,拼命向城内逃窜。
25日15时,总攻开始。二十三团八连于小南门突破入城,其他部队也相继入城,激战两小时,中心街道被我攻占,将敌分割为东西两段,残敌退至小浦桥、天主教堂两个据点内,作垂死挣扎。22时,我军向水浦桥据点攻击。26日10时,敌见外援无望,缴械投降,阜宁城全部解放。
根据《阜宁县革命史料》和洪乃必同志的回忆,可以认定:一是阜宁城北门离西天沟最近,当时战地医院设在西天沟东邻的丰墩,战斗中的伤员由阜宁北门送到丰墩,死亡的送到西天沟安葬;二是洪乃必是参战民兵,他们所抬战斗中牺牲或负伤的指战员都是北门下来的;三是史料记载攻打北门的是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三营十一连,那么西天沟合葬中的28位烈士应该是十一连指战员。
抗战胜利后,地方政府曾发动群众筹集建墓立碑材料,后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干部群众多次动议申请修建烈士墓,因参战部队转战南北,烈士情况无法核实到人,加之经费没有来源,因而未能如愿。
这次修墓,能找到当年参战的新四军老战士、老民兵、老党员等当事人,把墓中人员核实到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三营十一连,也算是对先烈的慰藉。
2005年8月1日,天场乡人民政府在烈士安葬地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碑文是:您的名字无人知晓,您的业绩永留人间。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烈士的崇敬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