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抗日民主人士陈湘甫


作者:陈英福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8   浏览次数:6892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领导编写,由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于20013月出版的《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这部著作中,也两次提到陈湘甫的名字和贡献。


老区好闺女 创业养奶牛


作者:戴良智 戴保根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6841


  在革命老区江都市邵伯镇孙桥村,昔日20多亩坑坑洼洼的废窑地上,如今一座现代化的东风奶牛场拔地而起。说到奶牛场的创办人陈高芹,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俺村出了一个好闺女,让我们扬眉吐气。从此我们乡下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牛奶。”



那些年,杜鹃花开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7120


  杭州西子湖畔,有位年逾九旬的老太太,她擅长中国画, 尤为钟情画杜鹃花。她是新四军首批女机要员之一、 皖南事变幸存者——毛维青。用她的话来讲,每当画着这点点殷红,她就会想起自己在皖南事变中大口吐出的鲜血,就会想起东流山上牺牲的战友,就会想起那充满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


扶贫工作的热心人——记泰兴市元竹镇退休干部王凤鸣


作者:陈国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6883


    72岁的王凤鸣同志1997年从乡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服从党委安排,担任泰兴市老区经济建设会理事和乡扶贫协会(下称两会)常务副主任,从那时候起,他在扶贫工作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尽心尽责,一干就是12年,得到了群众好评、领导表扬。


魂归故里父安息


作者:宋贞平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6908


  老家来的人常对我说,你父亲在家乡的威望很高,老人们讲到他打仗的故事可神了,就像电影里的李向阳。我常缠着父亲让他讲战斗故事,可父亲总是一脸严肃地说,打仗是很残酷的事情,有什么好讲的……


铁军情,心血凝


作者:董加耕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6896


    我出生的19402月正是盐阜根据建立民主政权的一年,也是表哥沈万明参加新四军的一年,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进行的民主政治宣传,经过减租减息,“四、六分收”等新政策的实施,推翻了压在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作者:胡亦男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7026


  我心中的楷模是舅舅胡时杰——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四军老战士。


搞粮食抓了六百俘虏


作者:陈锁荣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6847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每想起战争年代的经历,心情总难以平静,特别是1945年初在浙江天目山一带搞粮食时发生的那场战斗,更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着,始终不能忘却。


大金山上的三尊铜像


作者:快 马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7092


    谭震林!王必成!江渭清!——三个名垂青史的名字,三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三尊威严肃穆的戎装铜像。


红色小歌仙


作者:李军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2期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7322


  张锦辉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锦辉懂得了革命的山歌就像革命的号角,也可以是革命的武器,用唱革命歌曲的方式一样可以干革命,她决心要用歌声鼓舞千千万万的穷人站起来干革命。


共有: 3586 条记录 279/359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76   277   278  279  280  下5页 最后一页