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林毅夫:永怀报国梦的传奇人生


作者:阿忠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2-22   浏览次数:8044


     在世界经济学界,林毅夫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这位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人生充满传奇。


抗战时期的流动报馆——华北版新华日报社纪实


作者:郭谦益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2-09   浏览次数:8061


  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由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负责具体的筹办工作。


捡来的伯父


作者:毓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1-30   浏览次数:8053


    奶奶摸摸昏迷中的孩子,试试鼻息,知道孩子没死。从孩子腰部流脓的伤口、麻袋般的衣着,以及红五星帽子,奶奶明白了什么,刚刚失去爷爷的奶奶,看着那不省人事的孩子,目光早已模糊了。


秘密交通涉险纪实——海岛农民施文达的抗日故事


作者:斯 简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16-11-30   浏览次数:8042


  濒海崇明岛,扼长江出口,拱卫上海侧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中,日军对崇明岛的控制尤为严酷,扫荡、清剿、“三光”政策,无所不用其极。全岛人民在中共崇明工委领导下,英勇抗敌,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听父亲讲过去的事


作者:韩海华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8032


   今天每每看到父亲手臂、腿上的伤痕,我便由衷地产生敬佩、崇敬之情,更对不知名的理发员和那位国民党少尉排长怀有深深的敬意:“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的风采”!愿他们安息!


父亲的“中原突围”


作者:杨克中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17   浏览次数:8040


  今年是中原突围70周年,父亲诞辰103周年。时光荏苒,父亲离开我们也已经16个年头了。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已年逾花甲。但父亲当年给我们讲述他革命战斗生涯中的精彩片段,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告慰亡灵祭冤魂


作者:冯志其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1-11   浏览次数:8035


   1937813日,日军入侵上海,我十九路军英勇抗敌,国人同仇敌忾。当时我和三弟瑞华在上海当学徒,随着逃难人群回到了江苏老家常熟。一○三师司令部恰好驻扎在我村里,政工人员鼓励村里的青年从军报国……


“联抗”战士张冰的谍海生涯


作者:孙月红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20   浏览次数:8066


  1949515日,整个武汉城都笼罩在一片焦虑不安的氛围中。凌晨4时,中共湘鄂特委秘书、武昌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张冰被狱警从武汉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提出,铁门与镣铐的撞击声惊醒了难友们,难友们纷纷拥到窗口,看见张冰正在被带走。


坚持洪泽湖斗争的三件往事


作者:济南军区空军干休所 吴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2   浏览次数:8035


  1944年初,不到16岁的我,从苏北泗阳老家参加了新四军。回想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年代,我虽没有在战火中丢命,却有一次因重病险遭敌人生俘、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我能幸存下来,继续为党为人民做些贡献,实属不幸中之万幸。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垂暮之年,方写下这点纪念文字。


鲁明夫妇与金萧支队


作者:周泉渊 董国祥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8   浏览次数:8052


  鲁明、王宝琴夫妇是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人。鲁明原名周富寿,是位内科医生,技术精湛,远近有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诸暨沦陷时,他毅然参加革命,并改名鲁明。鲁明做人比较低调,夫妇俩是诸义东坚勇大队抗日斗争的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但从不宣传自己。


共有: 428 条记录 17/4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6  17  18   19   2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