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舒同: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
舒同: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
作者:舒金庚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4-18 浏览次数:6898
1998年5月27日,舒同先生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转眼间,先生离开我们已16周年。作为舒老的同乡、本家和晚辈,特别是“舒体”书法的崇敬者,谨以此文缅怀这位人民崇敬的一代书法大师、书法巨匠。
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
舒同,字舒文藻,又名宜禄,1905年11月25日生于江西省东乡县孝冈镇一个贫苦农家,自幼聪明好学,5岁开始习字,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笔墨,只能以指画掌,默字书写,或削竹为笔,以水当墨,在青石板上练字,写了干,干了写,孜孜以求,锲而不舍。9岁和12岁为人书写的寿匾“仗国延年”、“如松柏茂”,驰名乡里,享有“东乡才子”、“神童”之誉。
舒同15岁在抚州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投身学生运动,并与李井泉等人一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表《中华民国之真面目》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所谓“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虚伪。舒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乡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曾任中共东乡县委书记和当时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常委。在他的领导下,东乡县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舒同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缉,辗转于赣、皖、鄂、宁、沪等地,以鬻字为生,寻找地下党组织,终于在1930年9月找到组织,并参加了红军,开始他那漫长而又传奇的军旅生涯。
战争年代,舒同每到宿营地,就率领宣传员在老百姓的屋墙上,书写革命标语、口号,并严格要求自己和宣传员写好字、写工整,让群众能看懂、爱看,受鼓舞。长征途中,他为书写大幅标语,往往弄得满身石灰,有时连衣服也烧了好多洞。他说:“我参加革命后,书法与革命熔为一体,书法特长帮助我搞革命宣传活动,而革命斗争又给了我书法艺术以深刻启迪和巨大影响”。自己是“革命加书法的一生”。先生的学识和书法对提高军队文化素质起过重大影响,在维护和树立我党我军声望方面发挥过旁人难以替代的作用。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边区政府管辖的旬邑县时,为团结抗战,中央拟请当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边区参议员。那位老先生说,“我和没文化的人谈不来”,拒绝参加。毛泽东知道后,就让舒同以中央名义给他写封信,宣传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位前清遗老读了信后连声称赞:“字美文雅,想不到共产党内也有人才啊!”随即心悦诚服地出山参政,工作很出色。
革命老人何香凝说过:“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先生独树一帜的书法,严谨明快的文风,享有“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美誉。
孜孜以求的刻苦精神
舒老自幼喜爱书法,刻苦学习,笔耕不辍。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工作繁忙的领导岗位上,即使是在“十年浩劫”被关进“牛棚”的日子里,都没有中断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他从小临摹柳体、颜体,后来苦临楷、行、草、隶、篆各种字帖。先生以:“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为座右铭,认为书法不单单是对前人的追摹,同时来源于对自然的深刻领悟。为了写好草书的“蛇”字,曾多次进入深山老林,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眠)、攀(登)等各种形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要领。正如其子舒关关所说:“父亲学习书法,数十年如一日,研习历代名家书帖,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变新,博采众家之精萃。”先生练就自己特有的柳体筋骨、颜体血肉、何体技法的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又称“七分半体”书法,备受海内外推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方毅曾这样诠释“七分半体”,即在结构方面取楷、行、隶、草、篆五体的各一分,在风格方面取颜真卿、柳公权体的各一分,这是七分,另取何绍基体半分,合称“七分半体”。这种诠释和概括,阐明了“舒体”书法深厚的传统根基和创新求变的独特风貌。
先生书法,宽博端庄,点划圆润,丰媚遒劲,韵味无穷,反映时代风格,展示民族之魂,给人以大气磅礴、豪宕尽兴之感。尤其是字间牵丝,实绒连绵,结构以圆弧作字眼的特殊语符号,成为提示人们关注其语言风格的标识,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百姓喜爱,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舒体”对弘扬我国悠久的书法文化,开创我国书法事业新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南朝齐书家王僧虔《笔意赞》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直接点出了书法的真谛所在。从事书法的人都知道,榜书是难写的,要写得有形有神,经久耐看就更不容易。1936年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毛泽东写校牌。当时毛泽东正在忙于撰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一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时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大门左右两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从此,舒同名声便驰誉全党全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生的墨迹遍及大江南北,难以数计的大专院校的校牌及报刊杂志的刊头均出自他的手笔,是当时除了毛泽东主席外受请题词最多的一位。一位书法家的字,能得到社会如此广泛的爱戴,实属罕见。先生喜爱写大字,也善于写大字,每逢受请题匾都问清楚“匾有多大,字写多大”。先生认为,放大的字再精准也只能保持外形基本不变,而书法特有的神韵是无法按比例体现的。1959年夏,为迎接建国10周年而兴建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全国农业展览馆”,请毛泽东主席题写馆名。毛主席批示:“山东,请舒同同志题。”这一次先生仍坚持“原字原大”的信条,每个字都写成半个乒乓球台那么大。那时宣纸奇缺,就用印刷报纸的普通白纸。可惜的是,普通白纸上写成的字无法装裱保存。“文革”中,镶嵌在农展馆高大石壁上的金字被砸烂了,“文革”结束后农展馆依据群众要求,决定恢复舒同的题词,花费很多功夫,找不到原稿。无奈只好请舒老重写一遍,但因先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无法再写那么大的字。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件憾事!
当代书法大师启功亲笔题赞:“千秋翰墨——舒同”,体现了舒老书法艺术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立意高远的时代精神
舒老认为,好的书法作品可以传递出高雅的气息,让大家在欣赏笔墨技巧、享受美感的同时,受到灵魂的洗礼。先生强调书法的文化内涵,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呈现出人格精神、时代风貌、传统文化修养。先生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绝大多数内容是书写毛泽东诗词,也写内容高雅健康的唐诗宋词或鲁迅、周恩来、陈毅等人的诗词名句,还有歌颂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催人奋发前进的题词及自撰诗作,真正达到了“词翰双美”之境,闪烁着思想光辉,给人以教育、启迪和激励。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起到益智、增识、积极引导人们奋进的作用。字好词好,还要书者的思想品德好。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家就应该像先生那样,以手中之笔,颂善斥恶、扬清激浊,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宣传教育者。
平等待人的优秀品德
舒老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是当代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师。成为首任中国书协主席后,各地各部门向先生约稿、求字、拜师者愈来愈多。即使是外出开会,宾馆房间里也常常有络绎不绝的来访者、拜师者。不管面对多少人,先生从不以高官、大师自居,常以和蔼谦逊的老者身份出现,尽量满足求字者的要求,且分文不取。对那些想拜师的人,他总是平和耐心地解释说:“我们不搞封建那一套,共同学习吧。”曾有一趣闻:一对夫妻闹离婚,财产分割没遇上问题,唯独最后为争夺先生的一幅书作发生纠葛。一方说,是我去要的。另一方说,那上面的题款是赠给我的。法官无奈硬着头皮去求舒老。舒老便为他们再写了一幅,化解了矛盾。
先生的书作,被列入文物,可谓无价之宝。然而,他一生书作无数,家中却无一收藏。1988年,先生辞去中国书协主席后,有关方面为他举办个人作品展,出版《舒同书法艺术展》书籍。这是他八十年翰墨生涯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为办好个展、出好书,有关方面到处征借作品,才得以如愿。1985年,在中国书协成立五周年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上,他毅然提出辞呈,力排众人挽留,坚决将书协主席职务让贤给后继者。先生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义举,着实值得当今书法同仁,特别是各级书协领导人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